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作者:坐景观天

自然界的动物们都有保护自己的武器,不论是食肉动物的利爪还是獠牙,或是蜜蜂的尾刺,甭管个头差异如何,大家都有自己的“防身装备”。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蜂针:蜜蜂的自卫器官

像今天咱们要说的这种生物,俗名叫做“水蜂子”,虽然它和蜜蜂并没有什么关系,可是蛰人一下竟然会痛一周。

那么,这种很多人都不认识的生物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它如此具有攻击性,依旧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呢?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有多根毒刺护身的“水蜂子”

“水蜂子”是什么?

不少人在看到这个独具一格的俗名时,下意识就会觉得这是一种生活在水域附近的蜜蜂。但实际上,水蜂子是一种鱼类,它的学名叫做白缘鰑。

如果大家喜欢吃鱼火锅,一定对黄辣丁这种鱼很熟悉,而水蜂子从外形上来看就和黄辣丁十分的相似。这家伙属于鲇形目钝头科,所以鱼嘴前面的胡须还是很有代表性的。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常被错认成黄辣丁的白缘鰑

作为一种小型冷水性底层鱼类,水蜂子生活在大陆的长江上游、金沙江水系,体型一般能达到20厘米,身上没有鱼鳞,所以看上去相当的丝滑。

由于喜欢低温的环境,这种鱼类大部分时间都在河流底部活动,在皮肤具有超强的呼吸功能的情况下,即使氧气稀薄也能忍受。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白缘鰑的生存水温为0~25摄氏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伙还有着跟非洲肺鱼相似的特异功能,那就是哪怕脱离了水域,只要温度合适,在潮湿的地面上,它依旧能继续存活大约12个小时,可以说是非常坚强了。

当然,水蜂子不仅在对抗自然环境的时候显得异常坚强,在面对人类的时候也异常的凶猛。别看它全身光溜溜的像是一条泥鳅,但是在背鳍和胸鳍当中可是藏着毒刺的。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白缘鰑的毒刺就长在后背上

因此,许多人在将水蜂子钓上来后用手触碰它们时往往会被毒刺蛰伤,而且蛰一下就能痛一周。

不少被蛰过的人都表示,那种痛感就和马蜂蛰之后的感觉差不多,所以人们就给它起了俗名叫做“水蜂子”。

如果大家在不熟悉这种鱼的情况下被蜇伤,继而感受到了类似的疼痛,就可以采用将毒素挤出并且及时清理消毒的方法缓解。当然,更保险的方法还是带着手套去触碰它们。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最好在夜晚捕捞白缘鰑

其实对于很少钓鱼的人来说,可能都没听说过这种鱼,自然也不认识了。但是对于“吃鱼的行家”来说,水蜂子可是“宝藏鱼类”,毕竟它虽然看起来个头不大,但是肉很多并且口感非常不错。

不过,野生的水蜂子现在一斤已经在300元以上了,有些地方甚至将其炒到了600元左右。

那么,为什么大家愿意花高价去购买这种动辄就会将人蛰伤的鱼类呢?这种鱼可以进行规模的养殖吗?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供不应求的白缘鰑

为什么“水蜂子”如此昂贵?

大家都知道,市场的需求决定了价格。此前大多数人在不认识这种鱼的时候,即使将其钓起来也会放生,毕竟这种鱼的体型不大还有“毒刺”,怎么看都不像是“好吃的善茬”。

不过后来人们偶然之间发现了这种鱼十分美味,只要将其处理干净,把扎人的毒刺去掉,就可以放心食用了。为此人们还开发出了许多的烹饪方法,比如将其拿来煲汤、煮火锅等等,味道非常不错。

就这样,水蜂子的市场需求渐渐大了起来,但其总体的种群数量不增反降。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白缘鰑的肉质非常细嫩

咱们在上文中提到,这种鱼生活在长江水域和金沙江水系当中,这些年这些水域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从而造成大量的鱼类死亡,像长江白鲟已经在环境的巨变之下彻底宣布灭绝了,水蜂子也变得越来越稀少。

