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作者:子牙童趣知识局

福寿螺在中国可谓恶名昭彰,它体内成千上万的寄生虫让中国吃货也望而却步。但印度人却敢把福寿螺当饭吃,他们难道不怕死吗?

还是说印度人的开挂体质连福寿螺也能降伏呢?福寿螺当年可是作为经济螺类被引入大陆的,现在又是如何沦为人人喊打的入侵物种的?

本期子牙童趣知识局就来带大家了解螺类中的小强:福寿螺。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讨厌的福寿螺

1981年时,个头大,繁殖力强的福寿螺被引入了大陆,被计划作为一种食用螺来大规模养殖。按理说中国人对于螺肉还是相当喜爱的。

但人们吃过这种大田螺以后纷纷表示口感不佳,于是养殖福寿螺的农户也只得将其弃养,将成千上万的福寿螺给扔到了河里。这一扔,出了大事。

福寿螺的繁殖量大,并且生命力也像蟑螂一样极为顽强。在被扔进野生环境以后就开始疯狂繁殖,没过多久就霸占了南方各地的水田。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并且福寿螺以农作物为食,每年给大陆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有上亿元之高。福寿螺刚来到中国就成了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祸害了大陆农业三十多年。

咱们中国人在对付福寿螺上可以说是用尽了浑身解数,但福寿螺这家伙就像嚼过的口香糖一样死死粘在水田里。

和农作物共生的福寿螺不方便用药物灭杀,但想利用生物防治的话,又很难找到吃它们的动物。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野生环境的福寿螺可以说是一个寄生虫培养皿,一只螺里面就能有六千多条寄生虫。这让它成了鸡嫌狗烦的存在,根本没有动物愿意去吃它。

就这样,福寿螺在中国成了和清道夫齐名的入侵物种。但在咱们南边的邻居印度那里,福寿螺却成了当地人主要的肉食来源。

面对身藏无数寄生虫的福寿螺,印度人是如何下口的呢?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危险的福寿螺

2006年广州发生了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前后有80多人被送医,均被诊断出管圆线虫感染。究其原因,人们发现这些食客都吃了一家餐馆的福寿螺。

当时的厨师为了追求口感,将螺肉煮成半熟就端盘上桌,结果将八十多人给吃进了医院。

研究表明,福寿螺是强大的疾病和寄生虫载体,能够携带管圆线虫、后圆线虫等多种寄生虫。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人吃了没煮熟的福寿螺就会感染各种线虫病,严重情况下会因为寄生虫导致的脑膜炎而死亡。

除了专家给出的专业研究以外,网友们也用“土办法”证明了福寿螺的危害。画面中的网友正将一只福寿螺浸入高度白酒里。

结果没多久杯子里就充斥着各种水藻、粘液等脏东西,隐约还能看见一条条白线一样的东西从螺壳里冒出来,那就是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这下福寿螺彻底在中国出名了,原本只是在农业上小有恶名的福寿螺,在这次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后,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害虫。

人们纷纷谈螺色变,家长们告诫孩子别去碰河里的大田螺,农户们也是想方设法去摧毁水田里的福寿螺和螺卵。

福寿螺闹出的事还波及到了大陆本土的中华田螺,一时间吃螺肉的人数骤减,很多中华田螺的养殖户也是受了无妄之灾。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福寿螺在中国基本上和不可食用划上了等号,但就在南边的印度,福寿螺却是家喻户晓的美食,印度人整盆整盆地大嚼福寿螺,好像根本不怕寄生虫感染一样。

这让大陆的网友不淡定了,纷纷表示印度人这是不要命了吗?福寿螺这种毒王,他们为什么敢像吃馒头一样大快朵颐呢?

美味的福寿螺

画面里的这几名印度老哥正端着一大盆福寿螺准备烹饪,只见他们将一大桶福寿螺倒进水里煮,然后又把煮好的螺挑出螺肉装进大锅里加香料炖。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没过多久,一大锅印度糊糊福寿螺就做好了。这几位老哥就是印度知名的美食博主咖喱兄弟,他们将福寿螺糊糊直接浇在米饭上拌着吃,看的我们那叫一个心惊肉跳。

印度人整盆吃福寿螺,难道就不怕把自己吃进医院吗?

其实我们从印度人烹饪福寿螺的手法上,就能看到其中奥妙。这几位印度老哥先是把福寿螺用开水煮了很久,又将螺肉放入锅里用大火熬煮。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这一波操作下来螺肉里的寄生虫已经全军覆没了。大陆的农业专家许文涛教授也说过,只要将福寿螺高温烹煮以后,它是能够安全食用的。

咱们一开始也提到过,福寿螺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可是有专业的人工养殖的,既卫生又安全。但被端上餐桌的福寿螺却受到了中国吃货的一致差评。

那为什么大陆人不愿意吃熟透的螺肉呢?这和螺类的生理结构息息相关。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在咱们的常识里,肉是越煮越软,但偏偏螺类是个例外。吃过猫眼螺等海螺的朋友都知道,螺肉不能煮太久,不然肉质只会越煮越硬,就算是用高压锅来对付螺肉也不好使。

其实螺肉并不是肌肉,它的结构更接近于海绵体,在水煮烹饪时它会充分吸水,越煮越硬。于是,大陆的吃货更加喜欢鲜嫩的爆炒田螺,而对需要长时间水煮的福寿螺嗤之以鼻。

印度人的糊糊烹饪法很巧妙地将福寿螺高温杀毒后又变得软烂,成为了印度知名的美食。

让中国损失3亿元!臭名昭著的福寿螺,为何在印度成了香饽饽?

但糊糊食品的卖相对咱们中国人来说实在是不敢恭维,咱们可不愿意在这方面借鉴印度三哥。福寿螺在中国,或许注定无法成为一种美食吧。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