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发怎么来的,饮食怎么吃

作者:健康是存在的根本

或许,某天照镜子时,可能毫无征兆地发现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白发不一定是衰老的象征,也可能是疾病或微量元素缺乏的信号。

头发是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的毛囊干细胞及色素干细胞,决定毛发的生长和颜色。生成的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毛囊真皮乳头,负责毛发黑色素合成的工作。黑色素细胞制造黑色素小体之后,传送到细胞树突,进入角质细胞。角质细胞把黑色素传送到发干,形成我们看到的头发颜色。黑色素分为两种:真黑色素及褐黑素,一般而言,黑色素较多则发色较深,反之较浅。

1.黑头发如何变白的?

色素干细胞只有在毛发生长期才能被激活,分化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进而给毛发“着色”。随着年龄增长,毛囊经过多个生长周期后色素细胞开始老化,清除制造黑色素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的能力降低,并且停止供应黑色素给相邻的角质细胞,此时长出的毛发就是白色的。

长出白发的最主要原因是老化。亚洲人大约在接近40岁时就会开始出现白头发;到了50岁,50%的人会有白头发长出;一般颞颈部及鬓角最先开始出现白头发,然后是头顶部,最后才是枕部区域。

由于黑色素细胞停止工作后,还会有一些黑色素的残存,我们也会发现出现白发过程中,会先出现一些过渡的“灰发”。此外,长出的白发由于“省略”了黑色素运送到毛囊角质细胞这个过程,因此白发的生长速度比黑发快,并且更粗。

2.白发产生的原因!

头发变白是衰老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除了正常的老年化,以下几个因素也会影响头发变白。

精神因素:长期抑郁寡欢,心境不佳或精神高度紧张,长期熬夜、劳心费神、操劳及用脑过度,均可使头发由黑变白。

营养状况不好:毛发是皮肤的附属器,它同身体其它各部位的器官,组织一样,需要充足的营养。人种不同,发色也不同。白种人的发色是金黄的,棕种人的发色是红黑的,黄种人,因为头发的色素颗粒中含有铜、钴、铁,所以是褐黑色的,如果饮食中长期缺乏铜、钴、铁这些无机盐,会影响黑色素的合成,使头发由黑变白。另外据医学临床证明,如果身体长期缺乏蛋白质、植物油、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也会导致头发由黑变白。吃甜食过多也容易催生白发,美国的科研人员发现,50岁左右的妇女吃甜食过多,会加速细胞的老化。这是因为糖属于酸性食物,大量吃糖,可使体液碱度变成中性或弱酸性,促使细胞衰老,使人体环境适应能力差,头发变黄变白。

疾病原因:某些传染病和慢性局部病灶性炎症。如龋齿、扁桃体炎、化脓性鼻窦炎等,通过细菌作用和神经反射,也能引起白发;而恶性贫血则会导致头发的养分供给不足引起白发。在内分泌方面,甲状腺功能异常、脑垂体、肾上腺和植物神经系统都与分泌促进形成黑色素的黑色兴奋激素的分泌功能密切相关。内分泌正常,分泌的黑色兴奋激素多,形成的黑色素就多,头发颜色也就较深;反之,白发就随之丛生。此外,性机能发育不全也能引起白发。因此,为了防止长白头发,对于上述疾病,必须及早治疗。

吸烟:吸烟人群提早出现白发是不吸烟人群的2~4倍。此外,其他如心血管疾病、酗酒、肥胖也有研究发现与长白发有关。

以上造成白头发的原因使得毛囊干细胞耗竭,因此从医学角度来看,已经变白的毛发基本无法转黑。

3.“一夜白发”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一夜白发”,其实是发生了急性弥漫性斑秃。斑秃是一种可逆的脱发性疾病,引起免疫反应的炎症细胞只攻击含有黑色素的毛囊,因此黑色头发被攻击完全脱落,只剩下了白发。如历史上有名的“伍子胥一夜白头”典故。

4.对白发的错误做法!

对于白发,一部分人的处置方法是拔掉。民间有这么一种说法:白发不可随便拔,拔一根便会长十根,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黑发的颜色主要是依靠发根的黑色素细胞。随着我们年龄的不断增长,发囊根部的色素细胞便会逐渐停止制造黑色素,白发便是因此而形成的。虽说强行将白发拔掉并不会使它越长越多,但是却会伤害发根,尤其是拔得过多的话,还有可能引起毛囊炎。

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当白发出现比较多的时候,通常会选择将它变得使头发染黑或是染成其他颜色。现在对于染发剂是否科学健康致癌其实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染发剂毕竟属于化学药品,确实存在致过敏等隐形情况;而且头皮血管丰富,常常接触化学染发剂,必定会给人体的其他器官带来伤害,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更不应染发。

白发怎么来的,饮食怎么吃

5.白发的分类!