当然,人为的肆意捕捞也是导致水蜂子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老一辈记忆中十分常见的水蜂子,如今确实消失在人类的生活当中了。并且现在就算是300元一斤的水蜂子,个头也不如以前的大了,感觉都有些“营养不良”。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价格高昂,却依旧很难买到它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可能会想,如果水蜂子价格昂贵的原因是数量太少,为什么我们不进行人工养殖呢?毕竟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之下,实现养殖后肯定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倒也不是人们不想养殖,而是确实没法养殖。

因为水蜂子相较黄辣丁等鱼来说,它虽对水的温度和氧气等等要求不高,但是对水质却有着严格的要求,毕竟这家伙生活在野外时,就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澈、水流较为湍急的上游。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白缘鰑特别喜欢水质清澈的地方

除此之外,人工饲养还要考虑到多个问题,比如它的生长周期和成鱼的重量。从这方面来说,水蜂子的生长确实太缓慢了,饲养一年都无法长到可以出售的体型。在这种情况下,养殖就面临着投资周期过长的问题。

而且根据不少尝试饲养水蜂子的养殖户表示,这种鱼不仅成鱼卖出了高价,就连鱼苗也是天价,这就造成养殖水蜂子的投资金额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由于这种鱼有些“娇气”,大家的养殖技术也不够成熟,所以在养殖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面临各种亏损的风险。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少有人养殖的白缘鰑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水蜂子的价格在未来是不会下降了,毕竟整个种群的数量摆在这,至于还有没有上升的空间,就要看市场的需求会不会进一步扩大了。

不过对于不了解这种鱼,或者对它不感兴趣的人来说,甭说是300元一斤,就算是30元一斤可能都要考虑一下。

其实不止是水蜂子,中国还有不少珍贵的本土鱼类,这些年都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渐渐消失了。所以,这实际是在提示我们,要时刻关注本土鱼类的动态,谨防环境剧变或者生物入侵严重影响到本地鱼类的生存。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野外白缘鰑

那些消失的本土鱼

大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尝试引进了不少外来鱼种,这些鱼往往具备生长周期短、个体大的特征,这对于养殖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可是在养殖不规范的情况下,许多外地鱼进入了野外,在我们本土的水系当中耀武扬威,排挤本地的“土著鱼”。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大陆“著名”的外来鱼种清道夫

首先以鲮鱼来说,过去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都是生长在本地的土鲮,这种鱼肉质细腻,口感相当不错。

可是土鲮的体型太小了,所以养殖户就引进了印度的鲮鱼,学名为麦瑞加拉鲮。如今这种鲮鱼已经霸占了南方的不少水系,土鲮在它的打压之下也变得越来越少见了。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常被误认为是本地鱼的麦瑞加拉鲮

其次是赫赫有名的黄河鲤鱼,因为德国镜鲤为例,它的进入使得我们本地的鲤鱼被杂交,进而影响到了整个种群。如今,再想寻得一条血统纯正的黄河鲤鱼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正宗黄河鲤鱼(左)和德国镜鲤(右)

最后还有大陆新疆地区的长颌北鲑和扁吻鱼、云南地区的大鳞白鱼和昆明鲇等等,这些在上世纪十分常见的鱼类,如今许多都被列入了濒危保护名录,并且人们也没有再见过它们了。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大陆特有的扁吻鱼

本土鱼的消失与人类的捕捞、环境的变化、外来物种的侵入都有着一定的关系,虽然从这些影响因素来看,我们很难做得面面俱到,从而让这些鱼类得到最好的保护,但是这也不是坐以待毙的理由。

因为许多本土鱼目前已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境况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起来,那么很难说,下一个“长江白鲟”会是哪一种鱼类。

蛰一下痛一周?很多人不认识“水蜂子”,却又有人愿意花高价购买

被正式宣布灭绝的长江白鲟

并且在生物入侵愈加严峻的局势下,未来本土鱼的生存状况将更加的危险。所以想在此呼吁大家,如果野外垂钓钓上了清道夫、罗非鱼等入侵物种,不要将其放生,就当是为本土鱼争取一丝喘息的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