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年新农人黄海飞:扎根农村,“蔗”里书写甜蜜经

作者:碧桂园在广西

盛夏的晨光撒向架龙村,让山坳下的村庄逐渐温暖起来。眼下正是甘蔗生长的有利时节,田东县江城镇架龙村党支部副书记黄海飞起了个大早,为甘蔗除草施肥、处理村里事务……他忙得不可开交,却也乐此不疲。

青年新农人黄海飞:扎根农村,“蔗”里书写甜蜜经

△对外介绍黄皮果蔗种植经验时,黄海飞满脸开心

这是黄海飞大学毕业后回到架龙村的第八年。“很多年前,架龙村还是江城镇唯一的贫困村。我2014年回来的时候,村部没有一个人会用电脑办公,很需要我们这些‘新鲜血液’。”正值全国大力开展脱贫攻坚行动,作为土生土长的架龙村孩子,他决定留在这里,为家乡的发展出一分力。

产业:“蔗”样走上致富路

架龙村地处山坳之下,昼夜温差较大,即使是仲夏七月,村子里的温度也比较凉爽宜人。适宜居住的气候特点使得架龙村无缘田东县全国有名的芒果种植业,长期以来,架龙村主要以养殖猪、牛、鸡与种植糖蔗、糯玉米、辣椒等产业为主,零零散散,不成规模。

“刚开始接手村里工作时,我最注重的就是产业。”在黄海飞看来,发展产业是让村民富起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养殖业、种植果树收益见效慢,种植糖蔗和玉米收益又不高。”黄海飞试图寻找一种见效快、收益高的产业。但由于缺少经验,“究竟该发展些什么产业”让他困扰了许久。

直到2021年10月份,黄海龙来到广东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参加由粤桂协作工作队与碧桂园集团、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培训班老师的推荐下,黄海飞尝试着在村里发展黄皮果蔗。

“在2021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的第三期培训班上,我把疑问告诉了老师,在考虑本村的实际情况下,老师建议种植黄皮果蔗。”黄海飞说。黄皮果蔗一种下去,每年都有收益,黄皮果蔗与架龙村先前种植的黑皮甘蔗相比,利润也更高。

青年新农人黄海飞:扎根农村,“蔗”里书写甜蜜经

△黄海飞参加全国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合影

培训中,黄海飞还通过培训班老师学习了解到了“订单式种植”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在该模式中,由农业公司供应黄皮果蔗种苗,提供技术支持,还包收购黄皮果蔗,保证了群众的最基本收入。“农民只要准备好种地的田,按照要求管护甘蔗。我们的60亩黄皮果蔗还没长出来,就已经有了保底的收入。”黄海飞的喜悦溢于言表。

在黄皮果蔗种植后,黄海飞经常叫上本村甚至周边村民来对甘蔗进行除草、施肥等日常管护,从5月初种植甘蔗至今,来务工的人次已经大约有五六千人次。村民王大哥正是其中一员,“最近下雨比较多,杂草也多,每天有时间就过来黄皮果蔗地里帮忙,每天大概能有130元的工资,当天就结算了。”王大哥说。

青年新农人黄海飞:扎根农村,“蔗”里书写甜蜜经

△架龙村村民正在给黄皮果蔗除草、施肥

现在,架龙村六七十户村民都加入了黄皮果蔗的种植。黄海飞预测,这批黄皮果蔗大概能收70万斤,按照农业公司保底每斤6毛钱的收购价,今年至少能有大约40万元的收入。

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管护,今年5月初种植的60亩黄皮果蔗长势喜人。望着眼前的半米高的黄皮果蔗,黄海飞期望2022年能有个好收成,等到来年春节,正是丰收的时候。

农产品“触电”:电商助农新模式

曾经,架龙村村民外出务工的情况较为常见。为了陪伴即将上学的两个孩子,在外出务工的村民蒙爱梅回了家。但回家后,自家种的桉树要四五年才能卖,怎么样才能有收入供孩子读书,这让蒙爱梅一家陷入了困境。

“我把蒙爱梅一家的情况告诉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的老师,他推荐蒙爱梅一家种植甜糯玉米。”黄海飞说,甜糯玉米播种后,大约3个月的时间便能成熟,这正好能解决蒙爱梅一家的燃眉之急。

三个月后,蒙爱梅种植的5亩将近4万斤的甜糯玉米已经成熟。“在培训结束之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上销售农产品的渠道”借这个机会,黄海飞帮助蒙爱梅一家以线上的方式将甜糯玉米全部销售了出去。

“之前都是拿到市场上卖甜糯玉米,价格才8毛钱左右。在线上收购的价格是每斤将近2元钱,一下子卖了4万元,比我出去打工挣得还多。”三个月的时间内能赚4万元,蒙爱梅很是感激。

这次在线上的销售经历,让黄海飞亲眼见识到电商助农的巨大潜力。以往的产品至少要经过“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销地零售商”三道关卡才能送到消费者手中,农户的收益很低,而电商销售则是直接对接农户,不仅能打开农产品销售之门,还能让农户获得更高的收益。

“扎根在农村,我想要一直搞农业。”黄海飞说,如今,架龙村组建起了自己的电商团队,他希望,能够借助电商平台,让大山里的特色农货走向大江南北。

··

落户清远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的碧桂园乡村振兴学院,是国强公益基金会、碧桂园集团乡村振兴办旗下专门致力于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培养的服务机构。旨在创设专业型、实操型培训课程,大力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干部、农村创业创新型人才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碧桂园集团、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从2016年开始,积极响应国家粤桂协作号召,组建专职帮扶团队助力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田阳区,河池市大化县、巴马县的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事业。投入超7千万元推进党建、就业、产业、教育等“4+X”帮扶模式,惠及 143个贫困村6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