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作者:放开那历史

1967年的某一天,北京卫戍区召开了一场意义特殊的会议,此次参加会议的人员多为高级将领,而彼时已经身无职务的彭老总,也是参加此次会议的一员。

当时,会议进行到一半,所有人决定先行休息,彭老总近日来疲惫不堪,也决定休息片刻,于是便独自走到小礼堂旁边的树下闭目养神。

正休息时,彭老总察觉到似乎有人朝着自己的方向走来,他睁开眼正欲仔细查看时,却发现那人已经冲到了自己面前。

“彭德怀,还认得我吗?”

“啪!”

还未来得及应声,一记声音清脆的耳光便落在了彭老总的脸上,彭老总诧异,眼前这人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对自己动手,这是什么道理?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彭老总概述图)

此番动静也惊动了其他的干部和将领,霎时间,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众人见彭德怀似乎和什么人发生了肢体冲突,便立马上前调解矛盾,在此过程中有人发现:打彭老总耳光的那个人,竟然是一个开国少将。

这个开国少将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敢当众打彭老总的耳光?

这件事性质如此恶劣,事态的后续发展又是怎么样的呢,这个少将最终受到惩处了吗?

【厥功至伟,却因彭总一句话被调离】

这个开国少将名叫李钟奇,原名李连芳。

想要搞清楚为什么彭老总会被他莫名掌掴,就得先了解李钟奇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彭老总的“恩怨情仇”。

1913年12月13日,李钟奇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的一个小村子里,家庭条件算不上特别富裕,可即便如此,他的家人也还是省吃俭用,努力供他读书。

李钟奇没有辜负父母的栽培和付出,自幼刻苦学习,并且立志要投身革命事业,好好做出一番成绩。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李钟奇老照片)

正是凭借自身的努力,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忱,李钟奇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博得了大放异彩的机会。

1931年9月18日,历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件”爆发,面对突然爆发的革命事件,李钟奇义无反顾,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抗日义勇军,同日本侵略者作顽强斗争。

1932年,李钟奇率兵突袭日军军营,他奋勇当先、冲锋陷阵,但在这次突袭行动中,他被一颗子弹径直打穿大腿,腿上的大动脉差点都被打穿。

可是,为了不拖累战友、影响战局,李钟奇拒绝就医,硬生生地用手将子弹给挤了出来,而在整个过程中,他愣是没有发出一丁点喊叫声。

李钟奇这钢铁般的意志力,非常人所能及,而他对革命的奉献,可不仅限于率兵作战:李钟奇曾经从事过地下工作,多次为红军购买通讯、医疗方面的器械用品,多次解决了红军的后勤支援问题,可谓功不可没。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然而,东北抗日战争并不是他人生里最辉煌的事迹,这只是他革命事业生涯的开始。

1936年10月1日,李钟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山城堡战斗、平型关战役、解放战争等多场战役,多次为革命和组织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功绩显赫,李钟奇得到了革命组织的关注。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李钟奇因为曾经的功绩,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钟奇出身农村,却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最终跻身开国少将行列,如此辉煌荣耀加身,也算得上光宗耀祖了。

可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革命人才,为什么后来会对彭老总动手呢?

细细想来,李钟奇和彭老总“恩怨矛盾”的开端,还得追溯到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由于政治和社会大环境的缘故,彼时的训练总监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对立意见——即针对“如何提高军队训练效果、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和学习苏联经验”问题的两种不同态度。

第一种意见是“反对教条主义”——毛主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所以始终坚持贯彻第一种意见,而林彪元帅和彭老总都是“反对教条主义”的拥护者。

第二种意见是“反对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以萧克为首的一众人都是第二种意见的拥护者,而李钟奇也是其中一员。

持两种不同意见的“派系”,在抗衡斗争了两年以后,林彪元帅向毛主席提出建议,希望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展开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

毛主席经过一番思索后表示赞同,并且让彭德怀对大会内容进行总结和决议,而彭老总对这个决定既欣喜又欣慰。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彭老总照片)

其实,彭老总早就发现,以萧克为首的不少军官,深陷教条主义、形式主义无法自拔,整日里不想着好好干工作,尽做一些表面功夫。

彭老总是个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人,所以对待这一类人,他向来是嗤之以鼻,为了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彭老总曾经连续召开了多次国防部会议,并在会议上批评了不少存在问题的官员,而李钟奇也是受批评的其中一员。

早年的李钟奇家庭条件贫苦,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后来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如今的非凡成就,若说他想要松懈下来,“享受一番”,那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生活可以做表面功夫,对待工作却不能如此。

如果这些官员的“个人主义”思想,可能会影响到工作态度,甚至影响到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那么,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彭老总自然不会允许。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彭老总照片)

于是,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彭老总对于这个持续了两年之久的问题,做出了正式总结,即保持“反对教条主义”的态度,同“反对经验主义和保守主义”的干部展开斗争。

最终,受军委扩大会议结果的影响,训练总监部解散,多人被降级降职,“个人主义”倾向开始显现的李钟奇,自然也在调离行列之中。

至此,李钟奇被撤职,调离北京,到了地方当军副参谋长。

【彭德怀跌落谷底,李钟奇伺机报复】

被调往地方后的李钟奇,整日里愤愤不平,他认为是彭德怀针对自己,所以才毁了自己的前途,于是便记恨上了彭老总。

但实际上,这次军委扩大会议的结果,是为了解决当时“教条主义”横行的现象,并非针对他一个人。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图为网络素材)

彭老总过往跟李钟奇没有什么接触,甚至都不认识他这个人,怎么可能会针对自己的下属?

