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作者:虾米爱吃鱼虾

最近,让爹妈担惊受怕

让宝宝哭闹受罪的手足口病

又卷土重来

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被传染了呢?

万一得了手足口怎么办?

怎么保护宝宝不被传染?

别慌!!!

白云妇幼带你认识手足口

教你打败病毒,守护宝宝健康!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令家长们头疼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这种病毒传染性很强,常常在托幼机构造成流行,如何应对手足口病成了家长们的关心的话题。

*1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A组16型(CA16)、柯萨奇A组6型(CA6)和柯萨奇A组10型(CA10)等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是高发易感人群。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2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手足口病是通过什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因此尤其容易在托幼机构的儿童之间传播。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3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表现呢?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多数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轻型的表现为急性发病,在口腔、手足处出现疱疹和斑丘疹,在出疹的同时或者出疹前可能会有发热,大部分是低热,小于38.3℃。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口腔疱疹开始时为红色斑片,继而发展为周围红晕的水疱,在2-5天左右水泡会破裂,形成浅的灰白-黄色基底,红斑围绕的溃疡,这时孩子会咽喉疼痛或者拒绝吃东西。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手足处表现为斑丘疹或疱疹,多表现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在5天左右吸收,7-10天消失。但是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A6型导致的手足口病,斑丘疹会出现疼痛表现。除了手足口外,臀部也是皮疹的高发区,多表现为红色斑丘疹样。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有以下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重症临床表现

01持续高热:体温大于 39℃,或者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

02神经系统异常: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肌肉抽搐);持续高热:体温大于 39℃,或者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

03心衰前表现: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皮肤湿冷。

如果宝宝中招

不要怕也不要急

这样的处理效果棒棒

*4如果患上手足口病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请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患儿,要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尤其是更小年龄的,减少交叉感染。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可以多喝温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面食等,不吃刺激性食物。

口腔里的疱疹会让孩子感到疼痛,甚至拒绝进食。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温凉的流质或易消化的食物,缓解不适,部分口腔疱疹明显的患儿会因为口腔疼痛而进食困难,可用吸管进食。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患儿衣物应选择舒适、柔软的面料,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抓破皮疹。需及时将患儿的玩具、餐具等用品进行消毒。由于手足口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二胎家庭通常只要一个孩子患了“手足口”,就意味着另外一个孩子随即也会被感染。所以,家里孩子中一旦有一个被感染,就要想办法全方位隔离。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每年的5月到12月是

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

怎么预防呢?

从良好生活习惯和疫苗接种开始!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7

生活中何预防患上手足口病?

勤洗手

家长应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洗完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消毒通风

肠道病毒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可以用这两种方式给孩子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毒。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衣被。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接种疫苗

大陆研制出了世界上唯一针对手足口病的疫苗,准确的说是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疫苗,对预防重症手口足病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免疫持久性约为2年。所以,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EV71疫苗。

警惕小儿“手足口”,其实预防很简单

如果

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

请及时带宝宝及时就医

妇幼健康科普为你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