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作者:国学聚焦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干部实行的是供给制。

所谓供给制,也就是不发放工资,而是根据个人衣食住行的需求,定时给予一定的补贴,但补贴的标准因人而异,并不固定。

1955年解放军授衔仪式结束后,国家同时启动了工资制改革,根据军衔、级别、职务,制定了统一的工资标准,其中元帅的级别工资是450元,额外还有军龄补助。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十大元帅实际到手的工资大不相同,其中七位元帅按照国家标准领取,但有三位元帅却始终没有领过元帅的工资。

那么,这三人到底是谁?他们为何不拿元帅的工资?他们实际领取的工资又是多少呢?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朱德:勤俭持家,拒领工资

第一位便是朱德。

作为红军司令员、八路军司令员以及解放军司令员,在授衔仪式上,朱德毫无疑问当选为大陆的第一位开国元帅。

而他跌宕起伏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

1886年,朱德出生于四川省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为了在乱世讨生活,朱德种过庄稼、做过劳工也当过货郎。

不过,不管生活多么艰苦,他一直保持着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23岁那年,朱德首次离开家乡,远赴昆明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由于为人勤勉,朱德在滇军内部节节高升,甚至当上了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以及警务处处长。

然而,在五四运动期间,朱德深受影响,并首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由此对共产党心驰神往。

随后,他果断辞去了一切职务,奔波于海内外寻求党组织,并最终于1922年在德国找到了周总理。

就这样,朱德以36岁的高龄加入共产党,在党内的年轻人中,一开始他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然而,就在不久后的南昌起义中,朱德临危受命,接过了三天指挥权,率部在三河坝地区与国军血战三天三夜,为革命军主力部队转移赢得了大量时间。

在起义军不幸遭遇溃败后,朱德又带着800人远赴江西井冈山,与毛主席实现了历史性的会师。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很清楚了,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之初,朱德便担任军长,在后来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他都是我军毫无争议的司令员。

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因如此,1955年授衔时,朱德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位元帅,然而,他却没领元帅的工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除了担任解放军司令员,朱德还同时兼任着共和国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

因此,他在领过行政级别的工资后,就没有再领元帅的工资了。

当然,朱德作为最高级别的领导人之一,他的行政工资加上补贴,也和毛主席、周总理处在同一水平上,达到了649元,其实比元帅的工资还要高一些。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不过,即便工资不少,但朱德的生活却仍旧相当简朴。

1958年,他便公开发表《勤俭持家》一文,号召全军上下咬紧牙关,支援新中国建设。

作为军队司令,他也以实际表现为军人起到了表率作用,时刻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

在生活中,朱德的衣食住行都十分简单,为了省钱,他每天都和夫人康克清在普通食堂内就餐。

即便是洗脸洗澡,朱德也一再强调,要节约用水,他曾打趣地向秘书说道,“自来水不是自来的,千万不能浪费”。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朱德如此节俭,当然与他本身的性格息息相关,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十分现实的原因。

在朱德革命早期,由于国民党对他围追堵截,他的同乡很多都遭到迫害,这件事虽然过了几十年,但他仍旧放在心里。

新中国建立后,朱德便将家乡的一些孩子接到自己家中照顾。

正因如此,他的工资待遇虽然很高,但压力自然也是很大的。

但朱德还是坚决不肯领元帅工资,此外,他一生中共攒下了2万元钱,但在他去世后,这笔钱既没有留给夫人,也没有分给孩子,而是作为党费交给了国家。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贺龙:征战一生,生活简朴

除了朱德,贺龙是另一位没有领取元帅工资的开国元帅。

贺龙出生于湖南桑植,幼年的生活十分贫苦,为了给家庭减轻压力,他只读了五年私塾,便辍学务农。

年少时,贺龙便是一位血气方刚、爱好打抱不平的好男儿,在同乡被土匪恶霸欺凌时,他总会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帮他们出一口恶气。

可以说,“痛恨压迫,同情弱者”的精神,从小便在贺龙心里生根发芽。

正因如此,辛亥革命爆发后,见腐朽的清王朝被推翻,贺龙对孙中山先生大为崇敬,1914年,18岁的贺龙便开始跟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此后十来年内,贺龙曾三度蒙冤入狱,饱受折磨,也曾靠着两把菜刀,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武装。

由于他敢打敢拼,1927年,他一度升任国民革命军的军长。

不过,在北伐战争末期,贺龙开始意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水深火热的生活。

于是他转而加入共产党阵营,并于南昌起义中担任总指挥,打响了我党武装起义的第一枪。

从贺龙的履历不难看出,在早期红军中,他拥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后来,贺龙便带领着红军,拿下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抗日战争开始后,他担任八路军120师师长。

先后打出了雁门伏击战、陈庄战役等著名战役,解放战争中,他又听从中央的命令,在大西北耕耘,为西北地区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可见,贺龙当选为开国元帅,实在是实至名归。

但是,贺龙却没有领取元帅的工资,因为新中国建立后,他便担任西南军区司令员、中共西南局第三书记等职位,致力于解放大西南和建设大西南等工作。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虽然1954年后,他已经调回中央担任副总理,但在工资评定时,仍然参考了地方行政三级的标准,并没有领取元帅工资。

