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下蛟龙——朝鲜“北极星”3潜射导弹正式登场「下」

作者:坦克装甲车辆杂志

2019年10月2日,韩国联合参谋本部表示,朝鲜于当天早上7时11分许在江原道元山近海向东发射一枚疑似为“北极星”系列的潜射弹道导弹。导弹的最大飞行高度超过910千米,飞行距离约450千米,该导弹可能在飞行过程中进行了“级间分离”。次日,朝中社宣布2日成功试射了“北极星”3潜射弹道导弹。这是该导弹在2017年首次公开后的第一次试射,意味着朝鲜潜射导弹研发进入了新阶段

水下蛟龙——朝鲜“北极星”3潜射导弹正式登场「下」

“北极星”3潜射导弹性能浅析

在大概推算出“北极星”3潜射导弹的直径后,结合朝鲜发布的导弹弹射出水画面,可以发现导弹的长径比约为6,据此可知导弹的长度约为10米。凑巧的是,美国“北纬38度”网站在“北极星”3导弹发射前曾展示一张朝鲜新浦潜艇基地8月26日的卫星照片,当时有四艘船只停泊在其中:用于水下发射试验的潜水驳船、一艘支援船、一艘17.5米长的小型潜艇(可能用于观察水下平台发射准备情况,输送蛙人解决水下技术问题)和“新浦”级弹道导弹潜艇。在靠近潜艇和驳船的码头上观察到人员和物体,在卡车上可观察到起重机和长10.35米、直径1.75 米的圆柱形筒体,卡车两侧有两辆辅助车辆。

水下蛟龙——朝鲜“北极星”3潜射导弹正式登场「下」

当时美国卫星发现的可能就是安装“北极星”3潜射导弹的容器,导弹正好可以装进美国卫星发现的圆柱体。也就是说“北极星”3导弹长度在10米左右,与“北极星”2长度相当,只不过直径比“北极星”2粗(“北极星”2长径比约为7)。“北极星”1的长度约为9米,直径约为1.5米,重约14吨,射程超过1 000千米,长径比也是约为6。根据导弹尺寸,可以判断朝鲜“北极星”3导弹的重量与印度在研的K4潜射导弹相当,都在18吨左右,最多20吨级。“北极星”3有两级发动机,一级长约5.5米,二级长约3米(含喷管和级间段),弹头部分(含制导设备舱)长约1.8米,这可以通过芯级侧面向下延伸的线槽来推断,这些导线将控制命令从最顶级传送到第一级的推力控制系统。线槽的中断标志着第一级和第二级之间的级间段。“北极星”3的固体发动机直径超过印度的K-4潜射导弹,不过长度比后者短了约2米。印度K4潜射导弹的一级推力约43.14吨,燃烧时间为74.8秒,二级推力20.8吨,燃烧时间37.7秒。K-4 潜射导弹的第一级燃料箱直径1.4米,长5.5米;第二级直径1.4米,长1.4米,一二级累计重约17.2吨,载重16.7吨燃料。朝鲜的“北极星”3一二级的推力估计与K4相当,不过一级的燃烧时间会比较短,二级的燃烧时间会更长,这是由于朝鲜导弹两级的比例约为2∶1所致。

水下蛟龙——朝鲜“北极星”3潜射导弹正式登场「下」

印度K4潜射导弹的外形设计与朝鲜“北极星”3也非常相似。“北极星”3导弹不再采用“北极星”1使用的带稳定裙的圆锥体弹头设计(源自苏联R-27潜射导弹,能够有效降低在大气层内飞行时的阻力),而是采用了与美军“三叉戟”系列潜射导弹相似的卵圆形钝头设计,更适合导弹水下运动和减阻。不过,这种设计相比圆锥体弹头,在大气层内飞行阻力较大,会影响导弹大气层内飞行性能和射程。目前,尚不清楚朝鲜技术人员是打算参照“三叉戟”在头部整流罩内设计一个可伸缩的减阻杆,还是打算参照“巨浪”2采用“双头罩”设计。“巨浪”2潜射导弹采用了在导弹锥体整流罩外部再加一个钝头整流罩的双头罩设计来解决导弹在水中和大气中运动矛盾的问题。当导弹出水点火后,钝头整流罩会被抛掉,导弹露出锥体整流罩后,再在大气中飞行。这种设计在不降低导弹大气层内飞行性能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水下运动的流体性能,但缺点是增加了发射过程的复杂性,主要是多了一个低空抛罩的步骤,同时也不利于导弹尺寸和重量的缩减。如果没有以上两种改进措施,则会影响“北极星”3射程的提高。另外,有观点称,“北极星”3潜射导弹可能采用主动空泡技术来降低水下运动阻力。其头部整流罩底部侧面有开孔,可能是气泡生成孔,用于在水下生成包裹弹体的气泡,隔绝弹体与海水接触,不过也有可能是某种小型抛罩发动机。如果朝鲜在核弹头小型化方面取得进展,不排除“北极星”3将会携带集束弹头。

