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3句话升了3级,40岁成为上将

作者:老章说剧

#头号周刊#

在众多开国将军里面,有一位将军,人称“洋司令”。戎马倥偬间,他从来不穿破衣,衣服破了,他都缝补的方方正正。

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进入东北。他也领风气之先,身穿或西装,或皮夹克,他还自己做了一套吊带裤,风度翩翩。

他就是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上将刘震。

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3句话升了3级,40岁成为上将

刘震

三句话升三级

刘震将军生于1915年,是湖北孝感人。上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北孝感很早就开展了革命运动,成立了农民协会。当地的贫苦农民团结起来与地主劣绅作斗争。

1929年刘震参加了农民赤卫队。虽然他只有15岁,但他浑身是胆,第一次参加战斗,就缴获了两只长枪,还俘虏了两个人。

作为一个当兵不久的新兵,能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因为刘震成绩突出,一年后就入了党,成为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1分队一名战士。

1932年,特务四大队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军长是徐海东。1934年5月15日,红25军顺利攻进罗田县城,县长吴秉忠仓皇出逃,留下许多财物和武器。军火库里存放着枪支弹药,还在县长家里搜出7000多大洋。

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3句话升了3级,40岁成为上将

徐海东

打了胜仗,全军上下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按照惯例,军长徐海东召集了骨干,对这次战斗进行了总结。

当轮到刘震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他却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这一仗不能算全胜”。周围的人齐刷刷地看着他。军长徐海东却微笑看着他,示意他说下去。

在军长的鼓励下,刘震说到说道

“第一,在打敌人的山头时,火力没有组织好,造成我方不必要的伤亡;第二,撤退时,命令不统一,队伍没有协调好,较为混乱,导致部队有所损失;第三,进仓库背法币时机略晚,如果能够早半个小时进去,效果会更好。”

军长徐海东听后,心里一阵惊喜,万万没想到一个战士能有这样的眼光,高兴地说道:“刘震有这样的战术眼光,可以当连长指导员了。”

于是,刘震由战士破格提拔为75师224团1连指导员。刘震也没想到,自己说了三句话,就升了三级。

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3句话升了3级,40岁成为上将

林宫渡巧歼日寇

1937年8月,刘震改任688团政委,挺近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1月,5000鬼子进入688团的伏击圈,全团猛打,歼敌一部。在这场战斗中,团长陈锦秀不幸中弹身亡。

1939年2月,刘震为冀鲁豫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因为刘震善于指挥打夜战,让敌人胆寒,一大队也被称为“夜老虎团”。

在这里,刘震还遇到了一位英姿飒爽,能文善武的女八路李世芳,两人相互爱慕,结为了夫妻。

1944年8月,宿迁的日军和伪军要在林宫渡安设据点,企图打通宿迁和淮阴之间的水陆交通,分割我淮海与淮北两块抗日根据地。

刘震决定趁敌人还没有修好工事,发动突然袭击,消灭掉这股敌人。

刘震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计划使用6个连分东、西、南三路于9月20时前将敌包围。同时,第一、第四支队担负阻击任务,阻止宿迁、淮阴方向的增援敌军。

战斗按时打响,三连从据点西侧发起攻击,指导员薛复礼率领突击班冲出,砍断碉堡外围的铁丝网,炸毁碉堡,突破了敌人的阵地。

敌人企图利用房子顽固抵抗,打起巷战,被我英勇的战士消灭。

日军的金井中队被围困在一个小院落里。刘震使用迫击炮,让这股日军全部葬身在这个小院里。

战斗结束,共击毙日军66人,俘虏日军5人,毙俘伪军90余人。从此,日军固守在淮阴城里,无力出来“扫荡”了。

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3句话升了3级,40岁成为上将

刘震(左一)

将军善用炮

攻打锦州前,林彪和罗荣桓登上二郎洞察看地形。锦州是东北的一座设防坚固的城市,城墙每50米就有一座钢筋水泥土碉堡,城外还有5米多宽的壕沟,另外还埋设了地雷,架有铁丝网,自诩为“小马奇诺防线”。

林彪问2纵司令员刘震:“白天总攻好还是夜间总攻好?”

