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蒙古人的「白月节」怎么过?有什么美味佳肴?有什么风俗?

作者:油兔一号
蒙古人的「白月节」怎么过?有什么美味佳肴?有什么风俗?

蒙古「白月节」其实是依据藏历法计算的大年初一,日期通常与汉族农历的春节同日(或隔日),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蒙古族为了筹备「白月节」的过年氛围与特色年菜。

水煮全羊

蒙古族是以肉类为主食,尤以牛、羊、马、骆驼等牲畜为主,其中以羊肉最常食用,并以绵羊肉最受喜爱,所以带着肥厚脂肪尾巴的水煮全(绵)羊肉,自然成为「白月节」必备的应景「年菜」做为招待「走春拜年」的迎宾年菜。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蒙古人而言,绵羊肉的肥肉夹层和由脂肪堆积的「羊尾巴」,格外具有其他肉类所无可比拟的口感与鲜美,成为大家心中公认的「天下第一味」。

待宰羔羊

初见蒙古人的宰羊手法真是令我永生难忘,因为惊讶的不仅是利落的宰杀技巧,更是待宰羔羊的「沉默」反应;先将羊四脚朝天压制在地,然后再用类似水果刀的小刀,直接在羊腹划开一道拳头大小的切口,而待宰绵羊却只是圆睁双眼,默不哼声,不见丝毫垂死前挣扎与反抗,见此情景让我终于明白「待宰羔羊」的真实涵义。

然后迅速经由切口将手臂探入羊体背部深处,熟练地以食指与拇指掐断大动脉之后,经过不到五分钟时间,羊便会断气窒息,最后再进行开膛破肚的剥皮取肉动作,如此的宰杀方式不会造成血流满地的场景,同时可以让所有血液汇聚于羊肚内,最后甚至方便用水瓢将鲜血勺出,一滴血也不致外流浪费,而且也不会让羊体沾染血渍,影响日后出售的羊毛卖相。

整只羊体除了胆囊没有用处之外,其他包括:角、蹄、皮毛等部位皆有实用价值,而羊头更被人视为美味珍馐,尤其是两颗羊眼晴的周边部位,至于其他臟器(包括隔膜与脂肪)也成为「羊下水」的重要食材,而羊血则用来灌肠并烹煮成「羊血肠」食用;对于蒙古族而言,羊体的所有部位都是珍宝,没有一处可谓是多余可弃的部分。

面包高塔

蒙古人的「白月节」怎么过?有什么美味佳肴?有什么风俗?

一种用油炸长条状麵包所堆积而成的迎宾「面包塔」,其叠放高度必须依据家中长辈年龄而定,一般分为三、五、七、九层的堆叠型制,例如家中最年长者的年龄若介于50至70岁之间,「面包塔」通常则以五层的高度为基准,而其他年龄层就会以五层塔高相应增减堆叠。

「面包塔」每层是以6个长型面包相互交错围成圆圈,经过不断堆叠增高之后,最上层则以类似「月饼」形状与口感的饼品收尾,并在其上摆放一块黄奶油,再辅以方糖或干奶酪与乳制品及西式糖果加以点缀,方便宾客随手拿取食用。

这座「面包塔」成为蒙古族过节或举办宴席之时,绝不可缺少的迎宾象征与必备礼数。

奶茶奶酒

初尝蒙古奶茶和马奶酒的经验令人难忘,因为那种口感完全颠覆我的嗅觉与味觉,彻底打翻我对奶茶和奶酒抱持着「甜甜香香」的梦幻滋味;原来蒙古奶茶是「咸的」,而马奶酒竟是「酸的」,回想我第一次喝下那种带着浮油口感的咸奶茶与发酵过后的酸奶酒,当时需要冒险犯难的勇气才能一口「吞下」。

不过慢慢的,我竟也逐渐喜欢品尝蒙古奶茶与马奶酒的特殊味道,同时也能进一步体会成吉思汗大军每当克敌得胜之后,必当逛饮马奶酒大肆庆功的豪情滋味。

羊肉包子

蒙古人的「白月节」怎么过?有什么美味佳肴?有什么风俗?

