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拜偈杨子荣烈士墓和走访威虎山城(六、七、八部分)

作者:安得庄
拜偈杨子荣烈士墓和走访威虎山城(六、七、八部分)

姜松岩

六、造访神河庙我从夹皮沟村出来后,沿着山路标牌向神河庙走去。大约走了300多米远,我从松树林缝隙处看到了一片青砖院墙、红色廊柱和门窗、带大屋顶式的寺庙,这可能就是神河庙了。我脑海中顿时闪现出假定河道人——大特务、凶神恶煞宋宝森的罪恶面孔。头皮直觉得发炸,心中有些犹豫是否进去。进去有些害怕,不进去有些怕事后再后悔,我心一横就昂然挺胸走进了这片寺庙。只见山门上方书写着一块“神河庙”牌匾,走进庙院后见到院里有几处庙宇,正殿是观音殿(小说里称地藏王菩萨殿),左右两侧是赏善司和罚恶司,后院是玉皇殿、元君殿和财神殿,门两侧的门柱上都雕刻着写有道教内容的楹联。庙宇里面的摆设如小鬼判官,黑白无常,呲牙咧嘴,阴森恐怖我不敢细看,我首先看到观音殿门前站着两个男人,一个是四七八岁左右的道士,一个是50岁左右的普通人。普通人张口询问我:“这位先生是从哪里来,烧柱香好吗,求个吉利。”说罢顺手取香,让我到香炉中去烧香。我忙解释说:“我一不信神、二不信教,只信仰共产主义。”那位道士一听我的话便说:“我听明白了,这位先生是党员,国家干部。”我机警的问道:你怎么知道我的身份呢?”他回答说:“从你的言谈举止和貌相穿戴看,你就不是凡人。”我开始保持沉默,恐怕言多必有失。他自言自语地说:“凡是到我庙上来的人,都要烧香磕头求吉利,有些干部也来烧香求神算卦,但像你这样正统的干部还真少见。”站在旁边的那个人又怂恿我烧香,我表示不烧,他脸上显出不悦。他询问我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干部,我告诉他是政法干部,专门从事打击邪教工作的。那位道士听我这么一说,连忙涌经说道:“善哉、善哉,怪不得先生不信教、不信神呢,原来是反对信教的,不见不怪。”我立即纠正道:“我们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明确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对正教予以支持和保护,但对从事邪教活动的必须严厉打击。比如说,当年这座寺庙里的定河师父(名韩荣华)就是一位好慈善家,我们地下党还曾经保护过他的,可惜他后来被潜逃到这里的日本特务宋宝森给杀害了。但宋宝森最终没有逃出人民的手心,被政府严惩不贷了。”道士连连称是,并希望政府多多支持合法宗教,对邪教要坚决打击取缔。我表示一定努力做到,他手捋胡须仰头笑了。我见他高兴了,趁机问他原来的神河庙的具体位置,现在还有么?他告诉我原来的神河庙位于二道河子,离这里大约有一百多里地,因海林市政府修建莲花湖水电站已被水淹没了。这样当地政府把神河庙迁移到此地,规模没有原来的大了,仿造的就是不如原来的好,但是当地政府能做到这点就很不错了。我提出与他合张影,他说道人不与别人一同照相。我说给你单独照,他也不肯照。我与他们告别后往门外走,他往后院走,我趁他不注意,掏出相机将他的背影和寺庙一同拍了下来,历史证明我曾到过著名的“神河庙。”走出神河庙我如释重负长长呼出一口气,总算幸运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之事。否则,我今天还能走出来吗?我真是吃了豹子胆了。