而且彭老总的性格向来直来直去,如此直爽坦率、开口见胆的一个人,自然不会也不屑做出刻意打压谁的事情。

说实话,李钟奇对彭德怀的恨意来得莫名其妙,但李钟奇也是个耿直的“老实人”,或许是因为一时钻了牛角尖,所以愣是想不通这一点吧。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这个念头,才间接引发了后来的“掌掴事件”。

李钟奇被调到地方后,心里就两个打算:一是赶紧做出成绩,继续向上爬,二是希望彭德怀栽跟头,伺机报复彭德怀。

“报复”彭老总?彭德怀身为开国元帅,又是自己的上级,身份地位皆在自己之上,而且当中还隔了好几个级别,李钟奇又怎么会有机会报复对方呢?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李钟奇概述图)

世事无常,这一点在李钟奇身上得到了印证,同样,也在后来的彭老总身上得到了印证,报复彭老总的机会,很快就让李钟奇等到了。

1967年9月1日,李钟奇前往北京卫戍区,参加一场特殊会议,在会议召开途中,李钟奇无意间瞟到了那个让自己“心心念念”的人。

“那不是彭德怀吗?竟然在这儿遇见他了?”李钟奇先是一阵惊讶,随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此时的彭老总,由于政治原因,被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甚至承担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

他认为彭德怀如今境地尴尬,觉得自己报复的机会终于来了。

李钟奇认为:彭老总如今“落难”了,谁都可以上前“踩一脚”,就算打了他,也不会受到什么惩处。

但他未曾想过,自己的这个举动,不仅是对昔日上级的不尊重,还是对自己军人身份的亵渎,他甚至都没想过,自己的举动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和后果。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图为网络素材)

其实,李钟奇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他的格局和眼界,他始终认为是彭德怀致使自己被“贬官”,却不承想,彭老总也是出于好意,为了矫正不良风气——他甚至从来都没有意识到,问题是否出在自己身上。

只不过,情绪“上头”的时候,谁能顾得了那么多呢?

会议中场休息期间,他找到在小礼堂外闭目休息的彭德怀,“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此时的李钟奇什么都不管不顾,如同莽夫一般,直接冲上前去给了彭老总两耳光。

这场“荒唐的闹剧”,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和重视,虽然当时有很多人对李钟奇的举动有所不满,但碍于彭老总当时的特殊情况,加之李钟奇开国少将的身份,一时间,李钟奇并没有受到组织的处理。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李钟奇旧照)

李钟奇自以为“大仇得报”,沾沾自喜,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一时冲动的荒唐行径,会给他今后的人生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止步少将再无进益,晚年离休病逝】

北京军区得知了这件事后,认为李钟奇行为性质恶劣,虽然彭老总彼时情况特殊,但面对此类恶性事件,北京军区也没有选择纵容。

于是,彼时刚刚接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吴忠将军,在经过慎重思考后,决定给予李钟奇公开通报批评,并且对其严厉批评,同时进行深刻检讨。

写了检讨,受了批评,但是并没有实质性的处罚,李钟奇觉得自己所受的惩处也到此为止了,但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李钟奇的军衔和职务都没有再进一步。

直至1982年,资历深厚、功劳匪浅的李钟奇,离开部队离休时,也仅仅只有个少将军衔。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虽然没有受到处罚,但“晋升之路”也就此葬送,甚至因为郁郁不得志而选择早早离休,或许,这也是组织对他的“变相惩罚”吧。

有人觉得,是彭老总借机报复,背地里给他使绊子,所以李钟奇的职务才再无进益,其实,这种可能性基本上不可能存在。

正如之前所说,彭老总高风亮节,性格直率,根本不会在背地里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如果说有人“针对”李钟奇的话,那或许是因为,组织觉得他这个人爱记仇又心胸狭窄,此后又借机奚落、掌掴上级,所以不愿意让他担任重要职务。

离休后的李钟奇,晚年生活平淡,于2003年1月1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书本上的李钟奇介绍)

试想一下,李钟奇跻身开国少将,功劳显赫,论其功绩完全有机会更上一层楼。

但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因为一场无谓的“误会”,便对曾经的上级动手,最终也间接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不得不说,实在是可惜。

结语:

客观来讲,李钟奇这个人一生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其卓越的功绩不可否定。

但由于环境局势和个人性格原因,导致误会了彭老总,始终存有图谋,还在对方落难的时候落井下石,伺机报复,这件事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李钟奇这个人的性格存在瑕疵。

反观彭老总,高风亮节,即便被不认识的下属掌掴,事后也并没有太计较,更不予追究,将二者的言行做一个对比,就能看出不少问题。

彭老总落难,一开国少将当众打了他两巴掌,事情最终如何处理的?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但如李钟奇这样,因为个人的错误迁怒他人,甚至伺机报复的军人,实乃品行不端。

李钟奇身为将军,却心胸狭隘,记仇多年,掌掴彭老总的行为,其本质是侮辱上级,实在是有辱军人之风。

李钟奇本可以成为千古流芳的革命英雄,却因为自己强烈的报复心,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无奈和惋惜。

参考资料:

《彭德怀全传》第六篇第四节:倡以我为主-“为何将军掴元帅耳光”

“中共北京市怀柔区委员会”官网:《党史人物-李钟奇》

百度词条:李钟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