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作者:国学聚焦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863年,石达开率领着残部,在清兵的围追堵截下,来到了大渡河一带,准备由小道突围。

然而,在当地彝族以及大渡河涨水的情况下,石达开被困在了大渡河地区,最终被捕。

1935年,长征途中,刘伯承率领的红四军遭遇了同样的处境,然而,红军却得以顺利突围。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一个叫小叶丹的彝族首领,他与刘伯承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不仅帮助红军穿越了彝族地区,还加入了革命部队。

然而,正是此事,后来却成了刘伯承的一个心病,直到临终前,他仍然牢记着当年的承诺。

那么,小叶丹到底是何许人也?刘伯承为何念念不忘呢?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前有追兵,后有堵截

1934年,由于王明、博古等人的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留革命力量,毛主席做出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决议。

1935年红军北上来到了四川冕宁地区,当地是彝族聚居区,还在施行奴隶制,等级森严,各宗族间的争斗也屡见不鲜。

加之蒋介石对此地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矛盾尤其尖锐。

正因如此,红军到达后,毛主席立即要求停军,随后召开会议,商讨突围的路线问题。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毛主席熟读史书,对石达开的经历了如指掌。

他明白,当年石达开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彝族的关系,才导致了军队的最终溃败。

但现实的状况却相当紧迫,由于蒋介石对当地的环境也十分了解,他明白,只要红军一旦涉及彝族人的地盘,会遭到一定的阻拦。

所以,蒋介石将主要的追兵都埋伏于大路上,等待着红军。

时间紧迫、形势危急,可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毛主席非但没有慌乱,而是不紧不慢地找到了当地的一位百岁老人,与他交流起彝族人的风土人情。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这位老人经历了石达开以来的历次叛乱,对彝汉之争的历史十分了解。

据他透露,彝族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态度,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一些商人明知道彝族人与世隔绝,还故意拿些质次价高的物品与他们交易。

二是军阀混战时期,刘文辉的部队,杀害了大量族人。

得知情况后,毛主席点了地那头,但红军是文明之师,对百姓更是关爱有加,应该能够得到彝族人的信任。

于是,他派遣刘伯承和聂荣臻两位大将,让他们带着先遣队,率先与彝族人接触一下,解除双方的戒备。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工兵探路,惨遭劫掠

毛主席的选择自有深意,刘伯承和聂荣臻虽不属于彝族,但都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

尤其是刘伯承,他生于四川开县,从小接受当地的私塾教育,并且立下了“拯民于水火”的理想。

后来,他参军入伍,在川军中,他素来以军纪严明、洁身自好著称,被称为为军中“菩萨”。

直到1926年,蒋介石背叛大革命,刘伯承这才离开了四川。

可见,刘伯承生于斯、长于斯,在川军中也颇有名望,让他前去交涉,自然顺理成章。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接到毛主席的任务后,刘伯承也相当重视,他立即成立了一个调查小队,对彝族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结果果然与毛主席的分析别无二致,彝族人的偏见根源来自于蒋介石的野蛮政策,商人的欺诈与军阀的掠夺。

随后,刘伯承便开始考虑,该如何消除偏见,向当地人证明红军的友好。

经过彻夜辗转反侧后,刘伯承决定,暂不派遣战士前往,而是由工兵连先行开路。

于是,工兵连见山修路、遇水搭桥,为红军大部队的到来打下基础,然而,还没等他们的工程结束,便与彝族人不期而遇。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原来,见红军在山中修路,彝族人已经有些紧张,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埋伏于草丛、树林之中,每当找到机会,便向红军发难。

由于在出发前,刘伯承已经下令“彝族人并非匪徒,我们千万不可开枪,无论如何都不能发生武力冲突”。

所以,工兵连即便吃了亏,也没有举枪回击,只是向来袭的彝族人表明目的,请求他们让红军通行。

不过,彝族人却并没有搭理,他们见红军不开枪,便夺去了他们身上的所有物资。

与此同时,这一消息也传到了小叶丹的耳中,事件开始出现转机。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歃血为盟,结成异姓兄弟

“叶丹”是彝族人首领的称呼,小叶丹原名果基约达,在小叶丹治理的时期,彝族人的地盘扩充了上百平方公里,人口增加了好几万。

凭借着这些功绩,他在本族人中威望颇高。

得知红军前来后,小叶丹先是万分警惕,他安排族中的老弱妇孺进入深山之中躲避,留下了大量年轻精锐,准备与红军血战,将他们彻底赶出大凉山。

然而,红军到来后的表现却让他措手不及,红军既不像国民党在彝族聚居区大肆掠夺,也不像军阀刘文辉一般滥用暴力。

不仅如此,为了不打扰当地百姓的生活,红军宁愿吃着自己带的干粮,也不向彝族人索求。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种种情形,小叶丹都看在眼里,他觉察到,红军与其他人有些不同。

于是,他决定与红军进行接触,5月中旬,彝族使者向红军的萧华、冯文彬传达消息,表示小叶丹愿意与他们见面。

萧华等人喜出望外,连忙带着礼物,来到了小叶丹的住处,只见小叶丹身材高大、面色沉稳、目光敏捷,在十余个彝族大汉中,一眼便能看出他的与众不同。

见状,萧华开门见山,表明了来意:“红军路过此处,只是借道过路,绝不打扰当地百姓的生活,也绝不霸占彝族人的土地”。

小叶丹见萧华态度诚恳,缓缓点了点头,说道:“我想与你们的刘将军直接对话,烦请你安排一下”。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一听这话,萧华明白,事情已经成了一半,他不敢怠慢,马上与小叶丹告别,回到了军营,将情况向刘伯承禀明。

