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真的妥当吗?

作者:爱历史的白白

曹操,字孟德,是东汉末年的枭雄之一。虽然他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有人称赞他雄才大略,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人认为他奸诈狡猾,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评价,我们都不能否认他能力卓越,毕竟不是谁都能,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统江北,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可是,有一个后人,却说曹操“万乘之才不足”,这个狂妄的人是谁呢?

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真的妥当吗?

影视曹操

他不是别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众所周知,虽然唐朝的第一任皇帝是李渊,但是率领部将打天下的人,却一直都是李世民。另外李世民本非太子,却夺嫡成功,并通过逼宫,登上了九五之尊之位。在他统治期间,有“贞观之治”的说法,那是大陆历史上,比较兴盛和开明的时期,他也是大陆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之一。他自身的能力不容小觑,可是他有没有资格“贬低”曹操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他对曹操的评价——“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他这一评价的意思是说,曹操拥有极高的军事才能,担任一个大将,绰绰有余,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帝王,就有些欠缺了。那么李世民的这一评价中肯吗?

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真的妥当吗?

影视李世民

我们先来看曹操的军事才能,他自讨伐董卓时,“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一直到公元220年去世,差不多统兵三十年。而且他虽是一方诸侯,却没有安坐后方统筹大局,而是亲临前线,戎马一生,历数他一生的战绩:被吕布夺了兖州之后,他曾三败吕布;挥师淯水 ,他得以降张绣;兵临徐州,吕布遭擒杀,刘备投袁绍;官渡之战,袁绍兵败如山倒;潼关之战,马超走保诸戎;进军汉中,张绣拱手而降,等等。史书中评价他“行军用师,大较依孙吴之法,而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除此之外,他还亲自著兵书十万言,如此看来,他的军事才能的确不容否认。

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真的妥当吗?

那么他的政治才能呢?真的如李世民所言“万乘之才不足”吗?在讨论这一点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李世民这么说的依据,他在《祭魏太祖文》中写道:“昔汉室豆分,群雄岳立,夫民离政乱,安之者哲人;德丧时危,定之者贤辅。伊尹之臣殷室 ,王道昏而复明;霍光之佐汉朝,皇纲否而还泰。立忠履节,爰在于斯。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於往代。观沈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徇国之情,有无君之迹。”

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真的妥当吗?

这段话是意思是说,汉末乱世,需要有一个如伊尹那般有能力,有德行的人,匡扶王室,当时曹操救天子于危难,其功劳比起伊尹等先贤,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曹操不但没有一直坚守这一原则,反而任由汉室倾颓,甚至目无君上,产生了不臣之心。他认为,曹操之所以迅速统一了江北,却数度南下无功,使天下终成三足鼎立之势,就是与此有关。在他看来,曹操放弃匡扶汉室,仅是单纯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被指为汉贼,是放弃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也放弃了成为伊尹那样贤臣的机会,从而无法顺理成章的取代汉室。也就说,在李世民眼中,曹操的目光还是有些短浅,虽然能成一方诸侯,却无法担起一个国家的重任。

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个帝王,而且被誉为千古一帝,他的评价的确是有道理的,毕竟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之处,都有适合自己的地位,例如韩信曾说,论统兵能力,刘邦远不及他,但是刘邦能够很好的运用各位将领,这一个点韩信就远远不及。曹操和李世民也一样,曹操能够在败光家底之后,从几乎相当于白手起家的地步,成长为一方诸侯,这与他的用兵力能力,用人能力,以及政治才能有关,但是若论稳定朝堂,稳定政局,曹操便要比李世民略逊一筹了,毕竟他为了更好的控制天子,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直接将与袁绍有亲戚关系的重臣杨彪下狱拷打;诛杀教导刘协为君之道的议郎赵彦等事,都为人诟病。

同样,李世民作为一个上位者,是完全合格的,他曾率兵南征北战,军事才能也说得过去,但是他亲征高丽时,没有做出正确的决策,也没有发挥好手下将领的能力,最终大败而归,说明他在统兵御敌方面,是不如曹操的。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并非贬低,而是一个非常中肯的评价,而曹操本人也早就意识到了,自己适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不适合为君,于是他的目标一直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而非成为九五之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