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作者:宋亚群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十大元帅中,徐向前占了好几个“最”:最早率红军进行大兵团作战的元帅、最具军事才华的元帅、最被身体耽误的元帅、最低调内敛的元帅以及最被低估的元帅。

实际上,徐向前还是各战略大区指挥官中指挥部队人数最少的元帅。

十大元帅中,除了朱德是部队最高军事主官,坐镇指挥,叶剑英是参谋型元帅,不直接指挥部队外,其余八人都至少指挥几十万大军:彭德怀在朝鲜、林彪在中南指挥的部队人数都在百万以上,陈毅和粟裕的第三野战军也超过80万,刘伯承的第二野战军早在八路军129师时代就有28万人,就算不以军事指挥造诣见长的聂荣臻和罗荣桓两位元帅,他们在巅峰时作为军事主官指挥的部队也接近30万。

而徐向前,作为军中最早率大兵团作战的战神级人物,带兵人数最多也就是十万出头——虽然太原战役临近结束时攻城部队已达近30万,但那时指挥官已经换成彭德怀了。

但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在十大元帅中是首屈一指的,如果他的身体“争点气”,也许去东北的就不是林彪,而是徐向前——也算是造化弄人吧。

其实,中央是很清楚徐向前的本领的,在红军时期,他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就成就了战神的威名,那个时候他麾下的战士接近10万,令国民党中央军和川军各路军阀吃尽了苦头,他是军中最高率大兵团作战的,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他的带兵数量令人瞠目结舌,同时期他的黄埔同学,没有一个人达到这个成就。

但徐向前也是个“悲情”的元帅,中央曾经有7次在关键时刻计划重用他,但大部分都没能成行,最主要原因就是他的身体拖累了他。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第一次,徐向前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这一次,徐向前干了三年。

抗日战争爆发,徐向前成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和师长刘伯承搭档。

129师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而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成为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之一顺理成章,刘伯承在长征中是红军总参谋长,也和红四方面军一起行军长达一年时间。

不过,徐向前和刘伯承并没有结成稳固的组合,倒是师政委张浩(林彪之兄)病故之后,刘伯承和继任的政委邓小平成为威震敌胆的搭档,他俩的配合持续了13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

当时的八路军师长阵容极其强大:林彪、聂荣臻、贺龙、萧克、刘伯承和徐向前,这6人中有5人在1955年成为共和国元帅,“封帅率”奇高。

徐向前在129师副师长任上干了三年,在山西、冀南以及山东都留下他战斗的足迹,但他并未在前线和日寇周旋太长时间,1940年底,他被中央从山东调回延安。

徐向前被调回延安,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身体原因,这个原因后来成为制约他发展的最“致命”的因素。

第二,徐向前是军中重要代表人物,中央调他回延安是参加七大,虽然七大后来是在1945年召开的。

第三,山东地区的主要问题异常复杂,军事并不是最关键的,而是协调各种关系,包括八路军、日寇、友军、顽军、伪军之间的关系,即使是八路军内部,也有115师、山纵和一纵的关系问题,因此,处理这个问题,综合能力强的罗荣桓比军事能力强的徐向前更适合。

回到延安之后,徐向前又意外负伤,结果,他再也没能返回抗日前线,在延安一留就是5年!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第二次,已经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了,1945年秋,徐向前和主席商量到前线去,中央考虑后,认为他身体不行,必须静养。

抗日战争结束后,久疏战阵的徐向前很关键,非常希望能到前线去,中央也觉得长时间把这位战神级人物放在后方是件很可惜的事。

当时局势异常关键,敌我双方都看出了东北将成为未来战争的胜负手,中央制订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派谁去东北成为当务之急。

当时中央已经决定派罗荣桓带山东军区6万人马、黄克诚带新四军第3师3万人马日夜兼程赶往东北,但谁担任东北最高军事主官还没有定下来。罗荣桓虽然是山东军区司令员,有杰出的军政才能,但他的能力主要侧重于政工、根据地建设、资源协调等方面,而黄克诚战略能力也很突出,然而东北地区需要的是一位顶级的战略大区当家人。

当时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在重庆谈判,留在延安代理主席的是刘少奇。

当时刘少奇想到了三个重量级人物: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新四军军长陈毅以及129师副师长徐向前。

当时陈毅是新四军军长,罗荣桓率部到东北之后,他的山东军区司令员一职由陈毅担任;林彪和徐向前一样离开前线多年了,他在抗战初期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平型关大捷威震天下,但不久他就因伤退隐,淡出抗战一线阵容,甚至他在后方的时间比徐向前更长,长达7年!

但最终刘少奇选择了林彪,林彪先是被任命为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后来干脆直接进了东北。

陈毅之所以没有被选中,是因为他的任务也很重,他身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和新四军军长要职,根本不可能走开。

而徐向前没有被选中的唯一原因是身体。

后来主席宽慰他:“你安心养病,不要着急,国民党不会叫你闲着的!”