白发分为早年白发和老年白发。

早年白发即早老性白发,民间又叫“少白头”,发生于青年甚至儿童,属于病理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老年白发很常见,一般在35岁以后络氨酸酶性进行性丧失,毛乳头中黑素细胞生成的黑色素减少,使得毛干中色素消失,开始出现白发,60岁以后白发增多。

灰发中黑色素细胞数目正常,细胞中可含有空泡,有外观正常的黑素小体,但其中很少含有黑素。白发中黑素细胞数目稀少或缺失,黑素颗粒也明显减少,毛球毛乳头中也很少有黑素细胞和黑素颗粒。

老年白发常从两鬓角开始,慢性向头顶发展,数年后胡须、鼻毛等也变灰白,但胸毛、阴毛和腋毛即使到老年也不变白。老年白发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近年来白发人群的年龄提前、程度加重、速度加快,这种老年性生理症状明显趋于不正常。

6.怎样让白发来得晚一些?

在短期内出现较多白发,或排除遗传因素后却在25岁前就出现较多白发时,建议到皮肤科就医,排除是否伴随有其他系统性疾病,以及是否为弥漫性斑秃、头皮白癜风等。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特效药”治疗白发,但是可以让它来得晚一些,不妨在生活中加以注意。

学会减压:因为紧张、精神压力大而出现的白发,要及时调控情绪,合理减压。运动是调控情绪的重要方式。压力大时,更要坚持规律运动,游泳、跑步、快走等有氧运动,瑜伽等舒缓运动,被证实可以帮助减轻焦虑情绪。此外还可以听音乐、看电影、写日记或与亲友倾诉,总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加强营养:头发和体内微量营养素关系密切,如铜、铁、锌、维生素D等。毛囊中的细胞是人体增长最快的细胞,其生长必须得到充分的营养。建议平时适当多吃鱼类、豆类、绿叶蔬菜、动物肝脏、核桃、芝麻等富含蛋白质的“护发”食物;均衡摄入含微量营养素和B族维生素的鸡蛋、瘦肉、谷类、海鱼、蘑菇等食物,以帮助强健发质。科学研究证明,维生素中的烟酸、胡萝卜素等,都对形成色素及其新陈代谢有重要影响。如果它们在吸收、储存、利用等方面发生障碍或变化,那么黑发就会变为白发。食物中如果长期缺少含维生素B1、B2、B6、烟酸等的食物,毛发就会由黑变灰,进而变白。

按摩头皮:早晨起床后和临睡前用食指与中指在头皮上划小圆圈,并揉搓头皮,先从额头顶到后枕部,再从额部经两侧太阳穴到枕部。每次按摩1~2分钟,每分钟来回揉搓30~40次,以后逐渐增加到5~10分钟。这种按摩可加速毛囊局部的血液循环,使毛乳头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这样,毛球部的色素细胞营养得到改善,细胞活性增强,分裂加快,将有利于分泌黑色素和使头发变黑。也可用木梳代替手指进行,操作相同。隋代医学家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和《白发候》中认为,白发的根源是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故有“千过梳头,发不白”的设想,意即勤梳头可防止头发变白。这很合乎科学道理,勤于梳头,既能保持头皮和头发的清洁,又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毛孔头的营养,从而达到防止头发变白的效果。

头发防晒:发际线、发型的边分线处,更容易出现白发,这些部位容易长期受到紫外线刺激。平时要注意给头皮做好防晒,尤其是紫外线较强的晴天。出门戴帽子、打遮阳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减少烫发:不使用劣质洗发用品,少烫发、染发,减少对头发的伤害,保护发质。一般情况下,两次烫发的时间间隔不能少于半年。对于已经出现白发的人,更要注意减少烫发次数。

避免熬夜:睡眠不足还会扰乱自律神经,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及全身血液循环,常熬夜的人更容易长白发。最好在晚上11点前睡觉,保证7.5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

立刻戒烟:研究发现,吸烟与30岁以下人群头发变白相关,吸烟者头发早白的可能性是非吸烟者的2倍。对于已经出现白发的人,要尽快戒烟。

坊间一些宣称可以治疗白发的产品或药物不要轻信,可能进一步伤害毛囊或损伤肝肾功能。此外,不要强行将白发拔出,虽然不会“拔一根长十根”,但长期反复拔出毛发容易引起毛囊发炎,甚至破坏毛囊使毛发不能再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