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引渡在即 美国为什么对阿桑奇“赶尽杀绝”?| 慢点·观察

作者:直新闻

直新闻对话嘉宾: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CTTI智库)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孙兴杰教授

引渡在即 美国为什么对阿桑奇“赶尽杀绝”?| 慢点·观察

6月17日在位于伦敦的英国内政部大楼门前拍摄的写有“释放阿桑奇”的标语牌。新华社发

随着英国内政大臣帕特尔6月17日签署命令,批准引渡“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到美国,美国政府已对他提出17项间谍罪名和1项不当使用电脑罪名的指控。据律师透露,如果阿桑奇被引渡到美国,他或将面临长达175年的监禁。“维基解密”在最新声明中说,引渡是为了让阿桑奇在美方“监狱系统最黑暗的角落里消失”,“以阻止其他人追究政府的责任”。

美国为什么对阿桑奇“赶尽杀绝”?阿桑奇的结局到底会如何?阿桑奇是一名生活在英国的澳大利亚人,为什么美国丝毫不顾及盟国的面子要对他“长臂管辖”?

阿桑奇之所以被美国政府恨之入骨,是因为他创立的“维基解密”已经向世人公布了数不清的机密信息。他也因此卷入一百多场官司之中。特别是公开了美国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的大屠杀真相,把美国政府形象炸得惨不忍睹。他还公开了希拉里的“邮件门”,直接把希拉里拦在了白宫之外。可以说,阿桑奇得罪的美国社会有权势的人堪称不计其数。美国内部也一些人指责,阿桑奇打着自由的旗号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

自称“守夜人”的阿桑奇,到底是泄密罪犯还是改变历史的“孤胆英雄”?争议的背后,深层逻辑的矛盾在哪里?在今天互联网已成为国际舆论战“新战场”的背景下,阿桑奇又带给世界哪些变化和启发?

围绕这些争议和疑问,直新闻专访了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CTTI智库)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孙兴杰教授。

【核心提要】

1、阿桑奇的命运为何是悲剧?他得罪的是美国“深层国家力量”。

2、“引渡”法律战的真相:美国在“帝国”逻辑下的“追捕”行动。

3、如果阿桑奇最终站上美国的法庭,受审判的还会有“美式民主”。

4、斯诺登比阿桑奇运气好一点,阴差阳错逃到了俄罗斯,在与美国对立的阵营里,逃脱了美国的“追捕”。

5、“英雄”还是“罪犯”?为何有争议?阿桑奇代表的是 “信息自由”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对抗。

6、互联网上“绝对的自由”只是一种向往,它和现行的法律秩序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7、“我的行为不是泄密,而是吹口哨”。阿桑奇、斯诺登如同守夜人,在黑夜中挺身而出,发出了一声呐喊,昭示着新时代的来临。

8、阿桑奇事件十多年之后,更深层次引发的是整个政治经济,包括国际关系上的重大变化。中国提出“大变局”,是对这种极具历史性变迁的精确论断。

引渡在即 美国为什么对阿桑奇“赶尽杀绝”?| 慢点·观察

民众在英国内政部大楼门前举行示威活动,抗议英国政府将阿桑奇引渡至美国

【访谈精选】

阿桑奇得罪的是美国“深层国家力量”

直新闻主笔 万霞:阿桑奇引渡美国可能变得非常迫近了,为什么美国一直对阿桑奇穷追猛打、赶尽杀绝?

孙兴杰教授:首先,阿桑奇和他的“维基解密”引发的风波持续已经非常久。此次引渡我们关注到,美国政府对阿桑奇的态度和做法,是跨越了好几任总统的任期,这说明什么?说明阿桑奇触碰的不仅是某一位美国总统,或美国某一届政府的利益。他触碰到的,是美国内部比较稳固的政治力量,或者说是触碰了美国的“深层国家力量”。

大家可能都知道,阿桑奇爆料了很多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的军事信息、关联的人物。包括向“维基解密”泄漏机密文件被判35年监禁的前美军情报分析员曼宁(服刑7年后,曼宁在2017年被特赦出狱,他改名为切尔西开始新生活)。

实际上美国人,尤其是美国的战争利益集团,对于阿桑奇是非常痛恨的。但问题是,战争都已经结束了,即使阿桑奇曾经爆过料,为什么美国还不能放过他?

