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何香凝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遗愿不火化与夫合葬,周总理含泪答应

作者:小九说史

提到近代史上杰出的女性,就不得不提到何香凝女士。毛主席在致何香凝的信中,盛赞何香凝“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这位受人景仰的女革命家、女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宋庆龄在何香凝的追悼会上评价:“革命的一生和战斗的一生”。那这样一位传奇的女性,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呢?

何香凝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遗愿不火化与夫合葬,周总理含泪答应

1878年,何香凝出生在一个香港的富商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然而,随着年纪增长,父母开始逼迫何香凝缠足。当时7岁的小何香凝拥有十足的反叛精神,母亲早上给缠上了布条,晚上她就偷偷剪开,甚至以绝食相逼。父母见状只能妥协,任其一双“天足”自由成长。

何家虽然经济条件优渥,但仍受到封建传统思想束缚,何父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允许何香凝走进私塾读书,倔强的何香凝就只好拿着书本自学,她的聪颖和学习精神,让父母都感到惊奇。

待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媒人见到何香凝这一“何大脚”的状况,纷纷退而不言,何香凝却并不为此感到窘迫。无巧不成书,当时美国旧金山华侨廖竹宾之子廖仲恺,正高调求娶没有缠过足的自由“天足”少女。

何香凝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遗愿不火化与夫合葬,周总理含泪答应

何父找到媒人,于1897年撮合二人结为夫妇。何香凝与廖仲恺夫妻志趣相投、琴瑟和鸣,既为佳偶,亦是良师,被后世称为“天足之缘”。夫妇在廖竹宾去世后生活拮据,只能寄居在其兄廖凤舒家屋顶阳台之上,他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心心相印、共诉衷肠,将小屋命名为“双清楼”。

清政府日渐衰败,思想进步的廖仲恺决定前往日本留学,施展抱负。此时不被父母支持留学的二人学费成了问题,何香凝毅然变卖了自己嫁妆、首饰,全力支持丈夫的学业。两个月后,何香凝决定变卖家中杂物,与丈夫一同留学。在日本留学的过程中,他们结识了让他们改变一生的人。

何香凝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遗愿不火化与夫合葬,周总理含泪答应

1903年,何香凝与廖仲恺在日本留学生集会上被台上演讲的孙中山打动,其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与斗志,让二人从此追随孙中山并开始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在东京正式成立,何香凝成为了最早的女会员之一。1908年,身体羸弱且有身孕的何香凝不得不选择了退学,同年何香凝生下了儿子廖承志,半年后又重新投入了学习。

1909年,求知若渴的何香凝转学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在校期间,她不仅学习了山水、花卉画,还向日本知名画师田中赖璋学习画猛虎、雄狮等,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也正是如此,之后辛亥革命中的许多旗帜及符号交由何香凝设计。

作为革命党人,何香凝的家中更是作为革命人士的集会地点,为了保密。何香凝将家中女佣辞退,事事亲力亲为,甚至将娘家的汇款无私地用作革命人士的伙食费。种种此番,让何香凝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同盟管家”。

辛亥革命后,何香凝与丈夫始终追随孙中山。1921年,孙中山于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廖仲恺被任命为财政部次长。

何香凝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遗愿不火化与夫合葬,周总理含泪答应

1922年,陈炯明叛变革命,声称“锁上中山先生的钱箱”。廖仲恺受当时身为广东军阀的陈炯明电邀前往惠州,结果被扣押囚禁。刚强勇毅的何香凝几经辗转,知道了丈夫被囚禁于广州石井兵工厂,设法见到了囚禁中的丈夫。

在这期间,劳累交加的何香凝由于痢疾住进了医院。然而,住院时却得知陈炯明欲枪毙廖仲恺为自己的族弟报仇,何香凝只好每天穿着尿布四处奔忙。第三次见到伤痕累累的廖仲恺时,还收到了丈夫的诀别诗,诗中这样写道:“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心痛难当的何香凝在8月9日,带着一身暴雨后的泥泞进入了陈炯明会议室,不顾自身狼狈,痛斥他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放言:“你将我砍成肉酱我也不怕。”陈炯明担心舆论对自己不利,只好放了廖仲恺。何香凝深知陈炯明的阴险,决心与廖仲恺逃离广州。次日凌晨,何香凝与廖仲恺乘坐小船逃亡香港。后陈炯明果然派人抓捕廖仲恺,所幸两人已逃离广州。