七、邂逅杨子荣牺牲地我继续沿着蜿蜒的山路向西北方向走,路牌上标明若再向前走就是杨子荣烈士牺牲地。我心中一震加快了脚步,我总算要看到杨子荣的殉难地了。这时,小路变的狭窄了,路面是用油渣拌合碎石铺装的,还算比较好走。小路两侧是参天的松树,直径都在30~40多公分。用双臂合拢不过来的大松树几乎没有了,可能前些年被林业工人采伐光了。走在这里真有些像当年杨子荣骑着青鬃马打虎上山,说上几句土匪黑话的“无间道”感觉。等我走下山坡又爬上山坡,我发现岔道的右前方有一个木刻楞白桦小棚子。棚子门右侧挂着一块杨子荣半身俏像,门前矗立着杨子荣半身塑像。我走进棚子里一看,里面只有一个地铺,看来是当年土匪睡觉的地方。墙上挂着两幅用喷绘做成的杨子荣追剿郑三炮、丁焕章(即丁疤瘌眼)的画像及说明。证明当年杨子荣在此地与郑三炮等匪徒遭遇而被小匪徒孟同春(即孟老三)用99步枪击中心脏壮烈牺牲。残匪除孟老三一人逃脱外,其余全被小分队歼灭。孟老三在“文革”期间被当地群众深挖出来,认定是杀害杨子荣的凶手,群众坚决要求县公安局将其逮捕判处死刑。是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来函,说明情况才没有叛处死刑。后来此人被管制劳动多年,前些年才死去。我站在杨子荣塑像前致哀,用手抚摸着门框喃喃的说:“子荣同志,我又赶到这里看望您来了,当年您因手枪枪机冻结打不响,而被土匪抢先一步开枪夺去您的生命。如果您当时有我们当代军人使用的54式手枪,您就不会过早的离开您的战友们,离开这个世界的。八、独闯威虎厅瞻仰完杨子荣遇难地,我返身向路标所指的威虎厅方向走。我边走边想,威虎厅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今天非要入虎穴看个明白不可,总算达到此行的目的吧!等我向前走了一段路,拐过一个山嘴子时,我发现左前方有一片人造礁石。有三四米高,10多米长像假山一样。我没太在意,猛劲向前走来到一洼沟里。这里有两栋白桦木刻楞大房子也都坍塌了,我以为这就是威虎厅了,想走上前去看个究竟。我顺着木头缝隙往里一看什么也没有,不像威虎厅。我想威虎厅不至于这么简单吧,我有些后悔若带一个解说员上来就好了,不至于莽莽撞撞走瞎道,听一听解说还有味道。我发现对面山坡上还有一栋房子,便快步爬上山坡。来到房前一看,房东头立着一块大礁石,上面镌刻着“威虎厅”三个红色大字,旁边站着一只用水泥拌和胶剂雕塑成的东北虎。我走进房子里一看,对面墙壁上挂着一块黑牌匾,上面用繁体字书写着“威虎厅”三个遒劲的大字,看笔体,写字的人很有文化底蕴。牌匾下面是一个如同坑道式的堑壕,有一道红漆铁门紧锁着。我走出去向周围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房子南侧有一片人工制作的红褐色大礁石,上面长了一些杂草和小杂树。我猜想这下面很可能就是威虎厅了吧,等一等是否有来人再说。我又重新转回到房子正门,门左侧有一木牌介绍威虎厅是依照曲波同志所描写的场景复原的。大厅里面设有杨子荣和座山雕、八大金刚、小炉匠栾平等人的塑像。当年杨子荣就是在这里利用百鸡宴活捉座山雕的。并着重说明这是一个典型地道的“胡子窝”,当你进去观看后一定会毛骨怵然,魂不守舍。看到这里,我顿时觉得头发立了起来,后背冒冷汗,浑身打寒噤。不一会,忽然听到山前有人说话声。我一想,可能是山下上来人了。我便耐心等起来。不到3分钟,从东山坡上跑过来两名男青年,一名着警察装,25岁左右。另一名着迷彩服,30多岁。他俩跑到我跟前气喘吁吁的询问我:“是你自己上来的,你是什么地方人?你胆子真大,自己上山不害怕吗?”我先用土匪黑话与他俩开玩笑,然后告诉他们我是从哈尔滨来,黑河市人,慕名专程来拜谒杨子荣烈士陵园和威虎山城的,若没有胆量敢闯威虎山吗!他俩见我是远道而来的贵客,又对《林海雪原》这么内行,便与我亲切交谈起来。我这才了解到他俩是影视城的经保人员和林业管护员,在一小时之前,我因独自上山,没人陪同,解说员也没来。影视城老板听说后怕我出什么事,把他俩批评了,便撵他们俩上来陪同我来了,后面还跟来一名女解说员。稍等片刻,女解说员也来到这里,这两名男青年向她讲了我的来意。她笑着说:鉴于你从这么大老远的地方独自来看杨子荣烈士陵园和威虎山城,精神太可佳了。只要你愿意看,我一定让你看个够,只要你别害怕就行。”我心想,你一个女同志都不怕,我怕什么。她进入堑壕打开威虎厅大铁门,打亮电灯后召唤我进去,两名男青年也随同我一起进入了威虎厅。进入威虎厅仔细一看,威虎厅果然是依照小说和舞台样式设计复原的。

拜偈杨子荣烈士墓和走访威虎山城(六、七、八部分)

