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资治通鉴:人事不到位,做事全白费

作者:谋略那些事

《资治通鉴》第41卷,汉纪三十三

汉光武帝建武五年(己丑,公元29年)

【原文】(可以跳过直接看解析)

隗嚣矜己饰智,每自比西伯,与诸将议欲称王。郑兴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服事殷;武王八百诸侯不谋同会,犹还兵待时;高帝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嚣乃止。后又广置职位以自尊高,郑兴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嚣病之而止。

【译文】(可以跳过直接看解析)

隗嚣夸耀自己,矫饰弄巧,常常自比周文王。他和将领们商议,想要称王。郑兴说:“过去周文王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还向商朝称臣。周武王和八百个诸侯事先没有商量而一同集结起来,还要退兵等待时机。高帝连年征战,还用‘沛公’的名义指挥军队。如今您的恩德虽然显明,但是没有周朝世代相承的王位;您的威望才略虽然高,但没有高帝的战功。想要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显然会加速祸患的降临,恐怕不能这样做吧!”隗嚣于是放弃自己的打算。后来隗嚣又大量任命官员,以示自己的尊严和高贵。郑兴说:“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都是帝王的规格,不是臣子所应设置的。对实际并无好处,对名义却有损害,不是尊重主上的本意。”隗嚣很不满意,但也只好作罢。

【解析】

之前文章提到过,所有人事背后都是权力博弈的结果。

同样,人事的背后同样也代表风向的改变,或者说想要做某件事,配套的人事也要到位。

现实的职场、官场,不可能说你上面发个话,下面就屁颠屁颠地给你去办。

那些办事的人,尤其是核心位置,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一旦你要办的事,与这些利益诉求不一致的时候,注定会遇到阻力。

此时要么做统战,要么做人事调整,强行压下去,必定出乱子。

回到上面的材料,隗嚣反心已现,只不过隗嚣内部对于割据造反的支持度并不是很高。

这种内部意识分裂,其实也是有缘由的。

彼时天下大乱,隗嚣去到陇右竖起兴汉大旗,加上他本人又通晓经书,不少大儒学者都去到陇右。

比如这个郑兴等人就是如此。

注意,隗嚣手底下的人对于是否要割据或复汉这个问题,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派系。

其一,支持隗嚣割据的,更多以当地势力为主。

其二,支持复汉,这些人主要以外来人为主。

其三,模棱两可的中间派,以家族利益为主,对于割据、复汉,无可无不可。

而这些复汉人士,因为在当时大多已经出名,所以在隗嚣内部影响力比较大。

就算隗嚣想割据,因为这些外来人士,隗嚣内部整体还是倾向复汉或或者说刘秀的。

现在隗嚣想割据了,具体表现或者说操作有两个方面,称王和广置职位。

咱们一个个来看这件事的内涵。

对于称王,上面是这样说的。

隗嚣矜己饰智,每自比西伯,与诸将议欲称王。

注意最后7个字,与将领讨论,没有和所有人讨论,可见隗嚣很明白,自己称王或割据的基本盘是军队,军队不支持一切都白瞎。

郑兴是外来人,身份是大儒,他怎么知道这事?大概率是这些将领出身的家族,有与郑兴通好或倾向于刘秀的,透露了这些内容。

郑兴出来反对,隗嚣就知道有些将领和他并不是一条心的。

对于提高官职这件事,郑兴看得很明白,这玩意除了说出去好听,与隗嚣没有半分实际好处。

但对于隗嚣来说,内涵有两点。

其一,用团队内权力作为试探,看谁能合作。

其二,通过人事运作调整,把那些支持隗嚣的人运动到关键位置,让内部支持割据的声音影响力扩大。

其三,通过官职授予将一些人进行捆绑。

隗嚣的用意不难揣测,郑兴反对,除了因为他自己的政治倾向之外,也是想通过稳住隗嚣不造反来作为自己的功劳。

只不过现在隗嚣似乎铁了心要割据,郑兴反对一次、两次还可以,反对的多了,恐怕隗嚣就未必能够容得下郑兴。

也正是如此,郑兴之后在寻求机会返回关中、中原,为的就是脱离陇右这个旋涡。

【闲扯】

看到上面这段材料的时候,我就想到《水浒传》里面的桥段。

宋江为了推进招安,就是如此搞的。

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就表示风向改变,一改原有晁盖的路线。

他把自己的嫡系全部安排进36天罡里面,就是人事布局。

又让那些原有的朝廷降将官员充斥关键的职位,提高招安派话语权。

而这些人本身就是宋廷出来的,回去的心自然是急切。

于是,在36天罡排位之后,梁山招安的内部基调就基本定了。

以前的文章不止一次提到过人事背后的东西。

人事的调整即是风向的改变,更是契机。

单纯从做一件事来看,想要做成或者说事情越大,碰到反对的人也越多,触碰到的利益也越大。

所以,这个时候,人事调整其实就是一种策略,减少阻力。

慢慢地让参与相关决策人换成自己人,减少反对压力,这样慢慢事情就好办了,决策也能够顺利通过。

就好比说最近美国推翻罗诉韦德案,看似是现在拜登手上的,但源头不得不提当年特朗普在位期间任命了3个保守派大法官,此举与这事密切相关。

所以,反过来看为什么要安排自己人到关键位置。

并不是因为这个人是自己人。

而是因为,安排自己人对自己有利,需要自己人来干事支持自己。

如果某个自己人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了,接下来会如何?你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