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入滇,危局中的大智大勇(下)

作者:油泡

长期身处和平年代,极易使人在乐享生活、争名逐利、心浮气躁、得过且过的状态中慵懒倦怠,放松警惕,消弭斗志,忘却初心,淡漠使命,弱化担当。作为负责任的网络媒体,极有必要重复呐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入滇,危局中的大智大勇(下)

  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勤勉自强、才华横溢、著作等身、影响深远的军中俊杰、爱国学者。其作品以说理透彻、恢宏大气、振聋发聩而著称,独具提神醒脑、救赎灵魂、正心正念之功效。  

  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警示当代、鼓舞民志,更为启迪后世、昭告未来,迎接党的二十大,将转发并精读该著作。

  4月25日晚,林彪、聂荣臻致电中革军委:

  目前战略上已起重大变化。川、滇、黔、湘各敌及中央军正分路向昆明东北前进,阻我折回黔西,企图歼灭我军于昆明东北之窄狭地域内。在目前形势下,我军已失去回黔北可能,且无法在滇东开展局面。野战军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而应迅速脱离此不利形势,先敌占领东川,应经东川渡过金沙江入川,向川西北前进,准备与四方面军会合。

  这是一封既非常重要、又相当大胆的电报。中央刚刚发出指示要前线指挥员不要争论,坚决执行军委命令,林、聂就来电讲“已失去回黔北可能,且无法在滇东开展局面”,与中央的两种设想唱对台戏;“应立即变更原定战略”,“应迅速脱离此不利形势”,“应经东川渡过金沙江入川”;一句话内三个“应”,又颇有不敬之感。

  电报没有立即发生作用。

  但林、聂在电报中首先提出了“渡过金沙江入川,向川西北前进,准备与四方面军会合”这条红军后来实际采取的路线。

  电报用语虽然尖锐,但提出了极其重要的战略方向,实具慧眼。

  晚一天,4月26日红三军团彭、杨呈军委电报也道:“争取滇黔边各个击破敌人可能极少,因我军行动错失争取平彝、盘县的良机,使战略已陷于不利地区”,因而建议:“明日应继续向西北前进渡过东洪江,争取几天休息,解决一切刻不容缓的事件”。彭德怀、杨尚昆也感到了在滇东作战的问题。

  中革军委还在考虑。

  新三人团还在考虑。

  毛泽东还在考虑。

  4月26日,红军一军团、五军团进至白水以西地区,担任后卫的三军团在白水以东遭敌机轰炸,伤亡三百多人;27日,追敌与三军团十一团在白水激战;当日15时,红军放弃白水。

  红军在滇东与追敌决战以扭转局面的设想就此搁浅。

  别说决战,连足也未能立稳。

  4月28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鲁口哨、水平子一带宿营地开会。研究的问题不再是滇东决战或返回黔西,而是北渡金沙江的行动部署了。

  毛泽东在会上说,云南境内的地形条件,不像湖南、贵州有良好的山区可以利用,我军不宜在昆明东北平川地带同敌人进行大的战斗。应趁沿江敌军空虚,尾追敌人距我尚有三四天的行程,迅速抢渡金沙江,以争取生机。

  毛泽东通过实践,采纳了林彪、聂荣臻的建议。

  4月29日,中革军委发出万万火急电报:

  林聂彭杨董李罗何邓蔡:

  (甲)由于两月来的机动,我野战军已取得西向的有利条件,一股追敌已在我侧后,但敌已集中70团以上兵力向我追击,在现在地区我已不便进行较大的作战机动;另方面金沙江两岸空虚,中央过去决定野战军转入川西创立苏维埃根据地的根本方针,现在已有实现的可能了。

  (乙)因此政治局决定,我野战军应利用目前有利时机,争取迅速渡过金沙江,转入川西,消灭敌人,建立起苏区根据地。

  ……

  红军的战略方针再次出现重大转变。

  自江西出发就不断在寻找北上途径。一直走到西南边陲,终于找到北上之途。

  虽然中革军委4月29日电报中强调这是“中央过去决定……的根本方针”,即遵义会议后提出的建立川西北根据地、争取赤化四川的方针,但此时的北上入川,与彼时的北上入川,已有了重大区别。

  首先是渡江地点不一样,其次对敌情的掌握判断也不同。

  遵义会议原定方针是先至川南地区,相机从宜宾上游渡过金沙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这一方针因土城战斗失利被迫放弃。后来的入川却是从更偏远的云南直入川西。前者由于轻敌,选定的渡江地点恰是川敌兵力雄厚处;后者则在基本掌握各路敌军情况的基础上,选定了川敌兵力最薄弱处。所以前者没有达到入川目的,后者却达到了这一目的。

  所以林彪、聂荣臻这个建议的重要性,并不能因为中央过去有过入川方针便被盖过。

  过去的方针,是时机不成熟时提出的不成熟方针;林、聂的建议,则是在时机成熟时提出的成熟的建议。

  林彪提出自己观点是大胆的。虽然3月10日攻击打鼓新场的建议给毛泽东带来很大麻烦,几乎丢掉前敌总指挥职务,但4月25日的建议却成为中央及军委战略决策的重要基础。

  林、聂、彭、杨的先后建议,对促使中共中央及中革军委战略目标之转移发挥了重大作用。

  领袖的真正英明之处,并不在善于提出建议,而在善于采纳建议。

  邓小平同志后来说,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并不是一句空话。从来不是。最好的凭据,就是在这些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选择了毛泽东。而毛泽东也每每在危机关头,采纳了领导集体中最成熟和最深思熟虑的建议。

  在这一段极其艰难的时期,毛泽东表现出来的勇和智,是果断地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误的勇和智,是迅速地修正主观设想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勇和智。

  还是那句话,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真正伟大之处,不在他们的预见,而在他们的实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