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安罗塘争当“吉先锋”推进“六个红”创建活动纪实

作者:大江网

万安县罗塘乡是“万安暴动”策源地,有康克清旧居、曾天宇烈士纪念碑、万安暴动行动委员会旧址、村背会议旧址、石灰桥烈士就义处等诸多红色旅游景点,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今年以来,罗塘乡积极探寻“红色密码”,聚焦“打造罗塘红、勇创吉先锋”主题主线,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纵深推进红色队伍、红色阵地、红色经济、红色课堂、红色治理、红色联盟“六个红”创建活动,以“党建红”引领罗塘“发展红”。

十多年未搬动的土方,在2个月内全部平整到位,为园区尾水管网提升工程落地提供要素保障;23年未迁动的区域在一周内全部完成搬迁,为“50”项目三强线路板顺利开工奠定基础;1个月内完成园区小学改扩建征地,解决园区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后顾之忧……今天的罗塘,正在攻坚克难,向高质量发展昂扬奋进。

红色队伍+红色课堂激活发展动能

“现在大家都在比学赶超,干劲十足,个个都是担当作为、创先争优的‘决战姿态’。”罗塘乡干部郭江篷告诉记者,该乡紧扣“干部创先、勇创新路”新要求,聚焦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夯实基层基础、发挥党员作用、一线实践锻炼等方面,推动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上“作示范、勇争先”。

推行每周“干部夜读”制度,开设“青年干部专修班”和“红色读写想”活动室,提升干部专业素养;推进党组织书记“选树育”和“青苗培育”工程,选优配强村级班子队伍,储备后备干部,夯实“一切工作到支部、一起工作靠支部”基础;发挥党员作用,把比服务贯彻工作始终,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等服务队伍,打造党员“红马甲”风景线,以干部包组入户深入开展“干部遍访为民办事”活动,带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干部在一线实践锻炼,实施项目攻坚大会战,围绕重点项目组建项目攻坚专班,干部直接下派到项目工地奋勇比拼。

“我们还成立了一支由乡村干部和老党员、学校老师组成的红色宣讲队伍,精心制作了微党课,把罗塘的红色故事融入宣讲内容,坚持每月去村里开展一次宣讲,很受群众欢迎。”7月18日,刚刚上完微党课的罗塘乡红色宣讲员廖慧萍介绍道。建强红色宣讲队伍的同时,该乡还积极创新载体,打造红色课堂,让红色教育融入日常,处处见、天天见。

罗塘乡以“一堂微党课、一场红色节目、一部宣传片、一批红色故事、一系列红色活动”为主线,让红色课堂成为增强底色、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在万安暴动村背会议旧址设立“红色讲堂”,创作一批红色微党课;组建本地农民采茶剧团,编排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节目;邀请专业团队拍摄2部红色宣传专题片;聘请党史专家挖掘整理,开发“八十农民上井冈”“血染石灰桥”“伙夫掌大印”等红色故事,编撰《红色罗塘》读本。

通过打造好红色队伍+红色课堂,汇聚红色力量,该乡发展动能全面激活。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仅今年“七一”期间,游客就达1000余人次。同步推进了红色罗塘项目、旅游公路、G356国道、县级精品点、井冈山航电枢纽等重点项目,为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蓄积强劲动能。

红色阵地+红色治理迸发发展活力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万安段)主要工程今年在罗塘启动建设,眼下基本完成房地征收工作,按‘修旧如旧’原则对康克清故居周边4栋房屋进行维修改造,为陈展做准备,后续还要建设罗塘旅游公路、烈士纪念碑、研学实践基地等。”近日,罗塘红色小镇项目专班负责人廖丽每天在各个红色阵地上奔波。

夯实红色阵地,筑牢基层堡垒。近年来,罗塘乡先后投入700余万元对康克清故居、曾天宇旧居等红色遗址进行修缮,利用村内旧房打造村背村史馆,建成红色教育阵地。村背村、罗塘村成功创评首批省级红色名村,成为党员干部开展红色教育的首选之地。罗塘村被中组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万安段)正加速推进,通过新建康克清故居主题布展、红色万安陈列馆等重要节点,进一步提升红色内涵,夯实传承红色基因阵地基础。

除了夯实红色阵地,该乡还不断深化红色治理,践行为民宗旨。发挥党建红色引擎作用,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传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探索出一条红色治理新路径。在全乡设立30个红色治理网格,将所有村民纳入网格管理,健全“乡党委——村居党组织——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员——村民”的五级管理链条,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工作模式,推动红色治理向最基层延伸。

该乡整合各类资源,组建以党员干部、农村“五老”、红军后人、新乡贤等为主体的红色治理队伍,在红色宣讲、普法宣传、治安巡逻防控、纠纷调处、疫情防控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成立红色治理办公室,固定每月15日说事、每季末28日评事,建立“干部问事、村民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跟踪查事”等“六事”制度和“三问三让三议”制度,实行“一月一说事、一季度一评议、年终一总评”。

通过对红色阵地+红色治理的智慧探索,该乡发展提速,发展活力迸发。目前,该乡用好现有7处红色遗址,构建了“一带七点”的红色阵地格局,红色治理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已化解矛盾纠纷38起。

红色经济+红色联盟释放发展效能

以“党建红”引领罗塘“发展红”,落脚点都是为了让村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罗塘乡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积极培育富民产业,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置资源,强村带弱村,全乡累计建成产业基地6个、家庭农场27个、合作社29个,以“支部引领+红色能人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今年新增打造了一个蔬菜种植基地和一个高产油茶基地。

“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6至8万元。”罗塘村党总支书记罗其祥看着村里的发展满心欢喜,他告诉记者,在市供销社和帮扶单位中国瑞林公司的帮扶下,罗塘村先后成立了供销集配服务网点暨惠农服务中心和“罗塘红”农业发展公司,引进致富能人合作,成立农村电商平台,帮助全村村民并辐射周边农户销售各类农副产品、农资等。

红色经济不断壮大,推进党建共建的红色联盟也在积极探索。为有效建立起党组织互帮互助、发展共赢的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罗塘乡制定探索红色党建联盟工作方案,组建了农村共富、红色名村、帮扶共建三个党建联盟,推动村与村之间、红色名村之间、帮扶单位之间抱团作战、齐头并进,实现“小单位”向“大联盟”华丽转变。

不断丰富活动载体,该乡通过开展“五联五促”活动,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今年“七一”期间,与4个帮扶单位开展了党建联盟活动,村背村与罗塘村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红色名村党建联盟活动。目前,已开展支部书记上联合党课3次,组织党员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4次,开展帮扶共建活动6批次,并邀请省文演集团、省中医药大学等省级帮扶单位共同参与,促进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红色经济+红色联盟,让村民生活富了起来,村庄美了起来,发展效能加快释放。如今的罗塘乡,红色产业品牌不断唱响,本地农特产品优势充分发挥,“种植+加工+销售”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模式有序推进,罗塘萝卜等特色农产品正走出万安,一条“生态观光+采摘体验+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正向世人发出“乡约”邀请。( 记者郭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