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作者:小小影视咖

杜鹃

作为春天的使者以及有趣的巢寄生现象研究的主体,大杜鹃可谓闻名遐迩,甚至是臭名昭著。杜鹃占据其他鸟巢的不良行径广为人知,以致在英语中专门根据它的名字产生了一个词“cuckold”(意为戴绿帽子者)来指妻子有外遇的丈夫。不过,大杜鹃这种鸣声比外形更为人熟知的鸟,在杜鹃科中却是一个例外:对这种繁殖于欧洲和亚洲温带地区的鸟,人们有详细的研究,而其他大部分杜鹃则是鲜为人知的热带种类。此外,并非所有的种类都像大杜鹃那样进行巢寄生。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一只沟嘴鹃在食无花果

这种世界上最大的杜鹃将卵产于多种鸦类的巢中,如黑背钟鹊和斑噪钟鹊。

杜鹃是极为多样化的一科:北美沙漠中结实强健的走鹃与非洲灌丛中小巧精致的白腹金鹃看上去几乎毫无相似之处。生理解剖的内部细节以及两趾向前两趾向后的对趾结构,使杜鹃有别于与其表面上相似的鸣禽类,而与鹦鹉和夜鹰的关系更密切。这种不同寻常的足部结构使杜鹃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爬上纤细的芦苇秆,或者在地面悄无声息地疾走。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部分寄生

形态与功能

杜鹃科包括6个亚科,3个分布于旧大陆,3个见于新大陆,各自之间差异很大。在旧大陆,最大的亚科有54个种类,为清一色的寄生杜鹃。另外2个亚科中,其中一个由28种鸦鹃组成,分布于非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另一个由26种岛鹃和地鹃组成,分别限于马达加斯加岛和东南亚。在新大陆,其中有18种也被称为杜鹃的非寄生种类,构成与旧大陆亲缘种类不同的一个亚科。3种集体营巢的犀鹃加上圭拉鹃形成另一个亚科。第3个亚科则由10种鸡鹃组成,其中3种为寄生性。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守护领域的大杜鹃雌鸟会密切关注来来往往的鸣禽留鸟,事实上它主要是在寻找其中的某一种鸟,因为它的卵颜色很特别,需要找一个卵与之相配的潜在寄主。在发现合适的巢后(通常是一个雌鸟处于产卵期的巢),大杜鹃会悄悄地飞进去,将一枚或多枚寄主的卵吞到嘴里,然后迅速放入一枚自己的卵(见照片故事“巢寄生的杜鹃”),随后离开,这一切在10秒钟内完成。由于卵的颜色相仿,并且大杜鹃的卵相对较小,巢的主人回来后看不出一窝卵有被动过的痕迹。而大杜鹃在成功完成这一巧妙的行动后,会吃掉盗来的卵,作为对自己的犒劳。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大杜鹃的卵发育极为迅速,即使在寄生发生时寄主的一些卵已开始部分孵化,杜鹃的卵也往往是最先孵化的。出生的大杜鹃雏鸟具有突出的驱逐其他卵和雏鸟的本性。对此,英国医生爱德华·金纳(疫苗接种的发明者)在1788年首次予以了描述。大杜鹃的雏鸟会陆续拱走周围的其他一切东西,直至整个巢中只剩它自己。如此一来,它就消除了任何可能的竞争,确保它的“养父母”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抚育贪婪的杜鹃!而即便当悲剧发生时养鸟就坐在巢中,它们也不会干预和阻止杜鹃残害它们自己的后代。

①一只大杜鹃雌鸟在它的领域观望,等待合适的时机前往它习惯于寄生的某种鸣禽类的巢中。苇莺和蒲苇莺是常见的受害者。大杜鹃会窃取寄主的一枚卵,随后食掉。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②杜鹃每个繁殖期约产8枚卵,它会将其中一枚放入当时无亲鸟照看的寄主巢中。为了减少被发现的可能性,杜鹃的卵在大小和颜色上会尽可能与寄主的卵接近。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③杜鹃的卵通常最先孵化。在出生一天后,杜鹃的雏鸟开始在巢中到处乱动,直到它背上的某个凹陷部位抵住另一样东西——一枚卵或另一只幼雏。然后它借助力气惊人的腿,在巢内往上爬,待抵达巢沿后,将背上的东西拱出巢外。它会一再重复这一动作,直至将巢全部清空。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④一只苇莺在给仅剩的杜鹃雏鸟喂食,其速度等同于它给自己一窝三四只雏鸟喂食的速度。杜鹃能够确保寄主会努力为其服务的关键因素是它会模仿寄主一整窝雏的声音,不断发出“嘶-嘶-嘶”的乞食鸣声。杜鹃对鸣声频率的精确把握弥补了张口面积小于4只雏苇莺总张口面积的不足。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⑤在由苇莺抚养的3周时间里,杜鹃发育迅速,很快个头就超过了被蒙在鼓里的养鸟。在一些地区,由于杜鹃的巢寄生极为成功,寄主数量大幅下降,以至于杜鹃不得不更换另一个寄主种类。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杜鹃宜于单独饲养,一般饲养可用画眉笼。饲料常喂蚕蛹、干昆虫、颗粒料(以动物饵料为主)、熟鸡蛋白等。 冬季在北方饲养要注意室内保温,温度以20℃以上为宜。由于这种鸟的粪便较稀,所以要经常洗刷笼子,夏季每周不得少于3次。

  主要以松毛虫、五毒蛾 、松针枯叶蛾,以及其它鳞翅目幼虫为食。也吃蝗虫、步行甲、叩头虫、蜂等其它昆虫。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大额浅灰褐色,头顶、枕至后颈暗银灰色,背暗灰色,腰及尾上覆羽蓝灰色,中央尾羽黑褐色,羽轴纹褐色,沿羽轴两侧白色细斑点,且多成对分布,未端具白色先斑,两侧尾羽浅黑褐色,羽干两侧也具白色斑点,且白斑较大,内侧边缘也具一系列白斑和白色端斑。两翅内侧覆羽暗灰色,外侧覆羽和飞羽暗褐色。飞羽羽干黑褐色,初级飞羽内侧近羽缘处具白色横斑;翅缘白色,具暗褐色细斑纹。下体颏、喉、前颈、上胸,以及头侧和颈侧淡灰色,其余下体白色,并杂以黑暗褐色细窄横斑,宽度仅1-2毫米,横斑相距4-5毫米,胸及两胁横斑较宽,向腹和尾下覆羽渐细而疏。

杜鹃鸟应该怎么饲养?需要注意什么?

与其他有些引人注目但只充当配角的种类不一样,许多杜鹃种类乃是灌丛、次生林中的主角。它们栖息于受人为影响的地区,而这样的地区随着人类的介入会越来越多。这种栖息地偏好对它们相当有利,从而使受胁种类的比例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不到10%。大部分受胁种见于东南亚,它们分布范围有限,栖息地面临丧失的威胁。如2个极危种苏门答腊地鹃和斯氏鸦鹃分别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和菲律宾民都洛岛上的森林栖息地,因农业开发而广泛遭到砍伐-焚毁式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