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殿试上,乾隆为劝退独眼才子:独眼岂能登金榜,才子下联犀利反击

作者:人间史名人录

科举制是大陆封建社会上层招纳人才的主要手段,采用唯才是举的方式,网罗天下人才。在殿试出现前,科举制仍然唯才是举。

但是,随着殿试的设立,科举考试之中也出现了“以貌取人”的选才方式。

乾隆就为了劝退一个独眼且相貌丑陋的考生,特地出了一个上联来考查他的学识,并且将他羞辱一番。

然而没想到这位考生直接对出了下联,犀利反击了这个当朝天子。

这个考生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赢得了乾隆的尊重,成功取得了探花之位。

殿试上,乾隆为劝退独眼才子:独眼岂能登金榜,才子下联犀利反击

独眼探花,乾隆劝退

刘凤诰出生于江西省的一个乡下小村之中,小时候的他就已经有着过人的才华,不仅文采出众,而且精通射箭,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天才儿童。

然而天妒英才,在文武两方面都有着非凡天赋的刘凤诰在与朋友一起射箭玩耍时,不幸受伤,被他的朋友一箭射中眼睛,成了一个独眼。

幸运的是,射箭的人力气太小,箭在射中刘凤诰的眼睛后就停止了,不然他就已经成为了一具尸体,也就没有了后来的故事。

由于眼睛受伤,刘凤诰只能放弃了自己射箭的爱好,将重心全部放在了学习四书五经上,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殿试上,乾隆为劝退独眼才子:独眼岂能登金榜,才子下联犀利反击

乾隆四十四年,命运没有辜负刘凤诰的努力。在经过乡试之后,他成为了一名举人,已经可以在地方任职。

不过,地方官场的很多人都厌恶刘凤诰的长相,认为他独眼的相貌太过狰狞可怖,一直没有接受刘凤诰的任职请求。

眼看做官无望的刘凤诰决定继续参加科举,直到乾隆五十四年,他摆脱了自己的举人身份,在会试中取得佳绩,得到了贡士功名。

刘凤诰能够取得贡士功名,还要感谢当时的礼部尚书常青为他网开一面。按照科举考试规定,只要在考试结束时,考生就必须交卷,不能再进行答题。

然而礼部尚书常青看到刘凤诰独眼还要参加考试,心中顿感钦佩。

当他看到刘凤诰的答卷时,试卷上铁画银钩般的字体比他的独眼更引人注目。他认为这位考生肯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殿试上,乾隆为劝退独眼才子:独眼岂能登金榜,才子下联犀利反击

在考试结束准备交卷时,常青看到刘凤诰还在答题,就让人对他网开一面,等他答完题再将试卷收上来。

刘凤诰这才有了到皇宫中面见天子,参加殿试的资格。

作为会试中的前十名,刘凤诰与其他九位贡士的答卷,一起放在了乾隆的面前。

当乾隆看到刘凤诰的试卷时,觉得此人心中必有大才,再加上此人书法力透纸背,在心中将其点为探花郎。

随着殿试的开始,刘凤诰昂首挺胸进入大殿,发现了一脸震惊的乾隆。

在乾隆眼中,如此有才华的人,不可能有着非人的样貌。当他看到刘凤诰狰狞的独眼时,瞬间后悔将其点为探花的决定。

殿试上,乾隆为劝退独眼才子:独眼岂能登金榜,才子下联犀利反击

犀利反击,赢得尊重

虽然科举考试一直都是注重考生的才华,但是丑陋的样貌在殿试中很难获得统治者的喜爱。

而刘凤诰又有着过人的才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此一来,让乾隆犯了难。

如果因为刘凤诰是个独眼就不予其功名,很难服众,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也会遭人怀疑。倘若给予其探花郎的名头,这个样貌又非常狰狞,难登大雅之堂。

陷入两难的乾隆开始为难刘凤诰,想让他自己知难而退。

殿试上,乾隆为劝退独眼才子:独眼岂能登金榜,才子下联犀利反击

于是乾隆以考究学识的名义,出了一个“北宋寇莱公,双天官,双管齐下著诗书”的上联来暗讽刘凤诰的缺陷。

刘凤诰一听就明白了乾隆的意思,犀利地对出了“大清刘凤诰,一目人,一目了然读文章”的下联。

觉得被拂了面子的乾隆有些恼怒,立马给出“独眼岂能登金榜”的上联,开始直接针对刘凤诰的样貌。

然而刘凤诰也没有被激怒,而是平静地对出了下联“半月依旧照乾坤”。

乾隆被刘凤诰丰富的学识所征服,不再紧抓着他的独眼不放,拿出来最后一个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汉?”

刘凤诰也是马上对出下联“春牡丹,夏芍药, 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殿试上,乾隆为劝退独眼才子:独眼岂能登金榜,才子下联犀利反击

如此工整的对联让乾隆大喜,立马将刘凤诰钦点为探花郎,不再因为刘凤诰的样貌而刁难他。

刘凤诰在为官时也没有辜负常青和乾隆的信任,心中有大才的他曾分别担任过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吏部侍郎以及兵部侍郎,可以说是一个精通政治各个领域的全才,被乾隆称之为“江西大器”。

科举舞弊,发配边疆

嘉庆五年,随着乾隆太上皇的去世,嘉庆终于掌握了实权,开始培养自己的亲信大臣。

刘凤诰深得嘉庆的信任,被任命为乡试主考官,为朝廷发掘人才。

随后担任学政,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殿试上,乾隆为劝退独眼才子:独眼岂能登金榜,才子下联犀利反击

嘉庆十四年,主持乡试的刘凤诰遇到了自己为官生涯中最大的危机。

一位商人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儿子中举,不惜花费重金贿赂考官。

此时刘凤诰刚被嘉庆帝任命为监考,其他考官将此人的考卷交给刘凤诰修改,不明所以的刘凤诰将试卷改完后就放回了原处。

结果,此事被人抖露了出去。

刘凤诰作为修改试卷的人也没能幸免,由于做了亏心事,自知理亏的他也不为自己辩解,只在狱中等待嘉庆帝的处罚。

于是,刘凤诰被发配黑龙江,从此远离官场,专心做学问,编撰《五代史记注》,为历史研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殿试上,乾隆为劝退独眼才子:独眼岂能登金榜,才子下联犀利反击

总结

刘凤诰一生跌宕起伏,年少有为却成为独眼,高中探花却遭乾隆嫌弃。面对如此曲折的命运,他仍然没有屈服,即使自己独眼,也要参加科举,实现理想。即使皇帝嫌弃,也要正视自己,犀利反击,用才华弥补缺陷。

刘凤诰的励志人生值得我们学习,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让才华和人品成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赢得别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