天天看点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有一支日军躲在地下负隅顽抗,结局如何?

作者:一更历史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向中、美、英、苏正式提交乞降照会,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

8月16日,日军关东军总部收到东京大本营第1382号电令,迅速向作战各部下达全军停战投降的命令。

驻守在东宁要塞的日军没有收到日本方面的电报(通信设备早就被炸毁),完全无视苏军传来的投降通知,依旧负隅顽抗。

那么,这伙驻守在地下要塞的日军,最终迎来了怎样的结局?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有一支日军躲在地下负隅顽抗,结局如何?

东宁要塞位于位于黑龙江东宁镇。根据《日本关东军》一书记载:“东宁筑垒地域在全国最大。”(日本人称要塞为筑垒地)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大陆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并将“满洲国”作为对苏作战的“帝国国防第一线”。

同年,日军参谋本部作战课长铃木率道会同陆军省幕僚视察了“满”苏边境,决定构筑要塞群。

1933年6月,日本陆军省开始进行秘密测量和修筑庞大的国境攻防体系的工作。

工程从1934年开始,直到1941年才正式完工。日军先后强行征召了17万名中国劳工,在绥芬河、东宁、半截河、虎头、霍尔莫津、瑷珲、黑河、海拉尔、五家子、鹿鸣台、观月台、庙岭、法别拉,修建要塞。

东宁要塞是其中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处筑垒地。它的面积仅次于海拉尔要塞,正面宽110多公里,纵深50多公里,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共有永久性阵地7处,45处混凝土结构阵地,其他阵地3处,彼此形成了永久性要塞阵地。

同时,东宁要塞拥有极其发达的地下设施和通路,里面有发电室、储水池、通风口、浴室、炊事房等设备,长时间生活都不是问题。地面要塞混凝土厚度达3米,可抵御30厘米以上口径炮弹或1吨航空炸弹的攻击。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有一支日军躲在地下负隅顽抗,结局如何?

作为战略要地,日军在这里部署了大量兵力。据《东宁县志》记载,1941年,日本关东军在东宁县驻扎有3个师团、1个独立旅、1个国境守备队,总兵力达到13万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将关东军主力陆续调往南方和东南亚战场。至1945年,东宁要塞所驻的第一国境守备队改编为4个地区队,后归入独立混成第128旅团。

第一地区:驻胜哄山,辖胜洪山、朝日山、出丸山、夕阳个丘、勋山、荣山等阵地,联队番号570(实际所辖区域还要更大);

第二地区:驻狼洞沟,辖南天山、北天山、眼镜山、监军山、要山等阵地,联队番号299;

第三地区:驻东绥,辖东绥、高安各阵地,联队番号396;

第四区域:驻郭亮船口,辖郭亮船口、三角山、一贯山、麻达山(勾玉)、东大川等阵地,联队番号777。

给苏军带来极大麻烦的,就是负责守卫胜哄山要塞的日军第132旅团的独立步兵第783大队,大队长是齐藤俊治(一说寨藤俊治)大尉。

783大队下属4个中队,第1中队队长俊藤明中尉,守备东胜哄阵地;第2中队队长中村新吾中尉,守备西胜哄阵地;第3中队队长井手水隆次中尉;守备荣山阵地;第4中队队长光安源市中尉,守备旭山和勋山阵地。

还包括1个重炮中队,配备了2门240毫米的要塞炮,1门75毫米41式山炮,1门92步兵炮,加上随军家属,共计1300余人。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有一支日军躲在地下负隅顽抗,结局如何?

随军家属里,除12岁以下女孩,15岁以下男孩子,无论男女都编进了临时战斗队,负责做饭、拖运弹药、巡检地下通道内部电线、电话线等后勤工作。

783大队队长齐藤俊治出生于1886年,1945年7月关东军紧急扩军25万人时,因缺少基层军官,60岁的齐藤俊治破格从开拓团入伍。

1945年8月8日,苏联撕毁《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向已走向末路的日本宣战。

当晚11:00左右,苏军以11个合成集团军、2个战役集群、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军集团和3个防空军集团、4个独立航空兵军,26137门火炮,5556辆坦克和3446架飞机,总兵力为157万的大军,分三路突入中国东北。

这便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八月风暴”行动。

日军依托坚固的要塞,留在外线牵制迟滞苏军;关东军主力趁机向吉林集结,准备截断苏军后勤线,并且与苏军主力在吉林一带进行最后决战。

大战一触即发,苏军根本不想与残存的日军进行正面死战,老大哥发挥火力优势,通过重炮狂轰滥炸日军要塞。

经过三天的火力轰炸,日军要塞区内诸多被标注的目标早已摧毁殆尽。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有一支日军躲在地下负隅顽抗,结局如何?

