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第一大民企诞生:营收9515亿元,超过了华为、阿里、腾讯

作者:数字财经智库

强者愈强,似乎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最优秀的企业来说,它们手握最多的资金,拥有最多的人才,掌握最好的技术,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所以,除非是在新的领域取得了突破,否则很难再出头。

7月12日,《财富》杂志发布了2022年中国500强榜单,上榜公司的营收门槛从去年的174亿元提升到今年的228亿元,这意味着一家年营收200亿的公司都进不了500强。另外,这500家公司的营收总和达到了62万亿元,超过了中国当年GDP的一半。

为什么企业要不断做大规模,为什么要提高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因为500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500强的规模越大,数量越多,其GDP必然就越高。

中国第一大民企诞生:营收9515亿元,超过了华为、阿里、腾讯

过去10年,中石化,中石油,中国建筑这三家央企,稳居前三名。不过,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一家公司营收突破了3万亿元。从榜单来看,排名比较靠前的基本都是央企、地方国企,这些企业往往都是在某一个行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中国平安是一家比较特殊的企业,既不是国企,也不是民企,而是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这几年营收都在1万亿以上,稳居在第四名。

值得庆幸的是民企也在发力,进入500强的数量越来越多。今年首次进入榜单的如滴滴、科兴生物、蔚来、理想、雅迪这些民企。另外,民企的排名也在不断地上升,早在2010年,中国民企中排名最高的是联想,位居第20名。到2022年,民企中排名第一的是京东,位列第7名。

营收9515亿元,京东成为了第一大民企,超过了华为、阿里、腾讯。由于这份榜单只将上市公司列入其中,所以华为并不在榜单中,但2021年华为营收下降至6368亿元,比京东少了3000多亿,远远落后。

中国第一大民企诞生:营收9515亿元,超过了华为、阿里、腾讯

从榜单来看,2022年中国十大民企分别是京东(第7)、阿里(第11)、腾讯(第21)、碧桂园(第23)、联想(第26)、万科(第29)、美的(第35)、小米(第39)、海尔(第51)、龙湖(第54)。

早在2003年,京东还是一家线下实体企业,做着光盘等电子产品的代理销售业务,开了不少门店,日子过得还不错。然而,这一年的非典让京东的销售陷入了困境,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刘强东不得已把产品拿到网上来卖,通过一个论坛版主,卖了不少货,刘强东突然发现线上是一个不错的渠道,于是在2004年,关闭了线下门店,全面转型到线上,这就是京东电商的起步点,比阿里足足晚了5年。

中国第一大民企诞生:营收9515亿元,超过了华为、阿里、腾讯

最开始的几年,京东虽然也在成长,但很慢,在整个电商行业不起眼,而且还缺钱。特别是到了2008年又遇到金融危机,刘强东为资金短缺还愁白了头。这一年,京东的销售额才13亿元,估值被砍到3000万美元。

2012年,京东和苏宁价格大战,才一举成名。在这之后,基本稳坐中国电商第二把交椅。2018年明州事件发生,京东跌入低谷。经过团队调整,业务优化,没想到迅速反弹,增长速度非常快。这就说明京东的底子很厚,并没有受到拼多多的冲击。

发展至今日,刘强东坐拥4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京东、京东物流、京东健康、达达。但实际上,整个京东集团还是以京东零售业务占主导。京东物流在去年营收也突破了千亿,表现相当不错,过去两年还接连收购了跨越速运,德邦快递。

中国第一大民企诞生:营收9515亿元,超过了华为、阿里、腾讯

疫情这两年,京东是有口皆碑,通过京东物流强大的配送体系,为各地保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业绩表现亮眼,口碑形象大幅提升,京东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看着京东越来越好,刘强东萌生了退意。在今年4月辞去了CEO职务,由徐雷接任,京东正式进入“徐雷时代”。京东营收已经达到了9500亿,预计在今年将突破1万亿,成为大陆第一家营收过万亿的民企。

京东自转战线上以来,赚钱的年份并不多,去年又亏了35亿元。之所以亏钱,是因为在物流上的投入太大了,如今京东员工超过40万,大部分是快递小哥。不得不说,京东一家企业就创造了几十万的就业机会,非常了不起。

中国第一大民企诞生:营收9515亿元,超过了华为、阿里、腾讯

京东虽然是一家电商企业,但实际上也是一家实体企业,在线下有这么多门店和仓库,创造的价值一点都不比其它实体企业低。相信京东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好,毕竟一直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