可能主要原因就是,战争利益集团并不会因为这两场战争的结束,而让他们的利益结束。如果后面阿桑奇还继续去解密、去爆料其它的秘密,对于美国的军工集团和战争利益集团而言,将是一个非常持久的威胁。这就是它们为什么一定要对阿桑奇穷追猛打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觉得可能也触碰到了美国的情报利益集团。因为无论是阿桑奇还是斯诺登,他们都披露了中情局情报监视系统的监视行动的细节性内幕。尤其是斯诺登的爆料,让大家非常震惊和恐惧。让情报内幕暴露在世人面前,对于情报利益集团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所以无论是出于报复心理,还是要消除威胁,对于阿桑奇,美国情报界肯定会报以一种非常坚定、穷追猛打的态度。

阿桑奇代表的是 “信息自由”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对抗

直新闻主笔 万霞:现在阿桑奇如果被引渡到美国的话,会不会真的在美国监狱里“消失”?或是把牢底坐穿?

孙兴杰教授:理论上来讲,阿桑奇出来之后的14天之内要决定,要不要上诉?他的夫人和他的律师都表示,“一定会上诉到底”。也就是说,现在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法律之战”,目的是想通过法律的手段实现转圜。还有人支招,到欧洲人权法院上诉。我也相信,很多欧洲的政治人物和律师都可能会伸出援手。

现在的“法律之战”,其实体现出两种不同的力量的对抗。阿桑奇代表的是一种“信息自由”的力量,因此本质上是“信息自由”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对抗。

至于说“引渡”能不能落实,之后“引渡”到美国之后怎么去审判,大概率是另一场法律上的博弈了。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阿桑奇事件”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或许十年之后,我们的节目还会再次说到阿桑奇。他不仅是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他也在制造自己的历史,正如您刚才所言。

引渡在即 美国为什么对阿桑奇“赶尽杀绝”?| 慢点·观察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的城市废墟

“引渡”法律战的真相:美在“帝国”逻辑下的“追捕”行动

直新闻主笔 万霞:其实,美国不光是要抓住阿桑奇这个人,更是要给全世界制造一种“寒蝉效应”:你敢跟美国作对、曝光美国的秘密。那么不管你在哪儿,美国政府都不会放过你!

阿桑奇是一个生活在英国的澳大利亚人,他根本不是美国人,但是,美国居然可以把一个外国人置于死地,我感到难以理解。就算阿桑奇违反了美国的法律,美国就可以“长臂管辖”报复到这个程度吗?

孙兴杰教授:如果大家去看当年,巴拿马的总统都被美国特种部队抓去美国,在美国的地方法院受审,就可以理解美国现在的行为霸道到了什么程度。实际上,我觉得这些事件和“引渡阿桑奇事件”甚至都不能说只是“霸权”。“霸权”是在一个国际基本规则的前提之下,但上述说的这些事件,明显已经超越了“霸权”的范畴,它就是一种“帝国行为”。

如果我们把英国、美国加上澳大利亚,甚至“五眼联盟”(由五个英语国家所组成的情报共享联盟,包括美、英、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或者把“前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及其联盟放在一起看的话,你就会发现,如果按照帝国的思维来理解,就完全好理解了。美国就是“罗马帝国”,然后剩下的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就是它的“行省”。

所以从“阿桑奇事件”我们能够看到,美国跟它的盟国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它们嘴上说平等,但实际上是一种“隶属关系”或者“等级制关系”。就是说一旦被美国认定是“叛徒”或者“叛乱者”,那么无论这个人在哪里,哪怕是在它非常亲密的盟国里面,美国政府也要抓捕并惩罚这个人。

