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塞尔维亚外长向一战导火索、暗杀斐迪南的普林西普纪念碑献花圈

作者:SteiniStudio
塞尔维亚外长向一战导火索、暗杀斐迪南的普林西普纪念碑献花圈

当地时间2022年7月25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纪念碑”前,塞尔维亚外交部长尼古拉·塞拉科维奇,向这位刺杀斐迪南大公和妻子的波黑塞族人,敬献了花圈。

当天,是普林西普诞辰128周年。值得特别注明的是,普林西普是塞尔维亚族(塞族),并非塞尔维亚人。他出生于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是“波黑塞族人”。

108年前,1914年6月28日,在经过两个月的预谋后,不满20周岁的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街头用勃朗宁M1910型自动手枪连开七枪,枪杀了正在“视察”萨拉热窝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索菲亚。

塞尔维亚外长向一战导火索、暗杀斐迪南的普林西普纪念碑献花圈

这次成功的刺杀行动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历史学家公认“萨拉热窝事件”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波黑在当时被奥匈帝国侵占,而且当时的萨拉热窝,还是塞族的萨拉热窝。6月28日是塞族屈辱的“维多夫丹日”,斐迪南专门选在这一天,去萨拉热窝“视察”,意在炫耀和挑衅。塞族人认为普林西普是在自己被外敌入侵的家园里,刺杀了敌方的首脑,属于反抗敌人侵略。

普林西普当时的身份,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学生。普林西普当场被捕,由于当时他还不满20岁,不能判死刑,所以他在当年10月被判20年劳役。

塞尔维亚外长向一战导火索、暗杀斐迪南的普林西普纪念碑献花圈

普林西普和另外两名“同犯”被带到了波希米亚的特莱森塔,三人都在1918年4月28日遇难。表面上是死于肺结核,一种由严寒、饥饿和恶劣的医疗条件造成的疾病,实际上,他们是被变相地慢性处决。狱中的普林西普,还被切除了手臂。

奥斯曼帝国于1878年8月占领波黑,1908年10月波黑正式被并入奥匈帝国。普林西普生于奥斯曼帝国的占领,死于奥匈帝国的占领,他以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为代价,终生反抗奥匈帝国统治自己的家园波斯尼亚。

普林西普死后几个月,1918年11月,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并被解体。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将几位烈士的遗体送回了南斯拉夫。

普林西普一直被塞族人视为民族英雄,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普林西普被西方视为“恐怖分子”,不少波黑穆族人也这样定义他。1995年代顿协议签署之前,当时的美国总统巴尔干问题特别代表霍尔布鲁克在“斐迪南桥”(就是斐迪南被普林西普刺杀的小桥)首次称普林西普为“恐怖分子”。

塞尔维亚外长向一战导火索、暗杀斐迪南的普林西普纪念碑献花圈

民族自尊心强烈的塞族人,永远都会给予自己的民族英雄最高的礼遇。

1920年,塞尔维亚政府隆重地把普林西普迁葬到萨拉热窝的“荣誉冢”。

2014年6月28日(“维多夫丹日”),在东萨拉热窝,波黑塞族共和国竖立起一座“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纪念碑”。东萨拉热窝,是被赶出萨拉热窝的几十万塞族人的聚居地。

2015年6月28日(“维多夫丹日”),“加夫里洛·普林西普纪念碑”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揭幕,纪念碑由波黑塞族共和国捐赠。

塞尔维亚外长向一战导火索、暗杀斐迪南的普林西普纪念碑献花圈

我们也看到了,西方和波黑穆族越是把他们的民族英雄视为“恐怖分子”,塞族人越是要更隆重地纪念他。

这就是塞尔维亚外交部长公开祭奠这位波黑塞族人的原因。

塞拉科维奇外长献上的花环上写着:“他永远地活着,生而为人。”

塞尔维亚外长向一战导火索、暗杀斐迪南的普林西普纪念碑献花圈

本文为SteiniStudio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