另外根据行政三级的工资标准,贺龙仅有440元的工资,即便加上地方补贴,也只有510元左右,比元帅的标准工资要少75元。

当然,工资的多寡并未影响贺龙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回归中央后,他一直积极参与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从1959年开始,他更是先后担任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和军委委员,开展了大练兵等全军参与的活动,大幅推动了解放军现代化、机械化和正规化的进程。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陈毅:没领元帅工资,却有额外支出

和贺龙比较类似,建国后,陈毅先是在华东地区负责军区建设工作,1954年才回到国务院出任副总理。

所以在领取工资时,他同样是参照地方行政级别,每月拿510元。

当然,这笔工资也同样不菲,不过,对于陈毅来讲,却时常入不敷出,尤其是1962年之后。

陈毅省吃俭用,才能负担起生活的压力,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还得从陈毅在土地革命期间的一段经历开始讲起。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1934年,国民党发起了针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战役打响后,时任总指挥兼政治委员的陈毅,带着手下的部队,不断与国军周旋。

通过巧妙的游击战术,多次重挫敌军,赢得了不小的优势。

然而,双方的实力差距毕竟悬殊,尤其是蒋介石在前四次“围剿”中都铩羽而归,所以第五次“围剿”更是出动了大量精锐兵力。

就连战斗机都有几十架,在飞机的狂轰乱炸之下,陈毅虽然一再率军转移,但自己也不慎身负重伤,胯骨部位出现了粉碎性骨折。

得知此事后,周总理十分关切,当即带着医生来到瑞金,并第一时间给陈毅做了手术。

然而,当时的医学水平相当有限,陈毅只是取出了少量碎骨,腿部的伤势仍旧十分严重。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后来,陈毅明白自己的状况无法随军长征,所以便申请留在江西打游击,周总理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安排红军战士,在油山地区为他安置好住处。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陈毅的情况稍有好转,还没等伤势完全康复,他便再一次走上了前线负责指挥工作。

除了打击国军外,他还不断发展游击队员,扩大根据地面积,在他的号召下,大量普通农民加入革命队伍,其中便包括一位名叫周三娣的农妇。

周三娣家位于油山脚下,因此她便利用地理优势,将她家改成了游击队的地下联络点。

不仅如此,油山上条件艰苦,周三娣便时常冒着国军的封锁,提着满满一篮子的食物,上山接济陈毅等人。

为此,陈毅便半开玩笑地提议周三娣改名周篮,没想到,一听这话,周三娣喜出望外。

由于她从小就没有大名,所以便欣然接受,此后一直以周篮自称。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1936年,陈毅旧伤复发,腿部浮肿,情况不容乐观,周篮想起父亲留下的药方,便走遍了油山的各个角落,找到了许多草药。

随后她又将陈毅接到自家阁楼内,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不到半个月陈毅果然彻底痊愈。

就这样,在那段困难的时间内,周篮不顾生命危险的举动,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陈毅这才与周篮告别,率军离开了江西。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此后二十年内,陈毅南征北战,新中国成立后,又担起了外交重任,直到1962年,他才得以抽出时间,回到了江西视察。

虽然25年一晃而过,但周篮的恩情,陈毅却始终没有忘记,在回到江西后,他特意找到了周篮家,向她表达了感激之情。

不仅如此,见周篮生活贫苦,陈毅还在自己的工资中,每月抽出一部分用于补贴她的生活。

正因如此,陈毅不仅工资比其他元帅低,而且每月还有额外支出,所以,他的生活一直都过得比较简朴。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毛主席和许光达的谦让之举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了,朱德、贺龙和陈毅三位元帅,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领取元帅工资,而他们的高风亮节,也获得了军中众人的钦佩。

当然,除了他们外,还有一些重要的领导人也拒绝了高额工资,其中便包括毛主席和许光达。

在1955年3月,工资制改革初步拟定时,周总理便拿着行政级别的初稿给毛主席过目。

只见行政级别共分为24级,每一级都对应着不同的工资标准,级别划分准确、合理。

见状,毛主席不禁会心一笑,然而,当他看到行政一级只有自己一人,而且对应着600元工资以后,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随后,他诚恳地告诉周总理,“新中国建立,是我们所有人的功劳,现在一级干部就我一个,你们都是二级以下,这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嘛”。

在毛主席的强烈要求下,周总理召开紧急会议,调整了各级别对应的工资,毛主席的基本工资也被降到600元以下。

事实上,作为国家领袖,毛主席的工资实在算不上高,但他却不肯接受,足见毛主席的胸怀之宽广。

在他的表率下,军中也掀起了一股谦让之风,许光达也曾致信周总理,表示自己的功劳不大,请求降低军衔和工资,并将大将军衔授予王震。

虽然周总理最终没有同意这一要求,但许光达的做法,也在军中传为了一段佳话。

1955年大授衔后,十大元帅中有三位不拿元帅的工资,这三人是谁?

结语

不难看出,不管是毛主席,还是朱德、贺龙以及陈毅等三大元帅,或者是许光达,都对工资的多少毫不在意。

毕竟,他们都是革命家出身,历经了血与泪的淬炼,在那个山河破碎、国家动荡的战争年代,他们为革命呕心沥血,连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在和平年代,这些工资自然更加不值一提了。

如今,这些革命先烈都已经故去,但他们大公无私的精神,却始终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永久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