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从某种角度来讲,又是可以理解的,是完全合乎“帝国逻辑”的。

斯诺登和阿桑奇最大的区别:一个跑了 一个没跑掉

直新闻主笔 万霞:站在这个角度上,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同样都是得罪了美国,但斯诺登阴差阳错跑到了俄罗斯,就没有被引渡,还能够在俄罗斯避难。

孙兴杰教授:对,阿桑奇跟斯诺登都被美国通缉,都被认为是威胁到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阿桑奇是澳大利亚人,斯诺登是美国人,他们俩的命运有所区别,一个是逃亡,另一个一直在坐牢。

阿桑奇在英国的十多年,不过是换地方坐牢,现在有可能换到美国去坐牢,而斯诺登还可以在俄罗斯生活,而且小日子过得还行。所以说最根本的区别是一个跑了,一个没跑掉。

斯诺登当年跑到俄罗斯去,可以说已经在美国的敌对阵营里面。虽然当时美俄关系还没那么糟糕,但已经呈现出对立。回顾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可以观察到,是从2017、2018年开始,产生更大程度的对立。

而阿桑奇从瑞典到了英国,再跑到厄瓜多尔大使馆,后来被英国抓起来投入监狱。表面上他是在不停地打官司,貌似这个问题还有弹性。但实际上,阿桑奇是掉到了西方和美国的法律罗网里,这个网可以看到网眼,但他却跑不出来。

引渡在即 美国为什么对阿桑奇“赶尽杀绝”?| 慢点·观察

民众声援斯诺登曝光美国政府“棱镜计划”

“引渡”阿桑奇之后 站上被告席的可能是“美式民主”

直新闻主笔 万霞:一旦英国最高法院驳回阿桑奇的上诉,28天之内阿桑奇就有可能会被移交到美国。阿桑奇如果最终站上美国的法庭,在那一刻,您觉得西方展示的所谓“民主自由”,是不是同样面临全世界的审判?

孙兴杰教授:现在有好多媒体有评论说,如果美国在阿桑奇引渡之后对他进行审判,实际上是“新闻自由”“民主制度”最黑暗的一天。我个人认为,这个事件对于美西方来讲,不仅仅是对所谓“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念的审判,更是对美国的“合宪性”和宪法的审判。

难道斯诺登和阿桑奇挑战的,只是“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问题吗?我觉得不是,或者说不只是如此,它涉及到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国家秩序的核心。

如果大家看了阿桑奇这十几年间的经历的话,可以发现阿桑奇是一个十分悲情的人物。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按照西方所谓“民主价值”的理念,他这么做应该是没问题的。但他涉及到了美国国家权力的支柱核心,这个的支柱核心是什么?就是暴力。美国内部的军事情报利益集团的权力结构,和美国标榜的“民主价值”理念,是相违背的。

另外,美国一直说自己是个所谓“自由民主国家”,但实际上纵观美国历史不难发现,美国的国家制度和权力的核心是什么?其核心还是在维护韦伯(德国社会学家)所讲的“暴力的机器”。虽然在这个前提之下,宪法体现出了一些“民主”的理念等,但一旦涉及根本的利益,它就不是这样。

所以从阿桑奇这个事情来讲,他不过是披露了所谓“民主自由”的美国政府做的一些事情。在西方思想政治理念中,如果说是契约的话,公民授权给政府去做事情,政府就是代理人。但事实是这样吗?不是的。

所以阿桑奇也好,斯诺登也好,他们的命运都告诉大家:美国政府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信息曝光后,曝光者就被惩罚了。

不仅是美国的“民主自由”要面临拷问,实际上这也是在拷问整个美国国家制度,美国所标榜的理念跟实际运转的情况。在文字上表述和宣扬的美国,跟实际运转的美国,是“两个美国”。阿桑奇事件让我们看到另外一个美国。

