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防控关键时期到来!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部署推进这项工作

作者:广西农业农村厅

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际协调机制办公室会议,总结交流上半年工作进展,对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等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入夏以来,外来入侵物种进入生长盛期,也是防控关键时期。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落实《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和2022年防控工作要点,持续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不断提升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能力和治理水平。

会议强调,要紧紧抓住当前防控关键期,突出重点领域和环节,落细落实治理措施,加力推进防控工作。

一是抓好重大危害物种治理。针对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重大危害物种,分类别、分物种落实防控举措,组织开展集中灭除,因地制宜实施物理清除、喷施药剂、生物防治等措施,推进有效治理。

二是加快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在农田、渔业水域、森林、草原、湿地、主要入境口岸等区域,推进面上调查和重点物种调查监测,掌握大陆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情况。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发挥科研院校和行业体系作用,加快研发精准监测、生物天敌等实用技术和产品,加强指导服务,推广应用绿色高效综合治理技术模式。

四是推进群防群治。做好《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宣传解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组织开展系列培训,提升基层人员防控治理能力。制作发放通俗易懂的科普材料,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防控工作。

延伸阅读

物种入侵,何以应对

物种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入侵物种通常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传播能力。被入侵的生态系统由于具备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所以极易受到入侵物种的破坏。

物种入侵主要是由自然入侵、无意引入与人为引入三类原因引起的,在世界各地都是难以根治的棘手问题,不仅会对被侵入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导致经济损失,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多年来,各国针对物种入侵问题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防控关键时期到来!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部署推进这项工作

广东北江发现的外来入侵生物“怪鱼”。

在美洲,包括鲤鱼、青鱼、草鱼等鱼类在内的亚洲鲤鱼是著名的入侵物种。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出于治理藻类的目的从亚洲先后引进了草鱼、鳙鱼、鲢鱼和青鱼。虽在引入初期抑制了藻类的生长,但到了八十年代,繁殖力强且缺少天敌的亚洲鲤鱼就在各大河流中泛滥成灾。亚洲鲤鱼每天能摄入相当于其体重40%的水草、浮游生物或野生蚌类,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大量消耗水生植物,抢夺本土鱼类赖以生存的食物,破坏本土鱼类产卵环境,造成本土鱼种群锐减、生存困难,对当地渔业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

在澳大利亚,兔子是破坏性很强的入侵物种。1859年,英格兰农场主托马斯·奥斯汀移居澳大利亚时将野兔、鹌鹑等动物带来了这里,让它们在澳大利亚繁殖,以便满足他打猎的需求。据测算,这些繁殖力强且无天敌的兔子及其后代以平均每年130千米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散。到1907年,兔子已遍布整块大陆。1926年,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已达到约100亿只。兔子消耗了大量牧草,让羊的生存空间骤减,农业和畜牧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还导致澳大利亚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

大陆也存在物种入侵问题。

  • 1935年,原生于北美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又名黄莺、麒麟草)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中国,80年代后在中国多个省市逐渐扩散蔓延成为杂草。它根系发达,繁殖力和生态适应性极强,与周围的植物争肥、争光,严重挤压其它作物生长空间,致使农田大量减产,农民苦不堪言。
  • 福寿螺原产自南美洲,最初以商业用途被引入中国。它繁殖力惊人,年产卵量可达5000-9000粒,主要摄食水稻秧苗、茭白等水生农作植物叶片,大肆繁殖后严重破坏了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农作物减产。

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福寿螺外,中国的入侵物种还包括巴西龟、水葫芦等。

防控关键时期到来!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部署推进这项工作

检验检疫人员向村民讲解外来有害生物福寿螺的危害。宋为伟 摄

多年来,各国一直在探索入侵物种防治办法。例如,澳大利亚先后采用猎杀、布网、引入兔子天敌狐狸、引入粘液瘤病毒等方式控制兔子数量。其中,兔子种群曾在感染粘液瘤病毒后死亡率激增,但随着抗药性逐年增强,兔子的死亡率也在逐渐降低,澳大利亚至今仍面临着兔子数量回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美国也曾使用人为捕杀、建立电栅栏等方式控制亚洲鲤鱼数量,但仍未摆脱困扰。近年来,美国开始鼓励企业将泛滥成灾的鲤鱼进行深加工并用于出口。目前已有企业将亚洲鲤鱼制作成鱼丸、鱼饼等产品,将生产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料加工成肥料,形成了鲤鱼产业链,既缓解了亚洲鲤鱼泛滥的问题,又抓住商机为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大陆对外来物种入侵防控问题主要分为预防与控制两方面。

  • 在预防层面,为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制度,大陆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办法》从规范引种管理、强化口岸防控、加强境内检疫三方面对加强源头预防提出了明确要求,将于今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
  • 在控制层面,农业农村部及相关部门将采取人工拔除、机械铲除、喷施绿色药剂等措施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治理,采取选用抗病虫品种、种苗预处理、物理清除等方式阻止外来入侵病虫害扩散蔓延,采取针对性捕捞等措施,防止外来入侵水生动物进一步扩散。
防控关键时期到来!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部署推进这项工作

直升机对美国白蛾等林木病虫害进行飞防作业。张驰 摄

物种入侵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普通民众,我们需要加强对物种入侵问题的重视,不购买、邮寄境外活体动植物,不携带国外动植物及其标本、种子入境,不随意丢弃来自境外的食物和果核等,提升生态安全意识,不做旁观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农民日报 姚雯祎

图片: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