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国想租借香港100年,清政府咬定99年,一年之差究竟是为何?

作者:真诚历史漫谈

1793年,英国派出了伯爵马戛尔尼作为外交官访华,向当时的中国皇帝乾隆,提出了友好交流互通往来的请求,乾隆皇帝极为傲慢地表示了拒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标志着开放强国的最后时机被近乎荒谬地错过。

英国想租借香港100年,清政府咬定99年,一年之差究竟是为何?

乾隆皇帝拒绝了两国友好通商的往来,沉醉在天朝上国的幻梦之中,一味固守着“闭关锁国”的策略,而当时的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下,资本主义开始迅速发展,在资本的推动下,对于中国的商品倾销显得极有必要。

英国想租借香港100年,清政府咬定99年,一年之差究竟是为何?

于是英国在资本的需求推动下,在思想因素与军事因素都已经不存在阻力的情况下,在1840年的时候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并且很快就取得了胜利,逼迫中国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当年无力保全的清政府忍痛将英国割让了出去,还承担了巨额的赔偿。当时清朝于英国政府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征讨,对于香港,英国是志在必得,甚至一口气提出了一百年的租借时期。

英国想租借香港100年,清政府咬定99年,一年之差究竟是为何?

对于这些条款,清政府更多的是无能为力,他没有足够的筹码和英军对峙于谈判,议论多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租借地时期能够短一些,短多少?一年。清政府当时的意思是,你要是租99年没问题,但是100年,那绝对不行。很多人不禁要问了,反正虱子多了不怕痒,一百年和99年有啥区别么?你要砍也多砍点么。

英国想租借香港100年,清政府咬定99年,一年之差究竟是为何?

这个小小的插曲究竟有何奥妙呢?这相差一年又有何秘密呢?原来当时在国际上在有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某个地方被占据了100年以上,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占据的,那它就可以对被占据土地拥有正式的领土主权了。

英国想租借香港100年,清政府咬定99年,一年之差究竟是为何?

也正是因为英国对自己是信心满满,觉得99年和100年相差不了多少,就算是到了99年之后,说不定大陆还没能力击败英国,到时继续“续租”就行了。好在清政府看透了其中的“伎俩”,若是真的答应了英国的要求,香港归属了英国的话,这对大陆来说将会是多大的损失!不得不感叹,英国的算盘是真的打得好,如果真的归属英国,恐怕建国之后真的想要回归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