斯诺登是有底线的,他不是任意地曝光信息,他只是曝光政府做的非法勾当,另外,他是通过媒体来进行曝光的,他坚信或是迷信美国新闻的所谓“第四权”。但大家去看那位帮助斯诺登曝光“棱镜计划”的记者格尔曼所写的《美国黑镜》,这位《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也面临着各种威胁和巨大压力,美国的情报机构还入侵他的邮箱账号,这种权力博弈,其实是非常尖锐的。

在审判阿桑奇的时候,实际上我觉得镜子也会照到美国自己。

争议:阿桑奇到底是“孤胆英雄”还是“泄密罪犯”?“我的行为不是泄密,而是吹口哨”

直新闻主笔 万霞:我看阿桑奇命运的时候,有点看美国大片的感觉。在很多好莱坞大片里面,都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孤胆英雄”。那么到底他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打着“自由”旗号损害国家利益的人?

孙兴杰教授:说他是“英雄”的人,不一定是无政府主义者,但至少是坚持“个人价值”或者是“信息自由”理念的人。

但如果是国家和政府的核心机密,包括一些驻外使领馆的报告被披露,那么曝光信息者可能就被认为是罪犯,就是叛徒。

从根本点上来讲,这涉及到“现代政府”和“公民权”之间的关系。比如,斯诺登、阿桑奇所披露出来的美国政府对于全世界的监控,实际上曝光出来,美国已经形成了一种信息的“单向流动”:美国政府知道全世界的人在干什么,它在监控全球,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它在干什么。

阿桑奇有十几项是被指控为“间谍罪”。但是对于阿桑奇和斯诺登自己,他们认为“我是在吹口哨”。他们认为美国的单向信息控制方式,既不符合政府原初的理念,也不符合公共利益。他们经历过很多心理折磨之后,最后决定把信息越过政府层级管控释放出来,通过媒体和公共的渠道让大家知道。

斯诺登在给自己辩解的时候说,“我的行为不是泄密,而是吹口哨,不是威胁美国政府,而是要维护美国的宪政”。他要服务于公众,而不是服务于美国政府。

引渡在即 美国为什么对阿桑奇“赶尽杀绝”?| 慢点·观察

从2012年6月开始的7年时间里,阿桑奇一直躲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直到3年前被英国警方逮捕入狱。

“守夜人”的呐喊让更多人感知:时代进入新时空?

直新闻主笔 万霞:斯诺登也好,阿桑奇也好,好像是一个守夜人,他们在黑夜中发出了一声呐喊,挺身而出了,然而这些人自身可能会面对悲剧的命运。

因为没有一个国家会允许互联网上的活动冲击法律秩序。“绝对的自由”肯定只是一种向往,它和现行的法律秩序之间确实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我们今天来关注阿桑奇,您觉得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哪些变化?

孙兴杰教授: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如果没有阿桑奇,没有斯诺登,可能我们还不会那么快感知时代变迁的征候。他们呐喊一声,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空,这是最大的影响。

他们让大家一下子惊醒,原来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跟之前不太一样了!他们开始让大家去思考很多的问题。

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个就是“政府权力的重构”问题。斯诺登说他看到大规模的监控。自从“9·11事件”双子楼被炸之后,美国对恐怖主义袭击的应激反应,使得美国情报部门对国家的安全,包括对本国公民监控被无限地被放大。这里涉及到信息技术上非常大的提升,除了你脑子里面想什么,政府不知道,可能你每天做的那些事情,它都知道。政府跟公民之间的“权力双向互动”被打断了,这是一个需要重构的过程。

第二个,就是“信息资本主义”。整个经济发展的体系被信息重构了,尤其是美国。可能大家都觉得美国制造业不行,大多是玩金融的,实际上美国的金融化和产业的转型,很重要的因素是信息资本投资巨大。2010年之后占据全球一半左右比量,全球的互联网或信息经济的基础部件,美国占据了大头。如果不是阿桑奇他们披露出来,大家会以为同样都用智能手机,似乎获取的信息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上的鸿沟。不仅如此,很多人还是被控制的。