如果徐向前到了东北,那么,以他的军事天才完全可能大显神威,那他在元帅中的排名会提前多少呢?而林彪的排名又将推后多少呢?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第三次,1946年上半年,中央想派徐向前主持中原工作,这一次又是身体拖累了他。

1946年的上半年可以说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局势最让人喘不过气的时刻,战争的阴魂笼罩着解放区。

这个时候,中原地区成了全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地方。

国民党各路大军向中原解放区进围,咄咄逼人,一时间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李先念和王震的部队被压缩在方圆不足百里的一小块地段,局势到了爆发点,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中央想到了徐向前。

以徐向前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超强的军政才能,如果能去中原主持工作,必能在李先念和王震等人的配合下,一举扭转那里的局面。

于是,毛泽东专门和徐向前谈话,了解他的身体状况,但最终,徐向前的身体状况根本无法胜任如此繁重的工作,不能应付如此巨大的压力。

从徐向前的外表就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年轻时,还是中年,或是上了年纪,他都是一副瘦削的身材,从来没有胖过,中年时期严重的肋膜炎和一到关键时刻就发作的偏头痛使他曾经非常痛苦,甚至卧床不起,根本不能承担严重的工作。

徐向前对自己“不争气”的身体也非常懊恼,好在新中国成立后,医疗条件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机器设备、药品和大环境都比解放前强过无数倍,徐向前后来的身体状况逐渐稳定,他自己也成为元帅中比较长寿的一位。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第四次是在几个月后,1946年9月,中央拟派徐向前去山东战争接替陈毅,但最终又未能成行。

中央考虑徐向前去山东,是打算接替陈毅的,陈毅率山东野战军数次大战,难求一胜,山东地区士气低迷,陈毅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当时的华东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解放区,靠南的是华中,首府是两淮,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靠北的是山东,首府是临沂,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都是陈毅。

陈毅和宋时轮在泗县的大雨中集中优势兵力和桂军大战,但最终损兵折将,不了了之,之前的一系列战役也都不理想,因此陈毅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包袱。

而粟裕在华中却来了个苏中“七战七捷”,虽然最终淮安和淮阴都丢了,但歼敌很多,和陈毅对比起来,一胜一败,陈毅不擅打硬仗的特点暴露无疑,特别是陈毅在战略上还负有指导华中的责任,这让华中方面的人更受不了,不少人向中央要求撤换陈毅。

徐向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中央选中前往山东的。

但最终,徐向前还是未能成行。

首先,最重要的还是徐向前的身体问题,这段时间总是时好时坏,主席担心他去了山东健康状况会恶化。因为山东的压力是各大战略区中最重的,可以说仅次于陕甘宁,山东地区北有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南有以南京为中心的华东,完全可以说谁得山东谁得天下,这么重要的地方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徐向前去了山东,身体条件肯定顶不下来。

其次,主席调整了山东用人,让陈毅坐镇指挥,但要把军事指挥权放给粟裕。那时候华东野战军还没有正式成立,但中央已经基本确定陈粟组合,毕竟陈毅和粟裕都是老华东,新四军时代起在华东战斗了快十年,用熟不用生肯定是上策——事实证明了主席眼光的高明,陈粟组合后来爆发出耀眼的光芒,一举解放了整个中国东南部。

最后,主席考虑的仍是人员合作问题,陈毅和粟裕一个擅长综合管理,一个优于军事指挥,可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最佳的效果。但如果用徐向前换陈毅,那徐向前和粟裕的组合到底会怎样呢?徐粟都是纯军事干部,合作效果会怎样呢?不得而知,因此陈粟组合肯定是最优的,是第一选择。

综上所述,最终徐向前非常遗憾地留在了延安,没能前往山东。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第五次是在1947年夏,徐向前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成为刘邓的搭档,后来又成为华北军区司令员。

这是继1940年底徐向前离开山东之后,时隔多年再一次出山奔赴前线。

这一次,他续上了和刘伯承的“前缘”,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成为刘伯承的副手。上一次是在八路军129师,刘伯承和徐向前分别担任129师正副师长,不过,他们在一起并肩战斗的时间并不长。

至于徐向前和邓小平的搭档则更少。

但这一次虽然徐向前赶赴晋冀鲁豫军区,但并未见到刘邓首长,他们已经到邯郸准备执行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了。

这一次徐向前的战场是他的故乡山西。

刘邓走的时候带走了军区绝大部分精锐人马,留给徐向前的只有以民兵和地方武装为主的二、三流部队,他手里就这点底牌。但战神就是战神,他就是凭着这几万不入流的队伍,打遍山西无对手,最终一举解放太原,逼降大同,解放山西全境。

山西的位置极为重要,左顾华北傅作义,右盼西北胡宗南,正是由于徐向前在,使得阎锡山晋绥大军自保都不能,更谈不上援助傅作义和胡宗南,中国北部我军在战略上的主动,徐向前贡献巨大。

