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放荡不羁爱自由,半生都在路上的李白,从哪来的旅游经费?

作者:半杯馊茶

李白的这一生,留下了9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将近一半的诗词歌赋,都和风景名胜地有关。

放荡不羁爱自由,半生都在路上的李白,从哪来的旅游经费?

瀑布

比如,李白曾经跑到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一诗;跑到庐山五老峰,写下了《登庐山五老峰》一诗;跑到洞庭湖,写下了《秋登巴陵望洞庭》;跑到峨眉山,写下了《峨眉山月歌》一诗……

李白诗篇当中涉及到的地点,还有岳阳楼、黄鹤楼、鹦鹉洲、敬亭山和黄山等三山五岳,江河名川。往东,李白去过大海。往北,李白到过幽州。往西南,李白去过夜郎。往南,李白去过九嶷山。往西,李白去过甘肃。

在那个交通不便,出行只有马车的年代,李白为何跑了这么多地方?原因无他,全因为李白爱旅游。在李白62年的生涯当中,25岁开始,“仗剑去国、辞游亲人”。此后37年,李白基本上就没有停止过旅游的步伐。

这不禁让大家产生了一个疑问,李白这么有钱吗?旅游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其实,相对于李白而言,古代还有一个比他更加出名的旅游达人——徐霞客。徐霞客花了30多年,走遍全国20多个省,写下了60多万字的旅游笔记。据考证,徐霞客的旅游经费,大多都是来自于遗产。

放荡不羁爱自由,半生都在路上的李白,从哪来的旅游经费?

徐霞客水墨画

徐霞客的祖辈,在元朝和宋朝时期都在朝廷任有高官。在徐霞客的高祖徐经,即他爷爷的爷爷,虽然没有在朝廷任职,却也曾中过举人。据说,徐经甚至还是唐伯虎的好友。后来,因为考试作弊的事情,徐经被投入大牢。

出狱以后,徐经便将家产分给儿子。其中,有一个叫徐洽的儿子,分得“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七亩”的田地。而这个徐洽,正是徐霞客的曾祖父。所以,即使徐霞客的祖上再能挥霍,到了徐霞客这一代时,也能坐拥万贯家产。

而李白呢?他有这么好的背景吗?李白的家庭背景,虽然没有徐霞客这么好,但是在唐朝时期,他家也是个大户人家。

李白旅游经费来源一:李白老家在剑南道绵州昌明县(今江油莲花乡),这里曾经是著名的盐铁产地。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位泛运盐铁的商人。受此影响,李白的诗篇当中,就有不少演练的场景,如秋浦歌十七首: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虽说古代重农抑商,但是,架不住商人的钱多,这也是里李白够随意出游的资本之一。

放荡不羁爱自由,半生都在路上的李白,从哪来的旅游经费?

人物雕塑

李白旅游经费来源二:李白的几个老婆都非常有钱。李白的后半生,曾经结交过一个叫魏颢的人。此人不仅是李白的好友,还疯狂崇拜李白。

李白死后,他曾经写了一本名为《李翰林集序》的书,他在书中是这样介绍李白四个老婆的:“(李)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男)日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决;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日颇黎,终娶于宗。”

在这段介绍当中,魏颢用了两个“合”字,两个“娶”字。合字,表明并非是正式婚姻。娶,才是正式结婚。不过,严格来讲,用“娶”也不是特别合适。因为在李白两次正式婚姻当中,他都是以入赘的方式,当了上门女婿。

第一次是在安陆,李白被前代相国许圉师招为上门女婿,与许家的一位孙女结为夫妻。第二次婚姻,李白入赘到了唐代宰相宗楚客家,娶了宗楚客的孙女。 作为前后两任宰相的“赘婿”,李白还能缺钱花吗?

也许正是由于不愁吃喝,李白才能放荡不羁爱自由,在旅游前说下,“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的诗篇。在晚年时说下“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的诗篇。

放荡不羁爱自由,半生都在路上的李白,从哪来的旅游经费?

风景名胜

李白25岁出蜀以后,在37年的旅游生涯当中,走遍了206个州县,不仅看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还结下了一众好友。如杜甫、孟浩然和高适等人,都和李白有着非常好的情谊。

不止是文人墨客,李白还结交了不少道教好友。唐朝时期推崇道教,杨玉环就道号太真,《旧唐书·后妃传上·玄宗杨贵妃》记载:“时妃衣道士服,号曰‘太真’。”就连大美人杨贵妃, 也穿道士服装,道教在唐朝的地位可见一斑。

公元725年,刚刚离开蜀地的李白,特意去拜访了司马承祯。当时,后者年近八十,几乎处于隐居状态。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司马承祯赞叹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后来,两人成为了忘年之交。

公元744年,官场失意的李白,携好友杜甫和高适前去阳台观拜访。可来到以后才发现,司马承祯已经去世。站在道观内,李白望着司马成真生前留下的高16尺,长95尺的巨幅山水画后,有感而发,泼墨写下了《上阳台帖》一文: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放荡不羁爱自由,半生都在路上的李白,从哪来的旅游经费?

上阳台帖

而这一幅墨宝,后来也成为了李白唯一的传世真迹。因此,它也显得弥足珍贵。此后的1000多年间,《上阳台帖》先后被宋徽宗和乾隆皇帝等10余位皇家和名仕所珍藏。

清朝灭亡后,《上阳台帖》被溥仪带出了皇宫。后来,溥仪为了维持骄纵奢侈的生活,将《上台帖》变卖。最终,《上阳台帖》被爱国民主人士、著名收藏鉴赏家张伯驹,以6万元的价格购得。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将其捐献给国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为唯一一件存世真品,如果只单纯地放在博物馆里面,就浪费了其巨大的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被重视,众多企业也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精神养料。

以“茅台老酒鉴藏的资深专家”茅友公社为例,其借助10余年的行业经验,匠心打造了自主品牌上阳台酒。听名字也知道,上阳台酒缘起于李白唯一的传世真迹——《上阳台帖》。而我们在品《上阳台帖》时,也不难发现,李白用短短的十余字,将万千气象,藏于笔墨一尺当中。这种专属于李白的精神内核,也正是茅友公社研发上阳台酒时所追求的。

为了更好地传承《上阳台帖》的文化内核,上阳台酒的设计包装,既有唐代文人的风骨,也有宋代雅士的美学。方方正正的瓶体设计,迎面扑来的是一股拙朴的文人之味。可以这么说,上阳台酒,就是属于文化人的酱香。

放荡不羁爱自由,半生都在路上的李白,从哪来的旅游经费?

上阳台酒

从酒体风格上来讲,上阳台酒也如《上阳台帖》一样,纯净无杂质、无杂味。用4个字来形容——酒“净”味“雅”。由此来看,茅友公社不仅仅是想打造一款属于文化人的酒,还想借助上阳台酒,致敬酒中仙人、诗中仙人李白,让《上阳台帖》的文化内核,在传统的地方,发挥新的光彩。

#喝点好的还有文化的# #上阳台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