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神童谢彦波的陨落之路:赢在起跑线,却没能笑到最后

作者:红小岩谈古论今

天才神童的存在总是惊艳,除了让人羡慕他们的父母以外,也希望自己能拥有一样的才能,好赢在起跑点;然而,现实世界中,也不乏“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有些并不是能力或智商退化,而是无法习惯天才儿童的光环,身心反而被局限在一方狭小天地,结局令人扼腕,比如1978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谢彦波。

神童谢彦波的陨落之路:赢在起跑线,却没能笑到最后

1978年,大陆的媒体都充斥着有关宁铂、谢彦波这2位神童的报道,在其他人的眼中,他们几个绝对称得上是国家级的明星,聚集中国上下的目光。当时才11岁的谢彦波,在数学和理化竞赛中屡获佳绩,实力远超初中和高中水平,后来经过专人测试,证实11岁的他知识水准已经达到大学程度,于是谢彦波便以小学生的身份,与其他20位一起进入中科大天才少年班,成了全国公认的神童。

神童谢彦波的陨落之路:赢在起跑线,却没能笑到最后

1982年,只有15岁的谢彦波提早从大学毕业,紧接着又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读硕士,18岁又开始读博士,被看好极有机会在20岁前后获得博士学位。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位神童肯定会成就非凡时,谢彦波的人生轨迹却开始出了差错,他因为无法处理好与博士班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的关系,导致他无法拿到博士毕业证书,只好转往美国继续攻读博士。

可惜的是,即使离乡背井,换了截然不同的人事物,同样的事情却反复上演,谢彦波在常春藤盟校之一的普林斯顿大学里,跟随知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菲利浦·安德森学习,但他却在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上,选择了与导师对立的学派,论文内容也多是在批评、指正导师的研究观点,让周围的人都十分错愕。

即使论文被多次退回,谢彦波仍拒绝修改,也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总是坚持自己的论点,不久后谢彦波就被告知,由于学派问题,学校拒绝同意他以该篇论文,从安德森的门下拿到学位“出师”。

不过,固执的谢彦波拒绝接受这个事实,双方就这样僵持了9年,谢彦波仍是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与安德森教授的关系也持续恶化,直到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卢刚,杀死美国教授的事件发生后(2007年还改编成电影《盐湖城校园事件》),校方担心个性执拗、古怪的谢彦波也有这样潜在的危险,加上中国科技大学1位副校长也决定让谢彦波回国,谢彦波的留学生涯也就此结束。

这场挫败,对于一直顺风顺水的谢彦波来讲,简直比天塌下来还要严重。

兜兜转转一大圈,谢彦波还是回到他最初神话的起点,也就是中科大,做1名普通的教师。

谢彦波回国后,也跟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他生活中的爱好,除了做题目,就是下围棋了。可上课时谢彦波,却被同学与同事认为“受了挫折后,精神上出现了问题”,疑似患有精神病。在课堂上,谢彦波的逻辑虽然很好,声音也很洪亮,但他总是会做出一些奇怪的行为,比如他经常在讲课时突然在讲台上莫名发笑,每次他擦完黑板转过身猛回头时也会露出这种诡异的笑容。

神童谢彦波的陨落之路:赢在起跑线,却没能笑到最后

下课后,谢彦波也几乎不跟同事往来,他喜欢往身上套一件脏得看不清原本颜色的老式夹克衫,怀里抱着一个鼓鼓囊囊的红色环保袋。这身打扮和街上的拾荒者很相似。

就这样,原本有机会得到诺贝尔奖的神童谢彦波,就这样从一个万众瞩目的天才,变成了一个被人以“异样”眼光看待的独行者。

有关谢彦波令人感叹的结局,有人归纳出几项因素:

一是谢彦波自身患有亚斯伯格综合症,所以缺乏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是由于成名、进入学术圈都太早,让本就不擅沟通的他,与常人来往的机会更少;

三是外界的高度关注,也给这些所谓的天才儿童造成巨大的压力,并导致他们拒绝接受失败,一旦失败就会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谢彦波小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完全跳过中学教育,综合素质培养不足,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和生活自理能力。

(完)

相关阅读:曾是名扬天下的第一神童!经历出家又还俗的宁铂,到底在寻找什么

神童13岁读大学,17岁进中科院,最后却沦为笑柄!母:是我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