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康熙晚年,因为皇子争储而心力交瘁,但最终还是后继有人

作者:托恩多
康熙晚年,因为皇子争储而心力交瘁,但最终还是后继有人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勤勉为政,国力日益壮大。但是到了晚年,他开始变得保守,放宽了对贪官污吏的处罚力度。由于康熙晚年的放纵,吏治逐渐变坏,百姓也出现了反抗的情绪。非但如此,就是在朝廷内部的斗争也日趋白热化,最为突出的是“立储”一事。康熙皇帝拥有众多的嫔妃,自然子女也非常多,单皇子就有35位,本是皇族兴旺的标志,但在康熙那里却成了难题,并为此心力交瘁。

康熙晚年,因为皇子争储而心力交瘁,但最终还是后继有人

康熙十四年(1675年),21岁的康熙采取嫡长子为皇位继承人的制度,将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仅1岁的儿子胤礽立为太子,并在当年十二月举行了隆重的立储大典。在胤礽的成长过程中,康熙派专人教他学文习武,年龄稍大后,康熙又让他协助处理政务,他的心愿就是将太子培养成为理想的君主。胤礽不负所望,勤奋好学,能文能武,唯一的缺点就是养成了骄纵的性格。

康熙晚年,因为皇子争储而心力交瘁,但最终还是后继有人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依附于胤礽的元老重臣索额图因“结党”被幽禁。康熙不满胤礽的所作所为,在去木兰围场秋猎的途中,宣布废掉太子胤礽,但康熙却为此事连续六个昼夜无法安睡。当时,各个皇子都已成年,各自结交权贵,壮大自己的势力,觊觎皇位。其中,皇八子胤禩的实力最强,胤禩密授拥护自己人推荐自己为太子,康熙知道后,严厉训斥举荐人。胤禩怕康熙再立胤礽为太子,便想方设法谋害胤礽。康熙知道后,想亲手杀了胤禩,由于皇五子胤祺苦苦哀求,父子相残的悲剧才没有发生。但胤禩却因此丢掉贝勒的封号。后来,皇长子胤禔用巫术诅咒胤礽,事情败露后,被康熙一怒之下革去王爵,终身监禁。参与这场斗争中的其他皇子也都受到了相应的惩处。康熙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难以决断。

康熙晚年,因为皇子争储而心力交瘁,但最终还是后继有人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三月,康熙对自己仓促废掉太子一事有些后悔,同时认为胤礽有悔过的表现。也想断绝诸子争立的念头,于是对胤礽提出忠告后,又将胤礽复立为太子。他本来是想平息争储的争端,但事与愿违,形势反而更加严峻。胤礽为保住储君位置,再次网罗党羽,扩充实力。康熙看在眼里,经深思熟虑,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次废黜胤礽。

康熙晚年,因为皇子争储而心力交瘁,但最终还是后继有人

此时,年近花甲的康熙由于多年的操劳,体质越来越差,但他却不允许朝臣议论立储之事。而是准备在临终前传位遗诏,暗立传人。他暗中观察诸位皇子,以备候选人。

康熙晚年,因为皇子争储而心力交瘁,但最终还是后继有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初八,康熙身染重病,还发了高烧。经过太医的诊治,有所好转,于是到畅春园静养。十一月十三丑时,康熙病情突然恶化,他急命皇四子胤禛速来畅春园。寅时又召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和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隆科多至榻前,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戌时,康熙皇帝停止了呼吸,享年69岁,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晚年,因为皇子争储而心力交瘁,但最终还是后继有人

康熙皇帝驾崩后,葬于景陵,庙号圣祖。他8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来,为政勤勉、外御侵略、内平叛乱,重农桑,整吏制,兴文化。他和他的儿子雍正皇帝、孙子乾隆皇帝,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均为极盛,史称“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