刘伯承直呼“这是正打瞌睡就来个枕头啊”,随后便欣然前往,与小叶丹在彝海边举行会面。

一见面,小叶丹便像此前见到国民党官员一样,正要下跪磕头,刘伯承连忙将他拉了起来:“我们共产党不兴这一套,无论军人还是百姓,都是平等的”。

随后,刘伯承又开诚布公地讲述了红军的境况。

他表示,红军是尊重当地传统、维护群众利益的部队,只是受到国民党的追击才被迫经过彝族领地,希望可以和彝族人民结下友谊,共同对抗国民党反动派。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面对刘伯承的坦率,小叶丹大为感动,他当即表示,想要与刘伯承结为异姓兄弟。

按理说,共产党人没有结拜的传统,然而,这次刘伯承却罕见地破了例,他点了点头,接受了小叶丹的要求。

紧接着,两人便面对着广阔的彝海,跪地结拜成为兄弟。

小叶丹找来了一只公鸡,并在彝海中舀出两碗水,随后,他手起刀落,斩下了鸡颈,将鸡血滴入碗中,两人大口喝掉彝海之水,从此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兄弟。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加入红军,守护旗帜

彝海结盟后,红军与彝族人彻底放下了防备,为了表示友好,红军从本不富裕的军饷中,拿出了不少粮食,分给当地百姓当作礼物。

而彝族人也投桃报李,邀请红军进入家中用餐、住宿,还利用对当地地形的了解,为红军侦察了国军的动向。

5月23日,刘伯承代表红军向小叶丹告别,临别之际,两人双手紧握,依依不舍。

刘伯承拿出一面写着“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郑重地交到了小叶丹的手上。

并且表示,组织上已经决定,将小叶丹纳入革命队伍,任命其为沽鸡支队支队长。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对于红军的一番好意,小叶丹感动不已,他拿着那面旗帜,黝黑的脸庞上已有泪水流下。

随后,他派出亲信,将红军护送出境,历经7天7夜,红军终于离开了百里彝族。

途中,由于受到小叶丹的号召,还有大量彝族青年加入了红军队伍,部队兵力也得到了良好的补充。

红军顺利离开后,蒋介石怒不可遏,得知是小叶丹让他们一路畅通,蒋介石立即派出重兵,将大凉山团团围住。

并且表示,如果小叶丹不交出那面旗帜,国军将荡平大凉山彝族聚居区。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小叶丹不为所动,他将旗帜交到妻子的手上,嘱托道,“只有红军平等地对待我们,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红旗,将来交给红军。”

见威胁没有起到作用,蒋介石只好撤兵,不过,他还是强行抓走了刘伯承留在凉山的政委。

为了解救他,小叶丹交出了1.2万两白银和120头羊,可谓是荡尽家财。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小叶丹不幸牺牲,刘伯承说出遗愿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小叶丹一边组织族人全力抗日,一边提防国民党的骚扰。

但好景不长的是,1942年,就在抗日战争如火如荼进行之际,蒋介石不顾形势的紧张,派出了大队人马,对小叶丹实施偷袭。

小叶丹怎么也没有想到,民族大义、国家兴亡面前,蒋介石竟然为了一己私利,向国人发难,最终,他战死沙场,光荣就义。

小叶丹的离去,对彝族人是一个巨大打击,后来,蒋介石命人前去搜查刘伯承赠予的那面旗帜。

好在,小叶丹的妻子急中生智,将旗帜缝进了自己破旧的百褶裙里,这才逃过一劫。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没想到的是,这一缝便是8年,期间,彝族人历经国民党的层层盘剥,生活每况愈下。

然而,就在最黑暗的时期,小叶丹的妻子始终坚守着丈夫的遗志,誓死要将旗帜交到共产党的手上。

直到1950年,新中国建立后,西康地区得到解放,她才将旗帜交给了当地政府,如今,这面旗帜被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凉山彝族人民还在政府的帮助下修建了“彝海结盟纪念碑”。

后来,小叶丹的妻子便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刘伯承曾托人前去拜谒,但小叶丹的族人都拒绝了他的好意,坚持留在大凉山中。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不过,此事却成了刘伯承的一个心病。

毕竟,当年歃血为盟之际,刘伯承与小叶丹约定,要互相扶持,如今兄弟已故,他的妻子儿女却留在了山区,刘伯承的心里自然也不好受。

这一遗憾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因病在北京去世,临终前,他说道,“你们……一定要找到小叶丹的后人”。

子女们都知道,这是父亲毕生的心愿,他们眼含热泪,郑重地承诺道:“您放心吧”。

然而,近四十年已经过去,要想找到谈何容易,直到1995年,在刘伯承逝世9年后,刘伯承的长子刘太行才在大凉山找到了小叶丹的后代。

长征时,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拜,为何后来成了他的一个心病?

结语

彝海结盟,一面旗帜,两碗湖水,刘伯承和小叶丹之间的故事简单而又感人,他们的通力合作,既是革命部队对抗反动势力的明证,又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血脉相连的象征。

如今,几十年一晃而过,小叶丹的后人已经从大学毕业,回到了大凉山,参与家乡的建设,可以预见的是,祖辈的革命情谊、无私精神,必将在这一代薪火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