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战上岸”,他是哥伦比亚的答案吗?

作者:Beiqing.com

当地时间6月19日上午10点,海梅·阿雅·维哈拉诺(Jaime Aya Vejarano)动身前往距离住所仅有10分钟路程的投票站,参加哥伦比亚总统选举的第二轮投票。

和首轮投票一样,维哈拉诺在左翼竞选联盟“哥伦比亚历史公约联盟”候选人古斯塔沃·佩特罗的头像上画下一个大大的叉,支持他成为哥伦比亚下一任总统。

“我厌倦了这个国家多年的不平等,想给改变投上一票。” 维哈拉诺对新京报记者说道。投票完成后,他只能静下心来等待。当天下午4点,部分结果开始公布,直到5点30分,维哈拉诺终于可以确定自己支持的佩特罗成了最后的赢家,随后和家人一起欢呼庆祝。

波哥大的集会现场同样热闹非凡。“我叫古斯塔沃·佩特罗,是你们的新总统。”在得知获胜消息后,佩特罗冲着支持者高声喊道。他和竞选搭档弗朗西亚·马尔克斯高举双臂,向聚集在他们周围的选民挥手示意。在这场选举中,佩特罗创造了历史,成为哥伦比亚首位左翼总统。

在喧闹过后,佩特罗及其团队仍要冷静下来解决严峻的现实问题。几十年来,哥伦比亚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扩大、腐败以及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长期存在。新冠疫情更是让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发展都备受冲击。

挺过选举大关仍不是结束,对于佩特罗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三战上岸”,他是哥伦比亚的答案吗?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9日,哥伦比亚波哥大,左翼竞选联盟“哥伦比亚历史公约联盟”候选人古斯塔沃·佩特罗的支持者庆祝选举获胜。图/IC photo

左翼总统

得知佩特罗获胜后,其支持者在街头巷尾搞起了庆祝活动。

从潮湿的加勒比和大西洋海岸到安第斯山脉和亚马孙盆地的偏远城镇,数百名佩特罗的支持者走上街头拥抱在一起,在哥伦比亚中部的比亚维森西奥市,还有人冒着倾盆大雨,一边骑着摩托车,一边按着喇叭穿越街道,庆祝这一历史性的胜利。

哥伦比亚国家民事登记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佩特罗和独立参选人鲁道夫·埃尔南德斯的得票率分别为50.44%和47.31%,佩特罗领先后者近72万张票,赢得总统选举。由此,佩特罗成为了哥伦比亚首位左翼总统,其竞选搭档、环保活动人士马尔克斯也突破历史,成为了哥伦比亚首位非裔女性副总统。

长期以来,哥伦比亚一直由传统右翼执政。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近些年来,哥伦比亚社会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生活条件持续下降,贫富不平等加剧,民众的不满情绪也在上升。受到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哥伦比亚的社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从闯入决选的两名候选人也可看出,哥伦比亚选民迫切地想要改变现状。美联社指出,选民在首轮选举投票中抛弃了长期执政的中间派和右翼政客,转而选择了两个反建制、有一定民粹主义色彩的候选人。

“求变”也是拉美选民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其实,从拉美地区整体政治来看,拉美选民“人心思变”的情感尤为强烈,在执政党表现不佳时,他们很愿意换上持其他意识形态主张的领导人,从而导致拉美政治经常会出现“钟摆现象”,不时摆向中、左、右。

“三战上岸”,他是哥伦比亚的答案吗?

当地时间6月19日,维哈拉诺参加哥伦比亚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受访者供图

对于维哈拉诺而言,佩特罗才意味着彻底的改变。“我投票给佩特罗是因为,他承诺将为哥伦比亚的和平努力,为已遭受了50多年的内部暴力的原住民和非裔社区努力,我早已厌倦了哥伦比亚的不平等,想投票支持改变,支持哥伦比亚最需要帮助的人。” 维哈拉诺说道。

求变也是佩特罗的承诺,他主张改革,消除不平等现象,高喊反腐败,因此得到了许多穷人和工人阶级的支持。在确认获胜后,佩特罗也在波哥大的集会上说道,“从今天起,哥伦比亚开始发生变化,这种真正的变化将带领我们实现充满爱、理解和对话的政治。”

选举结果出炉后,一切环节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佩特罗的对手埃尔南德斯迅速接受了败选的事实。“我希望这是个对大家有益的结果,希望佩特罗知道如何管理国家,也希望他能忠诚地履行他反腐败的承诺,别让选民失望。”

交接工作也提上了日程。即将离任的哥伦比亚总统杜克已经在与佩特罗的通话中表达了祝贺,两人将在未来几天会面,开启一场和谐、透明的权力过渡。

一场胜负明显的选举在某种程度上消弭了发生动乱的可能。《华盛顿邮报》指出,这次选举在哥伦比亚历史上最紧张、最暴力、最不确定的选举周期后进行,哥伦比亚共部署30多万人的警卫力量,以保障总统选举安全进行。此前,选民担心一场势均力敌的选举将会导致其中一位候选人对选举结果产生质疑,从而进一步引发国内出现动乱。