三年后,廖仲恺在广东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外遇刺身亡。何香凝痛定思痛,为了一双儿女、为了丈夫未竟的革命事业,在廖仲恺的葬礼上挂出“精神不死”的横幅,说:“苟利于国,则吾举家以殉亦所不惜”,继续参与到水深火热的革命斗争中。

何香凝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遗愿不火化与夫合葬,周总理含泪答应

何香凝在妇女事业的发展上,更是伟大的先锋。1924年,何香凝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兼任管理广东省的妇女工作。领导出版了《妇女之声》刊物,举办妇女讲习所、设立一批女工学校,开展一系列妇女运动。同年,何香凝在国民党一大上提出了“男女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社会上平等”,从而确立了妇女的平等合法地位。3月8日,何香凝促使了全国第一次“三八妇女节”的胜利召开。1926年,国民党二大召开,何香凝进一步突出规定了女子财产继承权、制订妇女劳动法等。1928年底,何香凝公开发表声明与蒋介石割席,因反对国民党反共决定“辞去国民党一切职务”。此后何香凝受邀加入“寒之友社”,游历多地,寄情山水,读书、作画。然而何香凝的革命生涯并没有随着她的离开而结束。

何香凝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遗愿不火化与夫合葬,周总理含泪答应

1931年,身在巴黎仍心怀抗战大业的何香凝得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的消息,愤而回国,于上海发表了《对时局的意见》要求政府宣战,还将自己的书画义卖,以筹得抗日救亡资金。1933年,深受母亲激励和影响的廖承志,被蒋介石秘密逮捕。何香凝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与儿子廖承志一同坐牢,国民党迫于社会内外的种种舆论形势,廖承志最终得以释放。

何香凝趁热打铁,借着时机为被国民党关押的战犯们发声争取。1935年,国民党华北军分区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屈辱地签订了《何梅协定》,将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拱手相让,华北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

何香凝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遗愿不火化与夫合葬,周总理含泪答应

何香凝前往南京,要求蒋介石为抗日的英勇将士们提供基本的物资援助。蒋介石设宴招待何香凝,却对物资之事绝口不提,何香凝愤而离席。后来,何香凝给蒋介石寄去自己的一条旧裙子,并附诗嘲讽蒋介石,大意为蒋介石身为男儿郎却甘愿窝囊,受着日本人的气!白白将大好河山拱手相赠,千秋万代都为之羞耻。我们虽是妇女,也愿意战死沙场,不如我们将衣服换一换?你来穿我的裙子,我愿披上战甲。字里行间尽是愤懑之情。除此之外,何香凝还送给蒋介石一副对联,对联中巧妙地以蒋介石的学名“中正”来暗讽蒋介石为“厕中怪石”—— “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以示对其的谴责。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此时的何香凝已年近花甲,7月22日,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这个最早、最大的妇女抗日团体在何香凝的组织下上海寓所成立了,号召全国妇女组织起来为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奋战到底。上海沦陷后,迁居香港的何香凝呼吁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支援抗战,每接受一份捐款,就赠送一幅自己的画作以示答谢。

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何香凝为抗日救亡奔走,在桂林过着以卖画为生的清苦生活,蒋介石将何香凝之子廖承志关押于重庆并派人送来巨资、邀请何香凝前去重庆,何香凝不屑一顾并附信:“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断然拒绝了前往重庆。

何香凝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遗愿不火化与夫合葬,周总理含泪答应

1948年4月,作为主要领导之一,何香凝见证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的成立。同年5月,何香凝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一起发表声明《致全国同胞电》,响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民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声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49年9月,作为代表并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何香凝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年10月1日,何香凝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新中国的开国大典,见证新中国的诞生。

一身风骨的何香凝,82岁高龄时当选中国美术协会主席,是全国美术界对其艺术造诣及成就的认可。1972年,周恩来前往医院探望病中的何香凝,弥留之际,她对这位好友恳求,希望周恩来批准她棺葬,因为和丈夫有着“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愿望。周总理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一特殊请求。同年九月,何香凝与世长辞,终年94岁。依照何香凝的遗愿,将她和丈夫廖仲恺一起安葬在南京孙中山陵侧,与丈夫合墓。

回望何香凝的一生,坎坷不平却走出了坦荡之光,正如画中那傲雪的寒梅、勇猛的狮虎,顽强不屈、刚毅果决。何香凝留下的画作及诗文承载着那些峥嵘岁月,更传承着不朽的革命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作为后辈的我们,为家国理想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