刘震:“白天好。”

林彪:“一天能否打下锦州?”

刘震:“可以。”

林彪:“说说情况。”

刘震分析道:“我们有炮火优势,白天能清楚看到目标,容易摧毁敌人的工事。”

林彪又问道:“怎么打掉城墙上的碉堡?”刘震回答道:“我们摸索出一个办法, 山炮直射打水泥碉堡,先用两发炮弹炸个洞,再用一发炮弹从洞口钻进去。我们已经试过多次,没有什么问题。”

林彪点点头,说道:“很好。”

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3句话升了3级,40岁成为上将

林彪剧照

锦州攻坚战中,部队打得英勇顽强,充分体现了2纵善打攻坚战的战斗作风,一些指挥员几次负伤,仍然坚守阵地。

5师15团10连战士梁士英,舍身用爆破筒炸碉堡,与敌人同归于尽。为了纪念这位英雄,解放的锦州把这座城市的北门命为士英门。

在攻城作战中,2纵的步兵、炮兵协同作战。刘震在战术指挥、技术运用上,尤其是在炮兵运用上效果很好。

善于用炮,这是刘震将军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完全得益于他的超前眼光。

早在红军时期,刘震看到缴获的迫击炮都被埋掉了,就建议用牲口驮着,学着使用,开始研究炮兵。长征结束后,刘震也是为数不多的炮兵专家。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修筑了大量的碉堡,来控制交通要道。八路军的装备较差,拿这些碉堡没有办法。刘震把缴获的迫击炮进行了改装,可以曲射和平射,炸碉堡,一炸一个准,多次在战场上显神威。

来到东北战场,刘震还捡到一本关于炮兵使用的教材。这是国民党军丢弃的一本书,没想到在刘震这里成了宝贝,日夜攻读。

当时有个炮兵团,没有单位愿意接受他们,部队正在后撤,有的领导嫌他们麻烦,不愿意要。刘震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乐呵呵地说道“我要,全给我,我负责。”

后来,刘震还捡到日本遗留的5万发炮弹,这可发了大财。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炮兵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3句话升了3级,40岁成为上将

刘震

从陆战到空战的将军

抗美援朝中, 年轻的中国空军与号称“空战霸主”的美国空军进行了一场血的较量,在世界空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志愿军空军司令就是刘震将军。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基本上是没有空军的。现在虽然不多,但还是有飞机和飞行员,最关键的是没有合适的指挥员。彭老总最后点将刘震。

接到命令,刘震将军也有点懵了,他对刘亚楼说道:“司令员,我飞机都没有乘坐过,怎么指挥呀!”

虽然刘震善于学习、琢磨一些新鲜的东西,可对指挥飞机从来没有指挥过呀。

1950年冬天,刘震走进了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

1951年1月25日 ,雷达发现美军飞机企图袭击安州火车站和清川江大桥。刘震命令我机升空迎战。

空四师10团28大队大队长李汉章领两个中队共8架战鹰迎战16架敌机。

李汉章带领一个中队向上方的8架敌机冲过去,敌机发现被我机咬住,企图转弯摆脱,被李汉章击落一架。

这是我年轻的空军第一次和美军较量,以少胜多,击落敌机2架,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岁小兵当众批评徐海东指挥有问题,3句话升了3级,40岁成为上将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空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共击落敌机123架,击伤40多架。

由于长期过度的劳累,刘震将军的身体越来越坏。就在张积慧打下戴维斯的那场空战中, 他咬着牙指挥到最后一架飞机安全返航,连站立的力气都没有了,是两位参谋扶着他走出指挥所的。刘震将军也告别了战斗一年六个月的岗位。

1992年8月,刘震因病逝世。他的一生是伟大而传奇的,在解放军的诸多领域内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