两负一胜

事实上,这已经是佩特罗第三次参与总统竞选。

今年62岁的佩特罗出生于哥伦比亚科尔多瓦省,毕业于哥伦比亚对外大学经济科学系,年轻时还曾参加哥伦比亚左翼游击队M-19(“4月19日运动”),1985年佩特罗曾因藏匿武器被警方拘留,1990年游击队解散后,他转而投入了哥伦比亚的主流政治生活。

佩特罗先后担任过哥伦比亚国会两院议员,并尝试在2010年竞选总统,但他最终仅获得9.1%的票数,在首轮投票中排名第四,未能进入决选。

随后,佩特罗将目光转移到地方领导职位上,并于2012年至2015年两次出任波哥大市长,虽然他曾在2014年因被指控以不当方式将垃圾收集服务私有化,而遭短暂免职。但从整体来看,担任波哥大市长的经历仍为他增色不少。正是在此期间,他大力推动反腐斗争和公共事业建设,大幅降低了波哥大市的平均失业率。

国会任职经历与地方从政经验加持,2018年,佩特罗再次向总统宝座发起冲击。即便最终佩特罗败于杜克,但相较8年前,佩特罗的竞选成绩已经有了明显进步。美洲理事会指出,佩特罗将800余万张选票收入囊中,创下了左翼政治家的纪录。佩特罗也自此成为了选民关注的焦点。

“三战上岸”,他是哥伦比亚的答案吗?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9日,哥伦比亚波哥大,古斯塔沃·佩特罗的支持者在庆祝选举获胜。图/IC photo

但围绕佩特罗的评价一向褒贬不一。《纽约时报》指出,对于部分选民而言,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武装冲突后,佩特罗的过去经历成为了一个令人担心的问题,他们常把其看作是激进的左翼领导人。而对另一部分人而言,佩特罗的出现则是给解决不平等现状带来了希望。

两次败北也让佩特罗学着“扬长避短”。CNN指出,输掉2018年大选后,佩特罗身边聚集了一些更加传统的建制派政客,并试图冲淡民众对他激进经济计划的担忧,逐渐把自己塑造成为某种新型进步主义的代表。

就具体政策而言,佩特罗主张改变哥伦比亚打击毒品的方式,摆脱过去以安全为重点的政策,转而着重说服农民自愿改种古柯叶之外的其他产品。与其他支持化石燃料行业的左翼领导人不同,佩特罗将自己定位为“环保候选人”,承诺冻结新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

据新华社报道,不少当地媒体将佩特罗视为经验丰富的温和左翼政治家。他主张根据宪法保证公民权益,推动社会平等,重点提升女性地位,加强对少数和弱势群体的保护;主张弥合国内分歧,继续推进国内和平进程;在气候变化、世界和平等议题上,他力主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发展平等和多元化的国际关系。

从结果来看,佩特罗的改变无疑说服了不少曾对他犹豫不决的选民。BBC指出,佩特罗的当选标志着哥伦比亚与保守建制道路的背离,也意味着哥伦比亚渴望一条崭新的政治道路。

魔幻现实

据CNN报道,佩特罗有个较为出名的假名外号——奥里雷亚诺·布恩迪亚上校。

布恩迪亚上校这个人物出自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百年孤独》。在书中,布恩迪亚上校曾组织过32场武装斗争,但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佩特罗得名如此,或许是因为他们二人都有类似经历,又或是因为他身上也有一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这种特点似乎也将延续在佩特罗未来的执政之中,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政策提议在哥伦比亚引发一场科学革命。“魔幻现实主义来自我的内心,但我的科学建议来自大脑,要治理国家,两者都必不可少。”

此处的科学革命指的是他彻底的经济改革计划。

哥伦比亚大约有一半的出口收入都依赖于化石燃料,但佩特罗主张禁止石油勘探、露天开采和水力压裂法,想要改变哥伦比亚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转而专注于制造业和农业。他还打算向哥伦比亚最富有的4000人征收财富税,整体税改计划是每年至少筹集100亿美元,并将税收用于免费高等教育、保证社会公平和平衡财政赤字。

“三战上岸”,他是哥伦比亚的答案吗?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9日,哥伦比亚波哥大,左翼竞选联盟“哥伦比亚历史公约联盟”候选人古斯塔沃·佩特罗参加哥伦比亚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图/IC photo

对于佩特罗的支持者而言,这份改革计划让他们看到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希望,但哥伦比亚商界人士却没这么高兴。《金融时报》指出,佩特罗激进的经济改革计划吓坏了投资者。

