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起憨态可掬还珍惜宝贵,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宝能和我们国家的熊猫“大使”相媲美,他们不仅在中国备受喜爱,走出国门也同样是“香饽饽”。
但熊猫宝宝的娇贵也让许多国家“可望而不可即”,加拿大就率先“举手投降”了。
2022年年初,加拿大宣布将要提前将旅居加拿大的“二顺”和“大毛”送回家乡,而按照双方协议,“二顺”和“大毛”本应在2023年才返回中国,消息一出网友纷纷调侃“加拿大实在养不起了”。
大熊猫真的这么难养吗?养活一只熊猫宝宝要花费多少?为何加拿大连连摆手说养不起?
大熊猫的国宝晋升之路
其实熊猫刚开始的标准名字叫猫熊,意思就是脸型像猫体型却像熊一样。大熊猫是中国最为古老的物种之一,作为国宝具有非凡的政治意义。
而大陆发现最早的大熊猫位于云南禄丰,距今约800多万年,大约在中新世晚期。
大熊猫可以称得上是动物界中的“成功者”,从诞生繁衍至今,与他们同时期生存的物种都走向了完全灭绝,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剑齿虎,猛犸象,短面熊等等。
而大熊猫能存活至今,不能说这不是一种奇迹。
大熊猫在成为国宝之前可谓“劫难重重”,因此能“脱颖而出”成为大陆的国宝也是“实至名归”的。
熊猫第一次迎来他们的灾难,是在大约300万年前,地球迎来气温下降,大量植物减少,食物的锐减,这可把食肉目的熊猫处在了“尴尬的境地”。
所以他们开始“另辟蹊径”,学着吃一些植物“幸运”地躲过劫难。
八七千年之前,全球变暖,食物严重匮乏的人们把“邪恶”的目光看向了熊猫。因为大熊猫不像别的猛兽危险而遭到大肆屠杀,“可怜的”大熊猫数量的急剧减少。
本来遍布在云贵川的熊猫只能被迫躲藏在四川等深山里生存。
直到如今,1988年大熊猫被正式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2年被正式定为国宝,“东躲西藏”的大熊猫“正大光明”的开启的它的“逆袭之路”。
外交达人
熊猫外交是中国独有的外交方式,大熊猫作为“外交官”可以说成效显著,不少熊猫在国外受到的国宾级待遇,能租到一只熊猫也代表着双方重大合作谈成。
而熊猫外交还可以追溯到更早。日本可谓华夏最大的“粉丝”,早在唐朝垂拱元年,也就是公元685年,武则天就赠送给日本两只熊猫和70张熊猫皮。
中国光靠租借大熊猫就年入上亿,然而每年还是有很多国家“争先恐后”申请。
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且参观了北京动物园,当时就被熊猫宝宝击中“心巴”,并表示希望得到中国的大熊猫。
于是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就抵达了华盛顿动物园,一时间万人空巷,引发了美国人的第一波“熊猫热”。
但申请也并非“一帆风顺”,“申猫”堪比申奥。比如荷兰经历了三任首相申请了16年,最终在2015年如愿借走了两只“黑芝麻汤圆”,并耗资5116万为大熊猫建立一座总面积9000平方米的熊猫馆,风格参照中式皇家工业设计。
但和丹麦比还是“小巫见大巫”,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斥1.5亿巨资,采用太极阴阳设计熊猫馆,熊猫宝宝本可谓是“出国即登基”。
加拿大有苦说不出
而加拿大更是经历了40年的“长跑”,历经坎坷才得到了两只大熊猫宝宝“二顺”和“大毛”。
期间曾经想用莱斯曼的名字为大熊猫命名,加拿大的对大熊猫的喜爱“可见一斑”。
但“天不遂人愿”,大熊猫“二顺”和“大毛”所在的卡尔加里动物园表示,他们做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忍痛割爱将原本在加拿大寄养十年的两只大熊猫,将提前结束旅行送回中国。
一只体重为12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每天需要进食约20公斤的竹子,而竹子的市价每斤约15到20元,所以大熊猫仅吃竹子一年的花销就将近15万。
而卡尔加里没有竹子,所以之前都是靠其他城市运送过来的竹子满足大熊猫“挑剔的胃”。
在疫情爆发后,可供大熊猫食用的新鲜竹子短缺经营,在此基础上,动物园入不敷出,只能被迫向现实“低头”了。
经多方共同努力,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重庆动物园的两只旅加大熊猫于2020年11月29号凌晨乘专机顺利“回家”,这比当初计划的大熊猫归国时间提前了两年多。
当然,虽然中加双方友好协商决定提前终止合作,但大熊猫给中加两国人民带来了欢乐却是“不可磨灭”的。
在熊猫宝宝的“友好外交”下,不仅大熊猫保护事业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和支持,野生动植物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更是“无价之宝”。
最后想问下大家,你觉得养一只熊猫宝宝需要奋斗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