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坚持抄书,最近抄了一首晏殊的《浣溪沙》,想象中的晏殊就是个文采飞扬,好酒好女人的花花公子,或者说喜欢欢天酒地的、卖弄文采的官场老油子呢,因为读他的诗词,不是在喝酒听曲就是在喝酒听曲的路上。

那么,真实的晏殊是不是这样的呢?晏殊又有什么轶事典故呢?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于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少年学霸
晏殊从小聪明好学,5岁就能诗善词,被称作神童,远近闻名。
14岁被荐举参加殿试,和来自各地的数千名考生同时入殿参加考试。考试的第一天,晏殊就提前交了卷,因为提前交卷,皇帝看了答题也很满意,就记住了这个14岁的考生了。
过了两天,又进行诗、赋、论的考试,当晏殊低头一看题目就愣住了,因为这些题目都太熟悉了,自己练习的时候都练习过。晏殊并没有因为押中了题而高兴,反而直接启奏皇帝道:“这些题我都曾经做过,请给我换其它题来测试吧”。皇帝曰:”准奏!“
通过这件事,晏殊的真诚与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赞赏,殿试后直接就封了小晏殊一个小官,授其秘书省正事,留秘阁读书深造。
别的官员出去游山玩水、花天酒地,晏殊在家勤奋读书,因此得到了皇帝的重任。
在北宋那个时候,太平盛世,政通人和,容许官员游山玩水,饮酒作乐。所以,大部分官员在放假的时候,都去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去了,而这个时候,皇帝突然好奇小晏殊在干什么,是不是也是和大部分官员一样在饮酒作乐?就派手下去暗地里调查一番。
几天后,去调查的手下回来告诉皇帝,晏殊哪里也没去,只是在家一边读书写字,一边给家里的兄弟们讲课。皇帝听后大受感动,就决定对晏殊提拔重用。
当皇帝见到晏殊时,问:”知道我为什么提拔你吗?“
晏殊回答说:”不知道“
皇帝说:”最近听说,朝廷大臣们都去游山玩水、饮酒作乐,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你在家勤奋读书,像你这样忠厚谨慎,勤奋好学的人,就应该提拔重用“
晏殊听后急忙回答:”皇上,我并不是不想出去玩,其实,我可羡慕那些出去游山玩水、聚餐饮酒的人了,只是,我家里穷啊,没有钱出去玩呀,故只能在家闭门读书了“
皇帝听后并没有生气,相反,更加欣赏晏殊的诚实和人品了,更加确信对晏殊的提拔重用是对的。
其实从晏殊的诗词里也能看出来,他确实喜欢游山玩水、饮酒作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听曲饮酒,还是去年的老地方,夕阳西下了还在感慨不知道啥时候结束呢。
当然真实的晏殊,不仅是著名的词人、诗人、散文家,还是著名的政治家
一门双宰相,不仅自己当过宰相,自己的女婿后来也当过宰相。可见,晏殊不仅自己优秀,还有一双慧眼,发现人才的慧眼。他唯贤是举,范仲淹、孔道辅、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经他栽培、荐引,都得到重用。韩琦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
重视教育的人,都是大度贤能的人
晏殊在被贬,改任应天府后,重视书院的发展,大力扶持应天府学院,力邀范仲淹到书院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才。该书院(又称“睢阳书院”)与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称宋初四大书院。这是自五代以来,学校屡遭禁废后,由晏殊开创大办教育之先河。
这就是真性情的晏殊,写得了散文,赋得了诗词,当得了宰相,发现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