信息被广泛地商业化了,已经变成了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谁拥有了信息的空间,谁就掌握了经济的主导权或控制权。

从这个角度来讲,全球经济形态的变化,包括最近大家讨论的产业链或半导体,都跟“信息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和重构是联系在一起的。

最后,从国家关系来讲,一种信息的地缘政治正在形成,地缘政治被信息重新构造了。之前我提了一个概念叫“网缘政治”,“网络或信息空间”就是财富和权利的空间。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国家之间为什么去争夺这些空间?国家本身就是一个空间的重组, “信息空间”容纳了最多的权利和财富。未来可能大国之间会在“新边疆”或“新空间”上争夺,竞争和博弈的舞台就在信息空间。

大变局:信息空间已经超越陆权海权 形成新的“网权空间”

直新闻主笔 万霞:俄乌冲突以来,美西方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发起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被制裁得那么惨,这是一个舆论战的很典型的案例。

孙兴杰教授:对,实际上全球信息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空间维度。信息空间已经超越了原先陆权、海权,形成了一个新的“网权空间”。如果你不在这个空间里面,就没有存在感。俄乌之间、俄罗斯跟西方,尤其是美俄之间,是在不同维度的空间竞争,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大的反差。你会发现这两种力量,不在同一个空间里,也不在同一个舞台上面。

由此我们反思,不要等到最后才发现,原来和对手不在一个空间里面。那又如何去竞争呢?现在流行的一个概念叫做“降维打击”,所以我们要去“升维”,要跟世界主流和前沿在同一个空间里。

阿桑奇事件之后,十多年前可能大家只是关注在“泄密”还是“不泄密”的焦点上。而现在更深层次的,其实是整个政治经济,包括国际关系上一个大的变化。中国提出来的“大变局”,更验证了这种极具历史性的变迁。

整个社会都在向互联网“迁移” “升维”成为必须

直新闻万霞: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都在向互联网“迁移”?利益和斗争如今也搬到了互联网上,所以竞争的规则、疆域和方式,可能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孙兴杰教授:对,我觉得这种变化应该是革命性的。

人类社会第一次大的变化,是祖先从采集和游牧一直不断地移动,后来才开始定居,有人称之为“农业革命”,这就是生存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理解为空间发生了变化。原先是在不断移动的空间里面,后来定居了,这就是“定居革命”。由“定居革命”引发整个政治秩序、经济模式发生变化,后来出现大的帝国等等。

第二次重大的革命就是“工业革命”,就是人类使用能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原先都是用牛和人力、自然能,后来用化工石油能源。

这一次,我们可能又处在一个新的重大变迁,就是“信息革命”。不是说农业不重要了,或者工业不重要,而是可能要经历一次重洗。至于说会变化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它是开放性的变化,是急剧变化。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很多的观念和构建起来的制度,可能会经历很大的冲击或者变化。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尤其自媒体时代,美国又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比较典型的就是特朗普上台后,对自媒体的利用,他用自媒体、推特来治理国家,非常直接地打破了原先的信息传递方式。

而拜登上来之后,又开始往回调。美国国内暗流涌动,信息社会来临之后,利益和观念在不断地分化。原先的制度架构、权力结构,包括利益集团是否还能联合到一起?

虽然拜登在台上,人们对于美国分裂和内乱的讨论,可能比特朗普时期要少一点,但实际上,结构性的问题、冲击和挑战是不是消失了?我觉得没有。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处在一个新的重大的人类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的变化时期,应该是黎明时期。

直新闻主笔 万霞:谢谢老师的分享。阿桑奇好像是一个守夜人,他的呼喊可能打开一个新的维度,世界都不一样了。

孙兴杰教授:阿桑奇个人命运的变化,实际是一个时代变化的风向,代表了整个西方世界和美国在发展变迁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信息革命之后,全世界或多或少、或早或晚,都会经历一场观念的冲击和革命。

作者丨孙兴杰,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CTTI智库)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万霞,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笔

编辑丨李汶思,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