“短期内,哥伦比亚的资产将出现波动。”控制风险咨询公司副主任阿尼•德拉•昆塔纳(Ani de la Quintana)表示,显然哥伦比亚货币比索和市场将做出负面反应,可能还会看到大量的资本从哥伦比亚外逃。从中期来看,穆迪、惠誉等信用评级机构可能会下调哥伦比亚的评级。

长期从事拉美外贸生意的哥伦比亚人埃德加也对佩特罗的经济改革怀有疑虑。埃德加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他担心一旦改革施行,这或在经济领域导致包括比索大幅贬值等其他灾难性后果。

退一步来看,具体政策效果另当别论,佩特罗在政策实施环节就面临不小的阻碍。

在今年3月举行的哥伦比亚国会选举中,佩特罗领导的“哥伦比亚历史公约联盟”在参众两院获得的议席数都在总数的17%左右。新华社指出,这意味着佩特罗落实竞选承诺将面临不小阻力,他上任后亟须凝聚国内各派系共识,减少党派对立。

除经济问题外,新华社指出,哥伦比亚社会安全形势严峻。武装组织冲突多发,贩毒团伙甚至对哥部分领土拥有事实上的控制权。如何进一步推进国内和平进程、改善社会安全环境,对佩特罗来说也是任重道远。

微妙变化

佩特罗的上台也给美国与哥伦比亚的关系添上了一丝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认为哥伦比亚是其在该地区最重要、最稳定的盟友。美国总统拜登还称,哥伦比亚是西半球民主的“基石”。《时代》杂志指出,以往的哥伦比亚总统大多都有美国留学经历,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重返哥伦比亚政坛后,这些总统还在其任期内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而佩特罗的获胜,打破了这一模式。

不只是出身迥异,佩特罗还对以往政府领导下的美哥合作表示不满。佩特罗认为,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和哥伦比亚反毒品政策无疑是失败的,他表示要将今后的反毒品政策重点放在作物替代上。佩特罗还主张修改两国之间的引渡条约。

“或许更令拜登尴尬的是,佩特罗对委内瑞拉的态度。”《时代》写道。

佩特罗在竞选中表示有意与委内瑞拉恢复关系。2019年,美国以委内瑞拉选举不合法为由,否定马杜罗政府的合法性,转而承认反对派领导人瓜伊多为该国临时总统。马杜罗政府随后宣布与美国断交。同年2月,委内瑞拉指责哥伦比亚政府协助美国干涉委内瑞拉内政,宣布与哥伦比亚断交。

在选举前,美国曾表达有意继续与哥伦比亚新政府发展关系。但不少分析人士预测佩特罗就任总统后,美哥之间的关系或变得紧张。江时学表示,从佩特罗的表态来看,未来哥伦比亚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外交政策的独立性,但美国在哥伦比亚的传统势力范围依旧很大,因此哥伦比亚与美国的关系不太可能发生180°的变化。

“三战上岸”,他是哥伦比亚的答案吗?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9日,哥伦比亚波哥大,左翼竞选联盟“哥伦比亚历史公约联盟”候选人古斯塔沃·佩特罗讲话。图/IC photo

算上哥伦比亚,拉丁美洲有6个国家——墨西哥、哥伦比亚、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和智利都在左翼政府统治之下。

看起来拉丁美洲迎来了新一轮左翼执政周期。江时学指出,以1999年查韦斯担任委内瑞拉总统为标志,拉美出现过一次“向左转”,但是,2013年3月查韦斯去世、2016年8月巴西左翼总统罗塞夫被弹劾以及委内瑞拉遭遇的持续多年的“四重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外交危机和社会危机),使拉美左翼陷入了低潮。

江时学补充道,佩特罗的当选似乎说明,拉美左翼又一次东山再起。与上一次左翼浪潮相比,目前拉美的政治光谱中,左的不太左,右的不太右。虽然哥伦比亚大选的结果推动了拉美“向左转”,但这并不意味着拉美会出现彻头彻尾的改变。

不过,同为左翼政府,这也给国家间合作带来了机会。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佩特罗有意与智利和左翼呼声渐起的巴西建立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的进步联盟。江时学分析称,拉美地区有许多区域一体化组织,但很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佩特罗想要建立的联盟组织,预计也未必会有太大的水花。

整体而言,谈及对新政府的执政期待,维哈拉诺说道:“我希望在未来,哥伦比亚能做到平等,不分种族、不分社会地位,人人都能有同样的机会,我期待和平和爱的降临,我对新政府充满信心和希望。”

美好的愿望却碰到了残酷的现实。新华社指出,近两年来随着新冠疫情对拉美地区经济增长造成深远影响,拉美正处于一个社会矛盾加剧、政治波动加大的阶段。目前拉美国家普遍面临疫情反复和经济下滑的双重考验,无论左翼还是右翼政党执政,都可能难以完全满足选民的期待与诉求。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 陈静 校对 吴兴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