水下蛟龙——朝鲜“北极星”3潜射导弹正式登场「下」

印度K4潜射导弹的射程据称超过3 500千米,朝鲜“北极星”3基本与之处于同一水平。考虑到“北极星”3导弹的飞行高度大大超过“北极星”2,飞行时间持续了17分钟,这意味着,若朝鲜以正常角度发射该导弹,其飞行距离会更长。韩国国防安全论坛(KODEF)首席分析员申钟宇(音)表示,“北极星”3与前两个型号完全不同,最大射程可能达到5 000千米。不过目前保守估计,该导弹具备1 900~2 000千米的射程是毫无疑问的,如果真要实现5 000千米射程,则更可能是其陆基加长版——“北极星”4远程导弹。从外观设计来看,“北极星”3的设计与中国、俄罗斯、美国拥有的潜射导弹相仿。相比象征意义大于实战意义、投掷重量也不足的“北极星”1,“北极星”3已经可以被认为是一型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与作战能力、经过充分试验后可批量装备并战备值班的中远程潜射弹道导弹了。分析认为,在朝美无核化磋商处于停摆之际,朝鲜可能通过公开新型武器,展现防卫能力,同时向美国施加压力。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主任南世圭表示,朝鲜“北极星”3新型潜射弹道导弹要完成实战部署仍需数年,从射角、高度、射程等来看,“北极星”3与“北极星”1完全不同,射程多出50%。他认为,朝方意在测试“北极星”3从水下发射时的最大效力。韩国军队可能引进标准三型防空导弹“SM-3”以应对“北极星”3。而韩军正在开发的远程地对空导弹“L-SAM”近期将进入体系开发阶段,预计实战部署需耗时10年,韩军正在争取赶在朝鲜部署潜射导弹之前完成其部署工作。

水下蛟龙——朝鲜“北极星”3潜射导弹正式登场「下」

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2019年10月4日发表文章,称“北极星”3潜射弹道导弹(SLBM)不是炫耀武力,而是朝鲜人民向全世界、反历史潮流的反朝势力发出的严正声明。文章称,“北极星”3可自行选定发射地点,射程范围超乎想象,能进入大气层,俯视敌对势力巢穴。分析指出,朝鲜强调其国防力量足以抗衡敌对势力,意在表明日后朝美无核化谈判中不会屈服于美方的单方面要求。文章表示,要凭借无限动力和科研自主创新力量,以及使帝国主义列强武器失效的超高速创造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领域打响自食其力的炮声。有观点认为,朝鲜旨在通过大力宣传试射成功,打消内部对国防力量被削弱的担忧,并向经济建设注入活力。另有分析认为,朝鲜此次射弹与朝鲜近期新建潜艇有直接关联。朝鲜目前拥有“罗密欧”级(1 800吨级)潜艇20多艘、“鲨鱼”级(325吨级)潜艇40多艘、“鲑鱼”级(130吨)潜艇10多艘,近期还在建造可搭载潜射导弹的“新浦”级潜艇。朝鲜官媒7月曾公开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参观新建潜艇的图片。韩国部分军事专家推测,朝鲜正在建造能同时发射多枚潜射导弹、排水量大于“新浦”级的新型潜艇。未来如果实现了艇弹结合,那么朝鲜的水下核反击能力将大大增强。在导弹潜艇装备部队前,朝鲜可能会利用水下发射平台进行应急战备。

水下蛟龙——朝鲜“北极星”3潜射导弹正式登场「下」
水下蛟龙——朝鲜“北极星”3潜射导弹正式登场「下」

结语

“北极星”3潜射导弹的问世代表着朝鲜在寻求海上威慑力量方面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未来朝鲜可能还会进行更多的飞行测试,包括最终实现从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试验。朝鲜还需要建造至少3艘(如果不是4艘或5艘)弹道导弹潜艇,以确保其拥有“二次反击”能力,也就是说,朝鲜潜射弹道导弹要投入使用至少需要6年,甚至可能更长的时间。

水下蛟龙——朝鲜“北极星”3潜射导弹正式登场「下」

除了潜射导弹的进步,朝鲜最近多次测试了“超大型火箭炮”,并实现了连发射击。韩国联合参谋本部2019年11月28日表示,韩军发现朝鲜于当天下午4时59分许从咸镜南道连浦地区向半岛东部海域发射2枚近程武器。其飞行距离约380千米,飞行高度约97千米,两枚之间的发射间隔约30秒。29日,朝中社报道了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现场参观超大型火箭炮连发试射的消息。这是朝鲜2019年第四次试射超大型火箭炮,此次是首次对外宣称“连发试射”。报道称,通过旨在最终检查超大型火箭炮的战斗适应性的连发试射,证明了该武器系统的军事技术优越性和可靠性。分析认为,朝军的超大型火箭炮已进入最终验证性能阶段。这也是朝鲜2019年第13次发射飞行器,其中推测为口径600毫米(指发射管口径)的超大型火箭炮此前分别于8月24日、9月10日、10月31日进行发射。专家认为,10月31日发射火箭炮时间隔3分钟以上,当时尚未达到连发阶段。与上次相比,朝鲜此次发射的火箭炮飞行距离、高度均有所提高,时间间隔缩短到30多秒,连射性能得以验证。朝鲜旨在朝美无核化谈判期限将至之际,通过低强度挑衅加剧半岛紧张,向韩美施压。而通过解决连发问题,也有利于未来朝鲜发展潜射导弹的齐射技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