以肉类为主食的蒙古民族,尤其重视肉类的原汁原味,所以在烹煮料理之时,除了以些许食盐提味外,几乎不会添加其他香料佐味,因为对于蒙古人而言,羊肉就是要吃所谓的「腥毡味」,并且认为不腥不毡的羊肉其实已经不算新鲜,当然也就不会好吃,此一美食评断逻辑,事实上与检验泡菜的「酸辣味」一样,倘若不酸不辣的泡菜,当然也就不是一道正宗的泡菜料理。

蒙古「包子」的烹煮方式和形状大小类似汉族的「蒸饺」,其食用方法源自于古代中原地区,对于食材相对简单的蒙古人来说,利用面皮包裹羊(牛)肉的烹调方式已属新奇与费工,甚至在古代缺乏面粉食材的漠北草原,包子料理已是接待贵宾的高级佳肴,此种待客观念与习俗传承至今,因此蒙古人每遇节庆或重要活动,家家户户均会备妥包子待客,尤其在「白月节」期间,每户平均准备1000到2000个包子用以迎宾;

有一个有趣习俗,蒙人会在包子馅内随机包入一枚硬币,倘若访宾或家人「幸运」吃到那个含有硬币的包子,便是象徵该人来年能够财运亨通,这种观念似与中国北方人在过年期间,必定要吃水饺(金元宝)的习俗雷同,也是在其中一粒水饺内包裹钱币象徵好运,其实不知这种相似的开运发想源起何方?抑或是蒙、汉民族各自原创的祈福之术。

礼多不怪

蒙古族也有所谓「礼多人不怪」的送礼惯俗,每当亲朋好友在「白月节」走春串门之际,通常会将礼品用蓝(或白)色哈达包裹献给主人,而主人也会为来访宾客备妥回礼,此种赠礼对我这种初次到访蒙古包做客的「外人」而言,倍感受宠。

蒙古人会为「白月节」准备各式大小礼品,例如:哈达、银碗、伏特加酒、衣物、手工艺品及小饰品等等,也许物品本身的市价并非昂贵,但其内蕴的情义却贵重无比;顺道一提,蒙古族在「白月节」向长辈拜年之际,也有类似敬献「红包」的献金习俗,但是不会将钞币放入「红包」袋中,而是直接将钞票面交长者手上,以表真诚敬意。

摊臂贴颊

蒙古人欢度「白月节」的氛围和汉族农历春节的气氛极为类似,只是两者在国定假日的天数不同而已,蒙古国政府规定「白月节」的休假日仅有一天,而且倘逢週六、日亦不实施补休;蒙古「白月节」的前一晚如同农历春节的除夕之夜,也有全家吃团圆饭的习俗,而大年初一的「白月节」当天亦有赴亲友家走春拜年的礼俗。

有趣的是,蒙古人传统的拜年「手势」,不同于汉人是隔着距离拱手做揖并互道「恭禧发财!新年快乐!」的方式进行,蒙古人是用双(小)臂前伸,并相互以手心朝上的姿势重叠,两人再用脸颊左右交互轻贴三次,同时问候:「白月节快乐!万事顺遂!」进行拜年。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人叠臂平摊的方式与步骤是有一套严格规定,即是长辈双臂必须叠在晚辈之上,而同辈则是一手在上而另一手在下的方式交错互叠,这种具有阶级意识的拜年「手势」,其实体现出蒙古人对于敬老尊贤与长幼有序的礼敬态度与社交份际。

迎宾酒水

蒙古人的「白月节」怎么过?有什么美味佳肴?有什么风俗?

第一次进入蒙古包做客之际,映入眼帘的一切事物都属新鲜,但其中最令我大开眼界的,竟是蒙古人的饮酒能力与待客豪气,因为迎宾桌上摆放最多的餐具竟是杯子,而最多的待客食材竟是各款烈酒。

蒙古人除了备有咸奶茶、果汁和饮料等软性饮品之外,蒙古伏特加、英国威士忌、法国葡萄酒、俄国香槟酒以及韩国啤酒等五款更是必备酒种,主人会一次将桌上所有酒瓶全部打开,礼貌是让客人自行选择饮用,但最后通常是将这五款酒种全部混喝下肚啦!

蒙古人饮酒前的程序与仪节深具文化意涵,首先会用右手无名指尖轻沾杯内酒液,然后向上轻弹以表敬天,接着沾酒再向下弹洒以示敬地,最后再轻沾酒液点抹自身额头用以敬己。

这三个连续动作经我观察与推测,极有可能与史载铁木真九岁时,其父也速该遭受「塔塔儿人」下毒暗算有关,因为古代蒙人的右手无名指常戴有银戒,一般经由前述三个沾酒祭拜动作,可以让指尖上的酒液倒流经戒环,由此顺势让银戒检测酒液有否含毒,于是这套敬天谢地的敬酒程序被保留并相传迄今。

此外,另有一种是将饮酒前的第一杯与第二杯酒液,分别向上及向下泼洒用以表达敬天与谢地,但是不论采取何种敬酒模式,两者皆是映射出古代萨满观念,对于蒙古人信仰的具象表征与具体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