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继《芯片法案》后,又一重大法案或将落地

作者:烹饪界推荐家常菜谱

《芯片法案》的颁布令A股半导体板块掀起涨停潮,整个板块上周累计涨幅14.18%。继《芯片法案》后,美国有望迎来另一项重大法案的颁布。

上周末,美国参议院就《2022降低通货膨胀法》的预算和解程序进行投票,以51票比50票的结果通过,最后一次众议院投票将于本周末举行。

假若众议院通过此法案,或许市场又将掀起小高潮。

1

美国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第三大市场,尽管起步发展较早,但是渗透率仍处于低谷。

2022年上半年美国新能源车销量44.10万辆,6月渗透率仅为6.25%,而中国、欧洲市场6月新能源车平均渗透率远高于美国。

继《芯片法案》后,又一重大法案或将落地

?美国渗透率达到瓶颈,未能有爆发式的增长,也是源于美国众多车企已触及补贴门槛。?

2009年,美国国会设立了20万辆的补贴退坡门槛。

特斯拉在2018年7月前就已达到该门槛,通用于2018年第四季度销量也已超20万辆。因此,目前特斯拉、通用新能源车均处于无补贴状态,丰田和福特距离20万大关也仅一步之遥。

补贴上限政策成了美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紧箍咒,若迟迟无法取消,北美市场预计在未来1-2年内变成纯市场驱动,这无疑遏制了北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因此北美主流车厂已经联合呼吁当局政府取消20万补贴上限。

基于此,拜登在2021年提出“BBB”法案(Build Back Better),意图扶持电动车行业发展。

“BBB法案”作为综合性政策,覆盖面极广。法案支出高达1.75万亿美元,其中555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及气候投资为最大支出项。

继《芯片法案》后,又一重大法案或将落地

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3B法案中取消了车企补贴门槛20万辆的上限,改为电动车渗透率达到50%之后对补贴进行退坡,此外将此前的7500美元税收抵免优惠提升至最高12500美元。

然而,此项法案由于支出甚大,一定程度上将加重美国财政负担,因此无疾而终。

2 《降低通胀法案》接力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3B法案未能通过并未熄灭美国民主党的雄心,2022年7月27日,《2022年降低通胀法案》问世。

该法案将在未来十年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和气候变化项目,目标是到2030年将碳排放减少40%,是美国在未来能源安全、减少开发成本、创造就业、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等领域所做出的最重大投资。

直白点说,这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气候投资法案。

继《芯片法案》后,又一重大法案或将落地

相比于“BBB”法案,《2022 年降低通胀法案》在各方面都进一步缩减了开支,并且提高了清洁能源投资的占比。

首先,本法案总支出额为7390亿美元,相较3B法案削减了1.01万亿美元、其中用于清洁能源投资为3690亿美元,相较3B法案削减了1810亿美元。

其次,没有针对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工人及美国本土制造的电动车提供7,500美元以外的 5,000美元额外补贴。

目前而言,各大证券都认为“2022 通胀削减法案“落地可能性较大。

那么,一旦补贴上限放开,随着特斯拉、通用重新进入补贴名单,美国新能源车市场将迎来又一高潮。

当然,即便民主党最大“刺头”曼钦已然同意该法案,但美国不少民众依然认为该法案难以有效降低通胀。

这项规模近7400亿美元的法案,将通过实施15%的企业最低税率、处方药定价改革、国家税务局增强执法以及消除附带权益“漏洞”等方式筹集资金。

美国会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抨击该法案说,民主党人用历史性的高通胀压垮了美国家庭,现在他们还想大幅增税,这将打击工人,并减少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3 两大利好方向

《芯片法案》的问世,虽然给予了中国芯片产业一大重击,但国产替代的逻辑的加强令半导体板块掀起涨停潮,半导体ETF上周累计涨幅15.40%。

而“2022降低通胀法案”,毫无疑问利好新能源。

汽车方面,如果法案顺利通过,特斯拉、通用等车企将重新获得补贴,刺激美国电动车销量的增长,利好已进入美国电池产业链的相关企业。目前市场上共有9只电池ETF。

继《芯片法案》后,又一重大法案或将落地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和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2 通胀削减法案》原文,税收抵免有望提升至30%且延长至 2033年,2033年后降至26%,2034年降至22%。

与此同时,法案中提到将提供90亿美元鼓励清洁能源发展,主要是为了扶持美国本土的光伏制造业,极大程度刺激光伏装机需求增长。

而如果从美国光伏放量的角度来看,也利好中国光伏产业链,尤其是出口占比较高的分支。目前市场上共有9只光伏行业ETF。

太平洋证券认为:

在这种刺激下,美国本土光伏产业依然受到人力成本、技术积累、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影响,难以在中短期形成有效产能,海外一体化产能将抢先且有望持续享受溢价。

本文源自ETF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