在电灯的照射下,威虎厅棚顶上挂着几碗野猪油灯,墙壁上也吊着忽明忽暗像鬼火幽灵一样的几碗野猪油灯,地中央有一个石头砌垒的锅灶,是当年座山雕过六十大寿吃百鸡宴用的。这些灯火苗都是用电照亮的,十分逼真。大厅东侧高处是座山雕的座位,座位椅背上方有一只凶恶的老雕,两只眼睛贼碌碌的盯着大厅内的每一个人,仿佛一下子飞扑下来用弯弯的爪子抓住你。然后再用弯弯的尖嘴叨去你的眼睛或脸腮上的肉。人物与小说介绍的基本相同。坐在太师椅子上的座山雕正要逃跑,被杨子荣用手枪顶住了光光的秃脑壳,好似杨子荣在大声高喊:“座山雕,你跑不了啦。”大厅的一圈站着八大金刚和栾平,我几乎都能一一辨认出来。

拜偈杨子荣烈士墓和走访威虎山城(六、七、八部分)

我一看这些反动人物都是用水泥拌和特种胶剂雕塑成的,既逼真、又夸张;既狰狞、又可恶;既滑稽、又荒诞。真不知艺术家当时是怎么想象设计出来的。八大金刚之一的匪连长是个大酒包,头上歪戴着伪警察大檐帽,两手各拎着一个酒坛子,瞪着蛤蟆眼珠子,鼓着腮帮子,腆着大肚皮,一副贪吃相。我照他屁股上踢了一脚,骂道:“你这个大酒鬼,贪杯不要命的家伙,小心吃枪子”。我走到大麻子参谋长跟前怒骂道:“你这个混世魔王,一辈子烧杀抢掠,在二道河桥头袭击小火车,迫使我们的小高波壮烈牺牲,今天我替他们报仇来了。”伸手扇了他两个耳光子,解说员和两名青年看到我的举止后忍俊不止。看到小炉匠栾平站在墙根的受气样,我骂道:“你这个甘愿戴绿帽子的乌龟蛋,杨子荣早把你枪毙了,怎么又活了过来,今天我代表人民再正法你一回,死去吧”。说罢,我用右手比做手枪,照着他的脑袋比划了一下。八大金刚之一的副官长手握着枪紧贴在墙壁上,目光斜视着杨子荣,看到杨子荣的举止后有些目瞪口呆。在大厅西侧门口,是八大金刚之一的塌鼻梁,一步一跟头的从外边跑进来,鼻子一瓮瓮“坏了!共军来了!”并向门口开枪。这七个金刚一起向门口跑,结果被小分队用冲锋枪一下子扫倒了五个。经过激战,一场战斗不到20分钟就胜利结束了。然后才是小分队会师百鸡宴,欢庆胜利的若干情节。小说描写的情节尽管是非常惊险,扣人心弦的。但实际上,威虎山上根本没有阴森的威虎厅,也没有什么九群二十七地堡。只有一个位于东山坡上,四面依山,下有泉眼,用圆木杆搭起的半地下马架子窝铺。里面能容纳二三十个人,座山雕等25名匪徒就藏匿在这里。杨子荣等“五虎将”侦察员化装成吴三虎的逃兵,忍饥挨冻半个月才进入威虎山,声称要到吉林避难路经此地,并让座山雕带路。机智的获取了座山雕的信任,将其押下山来被擒获。为此,杨子荣被牡丹江军区荣记三大功,授予他“侦察英雄”称号。半个月后杨子荣在最后的剿匪作战中牺牲,他所带过的侦察排被牡丹江军区命名为“杨子荣排”。1947年7月,“杨子荣排”随二团被合编到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即后来著名的第38军112师),先后参加了秋、冬季攻势,四平、辽沈、平津战役,横扫江南;然后又凯旋东北跨过鸭绿江,血洒汉江两岸,打出了威名天下扬的“万岁军”美名;80年代初中期,第38军又奉命抽调部分团队参加了南疆自卫还击作战,再立新功。“杨子荣排”又被中央军委重新命名为“英雄侦察连”。他们在八布河边洒酒祭奠,告慰他们长眠在北国林海雪原中的老排长杨子荣,英雄的旗帜愈加光彩照人,鲜艳夺目。他们把反映在云南前线侦察作战连战连捷、再获“英雄侦察连”称号的照片和实物送到了海林市杨子荣烈士纪念馆展览,告诉前来参观的人们,侦察英雄杨子荣的事业后继有人。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被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回部队授予上校军衔,到海南岛体验军旅生活,1963年6月返回海林县一次,寻找高波墓地未果,给杨子荣扫墓后回北京,1965年再回铁道部工业总局工作。

拜偈杨子荣烈士墓和走访威虎山城(六、七、八部分)

曲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