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作者:江山如画遥想多少豪杰

引文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北周宣帝宇文赟可谓是皇帝当中的“一朵奇葩”,他从578年(阴历)六月即位,到580年(阴历)五月驾崩,刚好做了两年的皇帝。

两年之内,宇文赟为所欲为,不但废黜了贤臣,败光了北周国运;而且还破天荒般,册封了五位皇后。

本来,“多后并立”的场面,已经够让人“开眼”了;可是,奈何宇文赟觉得还“不够”,他还特别钟情于改动后妃们的称号,一度改动到让人眼花缭乱,满眼数星星。

读者如果不用点心思,很容易就会被那些“名称相似的后妃称号”给绕进去,不但分不清宇文赟的后妃们之间的区别,还很容易就会把宇文赟的后妃和上一辈的“太后”或者下一辈的“小皇后”相混淆。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我也是在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才发现这一问题的;开始读这些北周后妃的称号时,可以说是读得很辛苦,云山雾绕,不知谁是“谁妃”。

直到我认真梳理了一遍相关事迹,这才有了大致的头绪,原来如此!

下面,我将会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口吻,分两个大部分来梳理与宇文赟有关的“三个辈份、共计八位后妃”的称号变化,来还原自己当时的读书思路。

第一部分是从《资治通鉴》的阅读过程来还原,是主要部分;第二部分是从《周书》中后妃传的阅读心得来说道,是补充部分。

我想,将“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分先后、有顺序地放在一起来读,是符合阅读规律的,这样梳理起来,会更具启发性。

正文

1、先读《资治通鉴》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01 登基伊始

宇文赟是578年六月继承皇位的,上位之初,他先是将嫡母“阿史那氏”尊称为皇太后;稍后又将自己的生母李氏尊称为“帝太后”。

同时,他将自己的妻子杨丽华(杨坚的女儿)册封为皇后。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从这个时候来看,后妃们的称号,还是很清楚的,不会混淆。

但是随着宇文赟传位给儿子,自己尽情享乐做太上皇之后,后妃们的称号就开始有些绕了。

02 做太上皇

579年二月,宇文赟在上位大约9个月(有闰月)后,便主动传位给儿子宇文阐(静帝),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自称“天元皇帝”。

这个时候,后妃们的称号问题就开始繁琐了,因为宇文赟做了太上皇,那么与他相关的上一辈、同辈、下一辈总共三辈的后妃,都面临着“称号”的改变。

为了条理,我们先从宇文赟的“母辈”们的称号变化来说,他的嫡母阿史那氏的尊号由“皇太后”改为“天元皇太后”;他的生母李氏的尊号,则从“帝太后”改称“天皇太后”。

然后,我们再从宇文赟的“妻辈”们的称号变化来说,宇文赟的老婆们的称号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知道,此前,宇文赟只有杨丽华这一个皇后,是大家闺秀,是他明媒正娶的妻子。不过,《资治通鉴》中并没有记载杨皇后这个时候的“称号”变化,我们姑且存疑,还是称杨丽华为“皇后”。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候,宇文赟开始设立他的第二位皇后了,他将妃子朱氏晋级为“天元帝后”。

说到这点,宇文赟也算是有良心,他没有忘记朱氏。朱氏原是南方人,出生寒微,比宇文赟大十岁,但是却给宇文赟生下了皇子宇文阐(静帝,这个时候已经是小皇帝),所以母凭子贵,成为了第二位皇后,很是幸运。

最后,我们再从宇文赟的“下一辈”后妃的称号来看,他这个时候也给小皇帝宇文阐,找了老婆,纳了皇后,纳的是将军司马消难的女儿,称为“正阳宫皇后”,“正阳宫”是小皇帝的住所。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通过对上述五位后妃的称号梳理,我们发现了一些命名的逻辑:

按照常理,随着宇文赟做了太上皇,宇文赟的两位母亲应该已经能叫做“太皇太后”了,可是宇文赟并没有这样称呼她们。宇文赟因为自己的自称是“天元皇帝”,自称自己就是“天”,所以他只是在两位“太后”的尊称前加了“天元”或者“天”字,以表示这是他的母亲。

同理,宇文赟的两位皇后,应该已经能叫做太后了,可是宇文赟还是叫她们皇后,只不过在皇后称号的前边匹配了“天元”二字,虽然我们现在通过《资治通鉴》一书无法知道在杨丽华的称号前,是否也加了“天元”的前缀,但是朱后确实是加了。

这样一来,当人们听到朱氏“天元帝后”的称号后,立即就能判断出这是宇文赟的“皇后”,不会乱了辈分。

因为,宇文赟的儿子宇文阐也已经当了皇帝,纳了皇后司马氏,司马氏当时可能如《资治通鉴》所言,当时被称作“正阳宫皇后”,那才是常理当中应该称为的皇后的人。

我们梳理到这里,可能有些读者已经不耐烦了,当然,这里应该还不算绕,真让人眼花缭乱的应该是后边,因为宇文赟又要册封皇后了。

03 四位皇后

579年七月,宇文赟又册封了两个皇后。

一个是元氏(大将军女儿),叫“天右皇后”;另一个是陈氏(另一位大将军的女儿),叫“天左皇后”。

同时,宇文赟把之前的朱氏,由“天元帝后”改称“天皇后”;至于杨丽华,《资治通鉴》中还是没有交代具体的称号,我们姑且存疑,还是简单地称她为杨“皇后”。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这样一来,除了杨皇后的称号,我们不知道是否有所变化外,其他三位皇后的称号,前边都只加“天”字,不加“元”字,而是以“左、中、右”来区分了。