1945年8月11日拂晓,苏军向日军要塞发起了攻击。

一些老弱病残的日军身上捆满炸药,通过化整为零,近距离地与苏军同归于尽。冲锋队列里,就包括了齐藤俊治的783大队。

苏军面对日军这样的“自杀式攻击”,一时间也慌了手脚,根本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8月14日,日本政府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鉴于日本已经投降,盟军为减少牺牲,发布命令:参战各国自14日起,在太平洋战区停止对日本军队的军事行动。

与此同时,海拉尔、张家口、东宁、瑷珲等要塞的日军因为连续作战,大多转入地下工事。

由于通信不畅,大多要塞里的日军指挥官不知道日本已经投降,依然拼死顽抗。

8月16日,日军关东军总部收到东京大本营第1382号电令,要求日本关东军全军停战投降。

已经转入东北地区各大中心城市,正在集结准备决战的关东军主力接到命令后,开始想办法筹备回家路费。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有一支日军躲在地下负隅顽抗,结局如何?

可是那些要塞守备部队接不到最新消息,依旧死守要塞。苏军迫于无奈,将日本投降的消息传给“地耗子”。

1945年8月20日,瑷珲要塞指挥官滨田少将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立刻率部投降。8月22日,苏军在东北各地接受了上万名日军要塞部队的投降。

然而,最后的东宁要塞依然没有投降的意思,他们成功打退了3个满员的苏军步兵师的多次进攻。

之前苏军出动伊尔轰炸机,对胜哄山要塞实施无死角轰炸,炸毁了日军唯一的一部电台,使得胜哄山要塞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加上日本关东军主力部队都已投降,也不会有人去给齐藤俊治传达消息。

而且齐藤俊治这个人性格比较强硬,虽然有一点文化,但不善于与人沟通,脾气就像是一个古怪的老年人,只认同自己心中的想法。

因此,苏军多次对其进行劝降,都遭到了齐藤俊治的拒绝。他根本不相信自己誓死效忠的裕仁天皇,会接受投降。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有一支日军躲在地下负隅顽抗,结局如何?

后来,苏军用飞机将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从牡丹江运来,打着白旗进入东宁要塞,向日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诏书,日军这才完全放弃抵抗。

1945年8月28日,以齐藤俊治大尉为首的901人,摘掉军徽、肩章,抬着105名阵亡者尸体,五人一排走出掩体,向苏军投降。

投降前,一共有60余名要塞的日本女性均服毒自杀,尸体被集中焚毁。

日军在东宁要塞最后负隅顽抗时,共焚尸两次。除胜哄山要塞焚化自尽家属尸体外,还在勋山要塞附近的一处放弃阵地里焚烧了被杀害的50余名战俘的尸体,还有200多名随军女子不知去向。

1975年,一群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的知青,奉公社命令到此地开荒时,发现了一段南北两端都被炸塌封死的地下通道,洞里全是人骨。

看来,那200多名失踪的随军女子,早已身亡。 而“老顽固”齐藤俊治投降后,被苏军送到阿穆河(黑龙江)下游左岸砍木头。因为年纪偏大,被俘后得不到身体调养,齐藤俊治后来死在了苏联的伐木营。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仍有一支日军躲在地下负隅顽抗,结局如何?

以上就是东宁要塞守备日军投降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出,即使是战斗力强悍的苏联近卫部队,也拿这些躲藏在地下要塞的日军毫无办法。

作为帝国主义的残存分子,齐藤俊治不听劝告,不仅屠戮同胞,还妄想反败为胜,简直可笑。

当然,电视剧里出现的剧情部分是人为杜撰,就连苏军主力部队都拿这些地老鼠没办法,更别提什么区区的特别行动小分队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