晋冀鲁豫和晋察冀合并为华北军区之后,徐向前担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成为聂荣臻的副手。聂荣臻在华北经营了十多年,擅长政工和根据地建设,有了徐向前的军事保证,二人合作如虎添翼。不过,徐向前主战场在山西,华北其它的地方涉及很少,如果徐向前有足够的精力,身体也允许,聂帅在华北面对傅作义的时候可能就会主动很多。

徐向前在华北兼任第1兵团司令员,即后来的第18兵团。在1955年授衔中,徐向前成为唯一一位兵团司令员,在19个兵团中,最高军政长官司令员和政委中,凡是参与授衔的,有大将、上将和中将,但只有徐向前一个元帅。

不过,在太原战役后期,徐向前还是病倒了,他的肋膜再次出水,偏头痛也使他寝食不安,最终实在无法坚持指挥,因此太原战役最终队伍是彭德怀代替他的。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第六次,太原战役结束后,中央准备让他担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率第18兵团赶往大西北,但徐向前的健康状况恶化,根本无法坚持。

太原战役的后半段,徐向前因前线指挥极为繁重的工作,战士们的伤亡以及太原久攻不下等原因,再次病倒。

彭德怀从西北前往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回程途中,奉主席的委托到太原看望徐向前,顺便讨论太原战役之后把徐向前的第18兵团调往西北。

当时彭德怀和主席已经达成一致,请徐向前担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8兵团司令员,协助彭德怀全面指挥第一野战军解放大西北。

但这项任命最终还是没有成为现实。

太原战役之后,徐向前的身体没有任何好转,反而肋膜两次出水,越来越严重。主席非常担心他的身体,多次叮嘱他保重身体,他的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由老部下周士第担任。

第18兵团并不是彭德怀从华北带走的唯一兵团,还有第19兵团也参与解放大西北,这支劲旅也相当有名,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即著名的“杨罗耿”兵团。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第七次,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但他病情并不乐观,因此工作长期由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理。

徐向前是新中国第一任总参谋长,分量之重可想而知。

解放前,有多位高级将领担任过这个重要职务,如刘伯承、叶剑英、彭德怀和周恩来等。

这个任命通知下达之后,徐向前正在青岛疗养,事前并不知情。他对这一任命感到非常难为情,认为自己身体状况这么差,应该让更有能力的同志来任此要职更合适。

但主席并未采纳他的意见,徐向前就这样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任总参谋长,因为他身体不好,不能正常主持工作,日常工作就由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理。

聂荣臻是徐向前在华北军区的老搭档,当时他们分别担任华北军区正副司令员,聂荣臻是徐帅的上级;但这一次两人的位置正好倒了一个个儿,徐向前成为聂荣臻的顶头上司。

虽然徐向前身体不好,但中央从来没有因此换人,所以,尽管聂荣臻是实际主持工作的人,但从未转正。

事实上,1955年授衔中,徐向前在元帅中的排名之所以比聂荣臻高,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他是总参谋长,而聂荣臻是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职位。要知道数年前,徐向前还是聂荣臻的下属呢!

关键时刻,中央七次想起徐向前,徐帅:身体好一点,早就上战场了

设想一下,如果徐向前身体没有问题,会改写中国的历史吗?

虽然这是个无解的问题,但我们还是获得了无限的遐想空间,因为这是个太有意思的假设了。

如果徐向前身体没有问题,肯定会发生以下连锁反应:

首先,东北战场或山东战场会出现徐向前的身影,以他的带兵能力和指挥造诣,创造几个战争神话毫无压力——事实上,徐向前出场是属于自带光环的那种,这无疑会大大加重他的砝码,在元帅排名中前进几名应该。

其次,如果他身体无恙,那么太原战役会顺利指挥完,虽然太原战役伤亡较大,耗时较长,但这和徐向前的指挥水平无关,他就那么几万训练水平很差的部队,没有什么重武器,能把仗打成这样已经极为不易了。太原战役打完,他必定会跟随彭德怀前往西北,之后,我想说的是,如果他健康状况良好,那么抗美援朝是不是也是一个选择呢?

最后,如果徐向前身体无恙,必定在新中国会有更好的发挥,看看军中几位战神级的人物,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还带兵去了朝鲜;刘伯承前往南京办军事教育;林彪身体不行,称病不出;而粟裕身体也不好,否则他是去朝鲜的重要人选。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徐向前再闪点光,元帅排名再进一步是极有可能的。

但正如前文所说,历史没有如果。

徐向前是十大元帅中最被低估的一位,只论军事造诣的话,前三无疑,他是被身体和机遇耽误了的战神。但徐帅是十大元帅中较为长寿的一位,他于1990年9月21日病逝,享年虚岁90,这对关键时刻身体不佳的老帅来说,已经是个非常理想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