这个时候,四个皇后貌似就平起平坐了。

据说,有一次,宇文赟的御驾要到洛阳,令四位皇后统统跟随。途中,宇文赟给皇后们立了个规矩,要求四位皇后的车驾,要和自己的天子车驾保持一致,要并驾齐驱,一旦有谁超前了或者落后了,就得挨训。由此,搞得人仰马翻,疲惫不堪,也是相当滑稽。

不过,这还没完,关于“称号”的改动,还在继续。

04 再改后号

到了580年二月,可能是宇文赟觉得“后妃们的称号”还不够“繁杂”,或者是他也觉得“此前的称号”有些过于“奇葩”了,于是就又来了一次“大范围”的称号变更,稍微向常理回归了一点。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我们还是从三个辈分来说道:

第一,宇文赟再次改动两位母亲的尊号,将自己生母(李氏)的尊号,由“天皇太后”改为“天元圣皇太后”,将自己嫡母(阿史那氏)的尊号,则由“天元皇太后”改为“天元上皇太后”,其实就是在原先的尊号前,追加了一两个字,没有多大变化。

第二,是改动自己那“四位皇后”的称号,这次宇文赟倒是痛快,整齐划一,全部改称“太皇后”,大概是因为他是“太上皇”的原因,加了个“太”字,总算是向常规回归了一些。

至于,这四位“太皇后”的称号之前有没有什么“前缀”,《资治通鉴》没有记载,我们姑且存疑。

第三,一连窜改动下来,宇文赟终于可以让儿子宇文阐的“正阳宫皇后”不要说得那么辛苦了,诏令直接只称呼“皇后”就可以了,也算是向常理回归了一点。

接着,第五位皇后在向宇文赟招手了。

05 五后并立

到了580年三月,宇文赟经过反复咨询之后,做出决定,再立一位皇后:尉迟氏。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尉迟氏,是老将尉迟迥的孙女,当时已经嫁给别人(也是宇文家族的宗室),结果,一次宗室宴会之后,宇文赟夺人之爱(为此还引发叛乱),将尉迟氏册封为了贵妃。

为了给尉迟氏晋级,宇文赟可以说是相当“用心”了,他在四个“太皇后”之外,又增设了“天中太皇后”一职,他先将这个名位授予了另外一位太皇后陈氏,再将由陈氏空出来的“天左太皇后”位子,改由尉迟氏承续。

到了这里,我们大概能知道,其他三人,杨丽华、朱氏、元氏这三位“太皇后”的称呼也应该是有“前缀”的,只是《资治通鉴》没有记载。

于是编年体史书的阅读结束,我们辅之以纪传体史书来读。

2、再以《周书》为参考

01 后妃名字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周书》有后妃传,每个后妃的事迹是集中记载的,记载得比较全,虽然也是按时间顺序记载,但却不像《资治通鉴》那样,一个后妃的事迹,要分散在很多人的事迹当中。

而且《周书》有个优点,就是基本明确记载了后妃们的名字,除了宇文赟的嫡母阿史那氏是突厥公主,我们不清楚她的名字外,文中涉及到的7位后妃的名字和身世等情况,我们都清楚了。

比如,宇文赟的生母李氏名叫“李娥姿”。

再如,宇文赟的五个皇后分别名叫:杨丽华、朱满月、陈月仪、元乐尚、尉迟炽繁。

再如,宇文赟的儿媳名叫“司马令姬”。

当然,这些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要梳理的还是她们的称号变化。

02 疑惑解开

通过对《周书》后妃传的阅读,我制作了一张非常全面的表格,然后我们拿这张表格,与之前(阅读《资治通鉴》时)的梳理作一个对比,解决了两个疑惑: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第一,关于杨丽华的称号的疑惑:杨丽华在578年被立为皇后之后,随着宇文赟的禅位(自称天元皇帝),杨丽华的尊号也随之变为了“天元皇后”(之前我们存疑,猜测称号没变,是不对的)。

而在580年二月的那次称号变更中,杨丽华则变为了“天元太皇后”,而不是我们之前存疑的,没有前缀的“太皇后”。

第二,在580年二月的那次称号变更中,四位“太皇后”的称号前边“确实”都是有前缀的。

关于杨丽华的称号,我们就不再重复说了。关于陈月仪的称号,我们其实之前也知道了,叫“天左太皇后”。

我们之前不知道的是朱满月和元乐尚的称号,朱满月的称号是“天太皇后”,元乐尚的称号是“天右太皇后”。

结语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我说了这么多,我是差不多搞清楚了,不知道读者们看糊涂没有?哈哈,开个玩笑!

说白了,我是在读宇文赟事迹的过程中,读糊涂了,所以才开始梳理与他相关的这“三个辈份八个后妃的称呼变化的”,如果没有这道引子,我恐怕是没有这耐心梳理这些东西的。

不过,世上大概没有无用的经历,通过梳理宇文赟频繁改动后妃称号的事情,我们或许能够感受到宇文赟的任性与荒唐。

一个个不靠谱的念头,上演了一幕幕不靠谱的滑稽戏,没有了父辈的制约,宇文赟开始放飞自我,在短短的两年内,并立了五个皇后,历史上可谓“无出其右者”!

可是偌大的北周,怎么能靠一个不靠谱的人来支撑?

他曾有两句诗流传下来:“自知身命促,把烛夜行游”。

奇葩的皇帝,游戏的是自己,游戏的也是北周,他在最美的年华(22岁)驾崩而去,带走了年轻的自己,也带走了年轻的帝国。

北周的灭亡,看似是在他儿子宇文阐手中,其实,根源却在他那里。

做了两年皇帝,立了五位皇后,将后妃称号改到眼花,宇文赟真奇葩
主要参考文献:《资治通鉴》《周书》
持续推出历史类文章,欢迎您的收看,谢谢您的支持,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