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觉醒年代为什么叫做觉醒年代?上篇

作者:铭察历史

让我们来看看1915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当时的清政府是如何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

先来看一下那时闭关锁国的封建王朝清政府在外国势力的侵略下,为求自保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与外国势力的勾结:

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被英国侵略军打败之后,被迫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签订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

1843年7月10日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作为《中英江宁条约》的补充。

1844年美,法侵略者也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这时除了和英美法这三国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之后,一些资本主义的小国也纷纷要求和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如葡萄牙,比利时,瑞典,荷兰,西班牙,对此清政府一概应允。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同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而且,它还加剧了中国社会固有的各种矛盾。

随着阶级斗争的日益激化,终于在1851年—1864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曾席卷大半个中国,并以南京为中心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太平天国起义极大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

清政府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组织的湘、淮军和外国侵略者的武力相勾结,共同镇压了这次起义。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清政府又败于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被迫和英法侵略者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中法北京条约》。

在此前后俄国和美国也胁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俄国还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

通过上述这些条约,外国侵略者不仅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更重要的是取得了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各种特权。这些特权的范围极其广泛。从这些特权可以看出,中国不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了。

从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中外反动势力就勾结起来了。

1871年俄国占领了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的伊犁,在十年后1881年由清政府出价九百万卢布赎回。

1876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取得了派英国使员驻居云南,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的权利,将长江流域各省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1894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清政府在同年8月1日正式与日本帝国宣战,甲午战争到1895年3月结束,以清政府失败告终。

1895年4月17日甲午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和日本签订了严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一、清政府承认“朝鲜国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朝鲜原为中国藩属,这一条实际上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二、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以及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三、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四、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船得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搭客载货。(根据《马关条约》,第二年又订立《通商行船条约》,承认日本在华享

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五、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日本在中国制造货物,与进口货物一样,免征一切杂捐,并享受在内地设栈寄存的优待。

1895年11月8日在俄,德,法三国的干涉下,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条约》,用三千万两作为日本退还辽东半岛的报酬。

沙俄首先以干涉还辽有功,向中国索取报酬。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偿付巨额赔款,急需举借外债。而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向中国贷款。经过相互斗争,沙俄联合法国,合计借银一亿两,年息四厘,以海关收入作担保。

1896年,沙俄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规定在必要时俄国军队可以开往中国任何港口;并允许它在东北修筑东清铁路。

沙俄取得修筑东清铁路特权后,又把势力伸进辽东半岛,企图夺取旅顺和大连。

1897年11月,沙俄乘德国强占胶州湾之机,占领旅顺和大连。沙俄对清政府进行欺骗说:“俄国并无夺取中国领土之意,占领旅大,系为保护中国免受德国之侵略。德国军队撤退后,俄国亦立即撤退。”

1898年初,清政府被迫接受德国租借胶州湾等要求后,沙俄则提出租借旅顺、大连湾以及自东清铁路筑一支线“通至黄海”等无理要求。

沙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除采取威胁恫吓手段外,还使用巨款贿赂李鸿章等。

结果李鸿章、张荫桓代表清政府与俄国驻华代办巴甫洛夫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接着莫拉维诺夫和许景澄又续订《旅大租地续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将旅顺租给俄国为军港,大连为商业港,租借期二十五年。允许东清铁路修一条支线通到大连。

此外,沙俄还向清政府提出,俄国在满洲和蒙古有铁路和工业的独占权。这样,整个满洲和蒙古古就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

法国也以干涉还辽有功,向清政府索取报酬。

1895年法国逼迫清政府订立《中法续议商务条款》和《中法续议界务条款》,要求划云南、广东、广西为势力范围。并规定这三省开矿时必须先向法国商人或矿师商办。云南、广西开通商、减税。

而法·国还不满足,又提出要求:

一、中国政府声明海南岛不割与别国;

二、延长龙州铁路,开采两广和云南的矿山,修筑滇越间通商铁路;

三、租借广州湾九十九年,等等。清政府完全应允。

德国也于1895年要求设立天津、汉口两处租界,作为“还辽”的报酬,当时未得结果。

1897年,便借口山东曹州两个德国传教士被杀事件,派海军强占胶州湾。在德国的武力压迫下,清政府和德国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德国强占胶州湾为租借地,租期九十九年;并取得在山东修筑铁路的权利利,沿铁路三十里内的矿藏允许任其开采。这样,整个山东省便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为了划分势力范围,各国除胁迫清政府外,它们之间的争夺,经妥协后达成各种协定。

1896年订立英法协定,规定云南、四川两省一切权利由英,法两国共同享受;

