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楼梦》里的人物命运,有的如花,有的如草,有的如云,有的像炮,有的像风筝……作为花草、树木、云、炮、风筝,人可以等闲视

作者:成年启蒙

《红楼梦》里的人物命运,有的如花,有的如草,有的如云,有的像炮,有的像风筝……

作为花草、树木、云、炮、风筝,人可以等闲视之,但对于和物体等同起来的命运,却伤感唏嘘。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命运?也许,人本身就是物体变得。

按道家学说,人有三魂,分别是天魂、地魂、人魂。

天魂又叫胎光,是自然的本来样子,也就是佛家所讲的真如。人的第六感,实际上就是和天魂有了沟通交流,捕捉到了天魂的信息。

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正是他们的天魂碰面。

地魂是天魂的光照在人魂上形成的影子,所以又叫影魂。人魂是天地二魂聚合形成的,决定人的“命”,而天魂和地魂的联合过程,就是“运”,运聚合的强弱,是由人魂支撑的。

高鹗续的后四十回中,说人的魂魄“聚而成形,散而为气”,讲出了运命的过程。

他说的“聚”,就是天地二魂本该如如不动的真如动起来了。

宝玉在天上是神瑛侍者,是像玉一样闪光的石头神,他的工作就是无怨无悔地照顾花花草草。如果不是凡心偶炽,他的光不会照出贾宝玉的地魂,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那石头如果甘于接受不能补天的结果,安安静静矗在山上,也就遇不到茫茫大士、渺渺真人。

他整日惭愧悲号,恨自己不能补天,要下红尘经历富贵开心之事。 这是美中不足之情促成的,是“静极思动、无中生有”的定数。

在下世之前,两位仙人给石头的评语是:灵性有余但质地粗蠢朴素,只能垫脚。仙人把它摩弄得像玉一样有了光彩,又在上面镌了几个字,让它看着更有出奇的好处。

石头当时就问好处的确切所指,仙人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警告石头:“那红尘中有是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紧跟着,瞬息间就会乐极生悲,最后像梦一样,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果然,以后的悲剧都应照在“美中不足”上。二魂运命,造成宝玉“天生一段痴病”,甘心为女孩儿们仆役驱使。

女孩们却各怀心事不理解他的好意,从而使他屡屡遭受挫折。就如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红楼梦》曲子《终身误》中唱的: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娶了宝钗却想黛玉,和薛蟠、贾琏没有太大区别)

那时宝玉还没理解曲子的真意,仍在女孩面前尽心尽力,却总受到奚落挤兑。

比如在贾母为宝钗办生日宴会时,湘云说出唱戏的龄官像林黛玉,宝玉怕湘云得罪了黛玉而使眼色,二人却把矛头都对准他,使他感到郁闷。

由此可见,读者常觉香菱、黛玉命运最为悲惨,但其实是宝玉受到的冤枉更使人心疼。

在后来叔嫂逢五鬼,他还差点丢了性命。

直到二仙来救,借贾政之口,才解答了石头十三年前的疑问。贾政说宝玉口衔之玉能“除邪崇、疗冤疾、知祸福”,但那“竟不灵验”。

仙人说出宝玉悲剧的真正根由: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意思是,万物按照太阳东升西落等自然规律行进,一旦不满足的念头产生,就预示着要有人出生,这人的悲剧也就开始了 。

人们只有在遭受打击时才会觉察到无趣,那时是觉察自己本来面目的大好时机,也就是寻找天地二魂的时机。

宝玉在湘云黛玉的双面夹击下,回忆《南华经》上,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他虽不知道自己是何方何等蠢物,但应属于无能者,就应该吃饱饭后闲逛逛,哪还会有这么多的闲愁?

因此越想越无趣,于是写下了一段感悟:“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真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不是专门为他贾宝玉而生的。

那时,宝玉隐隐捕捉到了地魂的影子,却被钗黛的一番追问给搅散了。

正应了携带石头入红尘的二仙的说法,无中生有是无趣的,认清自己才能消除烦恼。

每个人都是天地中的一个物体,它的出现和消失都是大自然的安排。人应该遵从它初始的规律向前行进,相信万事都有定数,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青梗峰上的石头,当时不得补天,但不代表永远不能补天。或许末世之后,天又有缺口,它会成为新世纪第一个现成的补天之才。

而这是女娲娘娘早就安排好的。

《红楼梦》里的人物命运,有的如花,有的如草,有的如云,有的像炮,有的像风筝……作为花草、树木、云、炮、风筝,人可以等闲视
《红楼梦》里的人物命运,有的如花,有的如草,有的如云,有的像炮,有的像风筝……作为花草、树木、云、炮、风筝,人可以等闲视
《红楼梦》里的人物命运,有的如花,有的如草,有的如云,有的像炮,有的像风筝……作为花草、树木、云、炮、风筝,人可以等闲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