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草鱼病害防治技术

作者:吉山花瑶

草鱼病害防治技术

雷晓忠

一、草鱼出血性疾病

1.病原体:一种称为肠道病毒的分离病毒,用于草药鱼。

2.症状及病变:病鱼体暗淡微红色,小物种在阳光下或光照透视下,可见皮下血红色。嘴巴、眼睛、头部、下颚、眼睑、鳍基部充血,甚至眼球突出。剥去病鱼的皮肤,肌肉显示斑点或肿块充血,在严重的情况下,全身的肌肉呈鲜红色。重度出血的病鱼可出现"白色"或斑点充血,但部分患病鱼花瓣无明显症状。有的病鱼由于出血使整个肠或局部肠呈鲜红色,但肠粘膜层不腐烂,肠壁有弹性。症状类型大致可分为"红肌"型、"红鳍红帽型"、"肠炎"型,这三种类型有时同时出现,有时只有一种类型。

3、疫情:本病主要危害草鱼夏季花卉和年度鱼类。6-9月是疫病季节,7月高密度单养殖草鱼塘常见,8月大型鱼塘稀疏繁殖。

4.防治方法:这种疾病的治疗比较困难,所以预防为主。

(1)在疾病季节开始之前,注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免疫期可达14个月。

(2)养殖期间,每半个月向整个池塘喷洒0.3g/m3二氯异氰酸钠或漂白剂1g/m3。

(3)口服大黄粉,按每亩100公斤鱼用0.5-1.0kg计算,混成饲料或制成谷物饲料饲料,每天一次,甚至3-5天。

草鱼病害防治技术

二、细菌性佝偻病(头瘟疫)

1.病原菌:柱状圆柱形圆钹。

2.症状及病变:病鱼的蚕丝腐烂,丝末露出软骨,常伴有"污泥",内表皮盖骨充血、发炎、腐烂,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窗,俗称"开天窗"。病鱼单独出来,体色黑色,尤其是头部最厉害,有"武头瘟疫"之称。

3.疫情:该病主要危害草鱼和鲱鱼,是目前我国草鱼、鲱鱼常见、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从鱼类到成鱼均可被感染。水温在20°C以上开始流行,28-35°C为最受欢迎,每年4-10月为流行期,7-9月为最热门季节。常伴有肠炎、皮肤发红、出血性疾病。

4.防控方法:

(1)鱼塘用生石灰彻底消毒。

(2)发病季节可撒上1g/m3漂白剂或0.2-0.3g/m3强毒死蜱。

(3)在发病季节,每半个月洒15-20g/m3生石灰,使池水pH值保持在8左右。

(4)大黄氨水浸出物,1kg大黄加20kg0.3%氨水浸泡12-24小时后洒出,浓度为2.5-3.7g/m3。

草鱼病害防治技术

三、细菌性肠炎病(腐肠鼠疫)

1.病原体:为肠穴样气体产生的单细胞细菌。

2.症状及病变:病鱼腹部膨化,常在两侧出现红斑,"蛾翅"发红肿胀,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剖腹产的鱼肚可见腹水、肠壁充血发炎、红或紫红色,尤其是后肠。肠道充满黄色脓液,俗称"腐烂的肠瘟疫";

3.疫情情况:本病是我国草鱼、鲱鱼最有害的疾病之一,以一岁草鱼为重,流行季节为4-9月,常表现为两个流行高峰:一岁以上草鱼发病率在4-6月,养殖户称"大麦黄";发病后的死亡率非常高。

4.防控方法:

(1)彻底清理池塘消毒,严格执行"四淘"、"四定"法。

(2)春草鱼开口觅食,整个池内用生石灰20-30g/m3洒水,并配蒜饵料食用3天。

草鱼病害防治技术

四种白头白嘴病

1.病原体:一种危害鱼类的粘球菌。

2.症状和病变:一段皮肤从亲吻的末端到眼球溃烂,额头和嘴巴周围的色素消失,呈现乳白色。由于寄生的细菌数量多,使这些部位呈灰色毛茸茸的,露出白色的头部和白色的嘴巴。当在岸上观察时,病鱼在水中缓慢游动并不断"漂浮",有时以45度角将头部从水中取出,不停歇,经常爆炸性死亡。

3.流行:本病是夏季开花期最常见的鱼病暴发,鱼苗在池塘中放置约20天后可发病。起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主要危害淡水养殖鱼类,特别是对夏花(2.5-3厘米)草鱼有害。该流行病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初,6月是该病的高峰期。

(1)鱼池用生石灰清除池,保持水质清洁。

(2)合理保密,鱼苗适时分池长到2-2.5cm。

(3)在整个游泳池中撒上1克/米3漂白剂。

(4)使用大黄氨水浸出液洒满全身(与细菌性腐烂病一起使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