1898年订立英德协定,规定天津到山东省南部的铁路由德国修建,而山东省南部到镇江的铁路,由英国修建;

1899年又订立英俄协定,规定长江流域为主英国的势力范围,而长城以北为俄国的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这种分割势力范围的行动,实际上是在瓜分中国。

在1898年的戊戌政变中清政府逮捕了康广仁、杨深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维新志士,不经审讯就将他们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他同情变法的帝党官僚,或遭囚禁,或被革职,尽予剪除。

1900年爆发了势如燎原的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广大土地上,中国人民自发地掀起了一次反帝国主义的运动——义和团运动。这次运动,虽然被清政府所利用和出卖,最后被帝国主义联军(所谓“八国联军”)镇压下去了。

但是,它给予帝国主义阴谋瓜分中国的打击是沉重的,以致使八国联军头子瓦德西也不得不承认:“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帝国主义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既受到义和团坚决抵抗的教训,又得到清政府对其矢忠矢信的保证,因此它的侵华政策由大规模地直接武装干涉,改变为通过清政府进行间接的统治。

帝国主义既然无法直接瓜分中国,只好继续扶植以西太后(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作为奴役中国和扩大侵略的工具。

帝国主义这种方针的转变,当时被一些人称作“保全主义”。

所谓保全,即保全清朝政府,维持中国形式上的独立,帝国主义可以通过清政府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侵略和渗透,而不必再进行领土的分割,1900年10月16日签订的《英德协定》,大体上反映了帝国主义的这一意图。《协定》认为各国在中国的贸易及其他经济活动,均应遵循“自由开放,毫无差别”的原则,规定“不得利用现时之纷扰在中国获得任何领土利益,其政策应以维持中国领土不使变更为指归”。这一《协定》中的原则,先后得到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赞同。

在帝国主义的“保全主义”下,当时的清政府已是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帝国主义这种方针的转变,以这个长期窃据清政府总税务司的“中国通”英国人赫德说得最为清楚。

“各国于支那问题,大率不外三策,一曰瓜分其土地,二曰变更其皇统,三曰扶植满洲政府。然变更皇统之策,无人足以当之,骤难施行。今日之计,惟有以瓜分为一定之目的,而其达此目的之妙计,则莫如扶植满洲政府,使其代我行令,压制其民。民有起而抗者,则不能得义兵排外之名,而可以叛上之名诛之。我因得安坐以收其实利,此即无形瓜分之手段也。”

1901年9月7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十一国公使签订《辛丑和约》十二条,其主要内容为:

一、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

二、惩办祸首,斩决或革去清政府一批官员的职务;抚恤被害的德公使及日本书记官,派大臣分赴德、日两国谢罪。

三、虐杀外人的城市,停止科举考试五年。

四、下令永禁组织或加入排外团体,违者处死。

五、各省督抚及文武官吏均须切实保护外人,遇有伤害外人事件,不能立时弹压惩办者,革职永不叙用。

六、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在六部之上。

七、划定各国使馆界,不准中国人民居住。使馆区域内,由各国公使管理,并得常驻卫兵保护使馆。

八、将大沽炮台及有碍北京城至海滨间交通的各炮台,一律平毁。

九、由北京至山海关沿线的铁路重要地区,由外国派兵驻守。

从以上各项内容来看,前三项是对清政府的惩罚;第四、五、六项是要清政府强制中国人民永远抚顺帝国主义;第七、八、九项,允许帝国主义铁蹄纵横,甚至中国的首都亦允外兵驻守,其丧权辱国之甚真是无以复加了。

西太后的统治地位由于《辛丑和约》而“保全”下来了。由此,她更懂得了卖国的妙用。

帝国主义推行“保全主义”的结果,使它在中国攫得了巨大的侵略权益。清王朝最后的十年,铁路交通、航海贸易、财政金融、工矿企业,几乎全部操纵在帝国主义手中。至于政治上的控制,文化上的渗透,就更不待言了。

对此,当时有人十分沉痛地分析说:“二十世纪以来,灭国政策,愈出愈奇。土地不必占领,人民不必杀戮,官吏不必驱逐,职业不必侵扰,及其结果,则不占领土地,而吸取土地之精华;不杀戮人民,而灭绝人民之种族;不驱逐官吏,而利用官吏之贪横;不侵扰职业,而暗攫职业之权利。迟之则数十寒暑,早之则十余春秋,万里河山皆他人之殖民地、游牧场矣!”

中国十九世纪在清政府的统治下走向了下坡路,被外国列强侵略瓜分。

下篇讲中国到了二十世纪初国民受到了西方思潮冲击下所觉醒的各种救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