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川滇咽喉 古镇横江

作者:西伯利亚大黑熊
川滇咽喉 古镇横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旅途中,客居他乡的马致远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写尽了旅人的孤独。不知他是否曾经从云南到过四川,或从四川到过云南。如果他也曾在过往途中的横江小憩,他一定会再次发出这样深深的感慨。站在横江古镇背后的真武山上,夕阳揉金,余晖倾泻在一重又一重的山脉上,重岩叠障,没有尽头,只有空蒙的山影,孤独与寂寥油然而生。

川滇咽喉 古镇横江

民国之前,从四川到云南,走陆路,羊肠小道在崇山峻岭间蜿蜒,必经横江。走水路,则自横江下游10公里的小岸坝开始,逆流而上入云南,必经横江。四川到云南,横江镇,是这条南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

距离宜宾三十多公里、距离云南水富十多公里的横江古镇,川滇咽喉,商贾重镇。多少年来,人丁兴旺,人来人往,穿流不息。不论白天还是黑夜,横江古镇的街道,从来不缺乏声音与灯火,人与人,人与马,人与物。不论春夏还是秋冬,不论严寒还是酷暑,潺潺横江河上的纤夫号子声,永远在水波潋滟中回荡。

川滇咽喉 古镇横江

给横江打上厚重色彩的,不得不提一个人。因为他,横江不仅是商贾重镇,更是军事重镇。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天京事变后,因受天王洪秀全的排挤,他率部想入主四川,在天府之国拥有一席之地。横江一战,石达开损兵折将4万余人,取道金沙江、经略成都的计划失败,于是转战金沙江,最后兵败大渡河。巍巍石城山,潺潺横江水,石城山上回荡着多少太平将士的呐喊,横江河涛声中又有着多少太平将士的豪情。古镇横江,英雄过处,浩气永存。

说起近代,又不得不提镇上的肖公馆。肖公馆是民国一地方军阀肖司令住地,位于横江街道上中心地段。青砖灰瓦,亭台楼榭,临河而建,中西合璧,即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又有西式建筑的型。风霜雕饰、数度沧桑,曾经恢宏的建筑,虽显斑驳,但临河七、八米高的宝坎,全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垒建。惊讶于石壁的整齐划一,从侧面看过去,就是一个整齐的平面,并不会给人以凹凸不平的之感;惊讶于它的型,数次河水暴涨,数度洪水侵袭,至今岿然屹立,不见裂缝,虽经风雨的洗礼,不见岁月的印痕。

川滇咽喉 古镇横江

流河巷

走在民国风味浓浓的古镇上,踏着青石板,两边是栉比鳞次的近代建筑外形,身在当下,晃荡于民国,给人一种时空穿梭般的感觉。拐一个弯,进入一条巷子,这是古镇上曾经的孩童们挥之不去的记忆巷——流河巷。乍听这个名字,我以为只是一道普通的巷子,走进去,才发现我的目光短浅。流河巷的窄,窄得几乎只能容下一人通过;流河巷的墙,数米之高,置身其中,完全就是身在一线天的感觉。走在巷道中,让人想到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的愁怨的姑娘。”挤身在这狭长的巷道中,六尺巷的典故,似乎也发生在这里,“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狭长的流河巷巷道,青石板、古老的方砖、高墙壁,“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巷道依然,物是人非。

川滇咽喉 古镇横江

东西相通、南北相连。古镇街道上,有多处历史久远的商号,八字式的威严大门,左右石柱挺立,门窗雕龙画栋。站在商号四合院前,思绪翻飞,遥想当年商贸繁荣时,一队队的商队你来我往,沉淀了横江作为川滇咽喉、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那厚重的历史文化与商业文化底蕴。

川滇咽喉 古镇横江

离横江古镇七、八公里的省级森林公园石城山,那是横江古镇的后花园,也是横江环线旅游的亮丽风景。

石城山,壁立千仞,悬崖绝壁,周围环列如城,故曰石城。松涛楼上可听如海浪般阵阵的松涛声,三股水前可游览太平军修建的古老的石门栈道,寨子门上可看一望无垠的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夜晚如星空般点缀的农家灯火。

川滇咽喉 古镇横江

青山依旧,江水依然。随着横楼大桥(连接四川横江镇与云南楼坝镇)的贯通,从宜宾到横江,走高速只需二十余分钟的车程,古老的横江镇,将会迎来更多的八方宾客,踏访古镇光滑的青石板路,寻觅古镇悠久的历史踪迹,感受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川滇咽喉 古镇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