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爱新觉罗·溥仪,是末代皇帝,也是个满身罪孽的新中国公民

作者:茶梅故事会

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这位封建帝制下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怎样过完这一生的?他是皇帝,却是末代的皇帝,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公民,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翻开了《我的前半生》,这本溥仪的自传。

01 末代皇帝

溥仪被慈禧选中,3岁就被送上了皇帝的宝座,登基没多久,慈禧就去世了,他则由太妃抚养。

这就相当于,父母还健在,就被慈禧人贩子拐走,最后人贩子死了,交给了旁的人抚养,父母健在,却已经不能随意称呼。

彼时清王朝已经走向了末路,小儿皇帝只是被养在深宫里的孩子。他所知道的是,自己出门要有太监侍奉,吃喝要报备给太妃们,甚至读书也没有被强制要求,身边唯一正常的人是自己的乳母,而乳母也早就离开了他身边。

一个被宠着,被身边肱骨大臣围着,被太监太妃娇纵着的孩子,又能有什么童年乐趣和正确的是非观。从小他的脑子里,就认为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真龙天子,所有出现在他面前的人都要毕恭毕敬尊称他为陛下。

直到他6岁时,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颁布“退位诏”,他不是皇帝了。

儿童时期的溥仪大概不能理解社会变革,他就是一只被关在紫禁城的笼中鸟,他以为这是世界的全部,而他自己是这全部的中心。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02一直不绝的希望

长大一点的溥仪,理解事实后,他大概是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的,毕竟这份“皇帝”家业在他手上断送了。

看书的时候,我认为溥仪身边的“遗老”们是他前半生里最大的绊脚石。这些“遗老”分成了两派,一派想安稳地守着国民政府给的优待政策(每年400万两雪花银),另一派就想着要光复祖宗家业,再次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主人。而溥仪本人是倾向于后者,他把复辟做为了理想,希望所有人像以前一样,在他面前还是奴才,这也是他后来做出的诸多选择里,都是服务于这个目的。

”小朝廷“里,其实溥仪日子过得还不错,虽然没有了那些名义上的皇帝称呼,但吃穿用度皆是以前的标准。只是那时的国民政府内部已经割裂,军阀们有各自的想法,而溥仪就想着借某一方的能力来帮助他复辟。

  1. 寄希望于袁世凯,结果袁世凯自己想当皇帝。
  2. 寄希望于张勋,结果被段祺瑞的兵马围了过来。
  3. 寄希望于日本,结果成了日本人伪满洲的傀儡。

他没有断过复辟的念头,才会一直把自己的时间,银钱花在这上面,甚至随便一个俄罗斯人来见过他,告诉溥仪自己手里有兵马,可以联络之后行事,他都会给钱支持。

溥仪带着这样的希望走向了自己的选择,成为傀儡皇帝,成为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棋子,经过他手的一纸诏令,更是为东北地区的人民带去了灾难和伤痛。

随着战争的结束,日本投降,溥仪也被作为战犯抓了起来,进行改造。从书里,我看到这个上个世纪封建的老人家,在所方的感化下,至少睁眼去看待自己曾犯下的罪恶,且深感愧疚。

他是爱新觉罗·溥仪,是末代皇帝,也是个满身罪孽的新中国公民

03 溥仪

看完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是会痛恨他这个人的。

痛恨他的冷漠,无情,虚伪,欺软怕硬,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极致自私。

无论他怎么忏悔,甚至于他真的得到了那时东北人民的原谅,或者他已经正确认识到自己思想上的封建,都无法抹去他是大汉奸的事实,更无法抹去日本人犯下的滔天罪恶。

痛恨之余,也感叹他这一生其实也无可奈何,看似是溥仪做出的每一个决定,但背后都有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他身边。他只是一个在大房子里封闭的人,那些接触外界又成为他了解世界的人,给了他极其多的建议,也就是在这些建议下,他才会一步步把自己的宏图大业美梦,做成了最后只要活着就好,活着不落在日本人手里就好。

晚年被改造了十几年的溥仪获得了特赦,后来还成为了全国政协代表,他的存在,成为了一种制度的符号。他从锦衣玉食,依赖别人侍候,随意打骂他人到自己会洗衣,叠被子,缝补,反省,甚至后来投入工作,成为普通人,最后病死在北京。

一个皇帝,一个末代的皇帝最终在社会变革中,成为了历史的一粒沙。

他是爱新觉罗·溥仪,是末代皇帝,也是个满身罪孽的新中国公民

04 历史

抛开历史进程,谈论谁都是不正确的,人性这样复杂的东西,只有结合当下,理解了他的需求,才能稍微客观地评判一下这个人。

我合上书的时候,久久不能忘记溥仪去台山堡参观的故事,曾经遭受日本人残忍对待,而致残的老大娘,看到了溥仪他们这群战犯时说:"过去的就叫它过去了吧,只要你们学好,听毛主席的话“。

”我知道你们是正在改造的犯人,毛主席说的,你们可以改造好,我是相信他老人家的话的.....”。

时间尘封了很多故事,而有的故事,需要被记得。

他是爱新觉罗·溥仪,是末代皇帝,也是个满身罪孽的新中国公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