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春波:机器人心理治疗师,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人生还有什么???

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障碍患者约占人口的16%至17%,并且终生患病率。这意味着大约有2.3亿人在他们的一生中患有某些类型的精神疾病。

与2.3亿相比,专业心理学家不到5万人。同时,想要培养一个具有足够专业素质和人文关怀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其沉浸成本高,时间成本大,使得这种供需关系的平衡倾斜更加严重。

我们不禁要问,是否有可能利用机器人心理治疗师来帮助,甚至取代一些传统的心理治疗,帮助更多陷入心理漩涡的人,就像传统医学通过取代人手进行高精度手术一样?

机器人心理治疗师,离我们有多远?

李春波将他的观点带到了最近结束的TCCI应用神经技术,人工智能和心理健康论坛上。

李春波:机器人心理治疗师,离我们有多远?

李春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 医师,博指南

上海交通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研究所

中国研究员,天桥脑科学研究院(TCCI)。

, 15:30

大家好,今天我将按照从以往问题中收集的话题,从人工智能和心理健康临床研究的角度,向大家介绍一下。

01

为什么精神疾病难以治疗?

首先,为什么精神疾病如此难以诊断?

如您所知,精神科医生在当前的诊断过程中仍在使用一种非常传统的诊断方法:依靠病史和访谈。

即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收集相关信息,最后总结形成主观判断。该判断主要基于相关的国际或国家诊断标准,医生通过这些标准进行全面分析。

同时,医生也会使用一些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是指通过排除某些其他身体疾病或其他类型的疾病来最终诊断。

这些诊断,包括一些治疗,主要是通过言语治疗。所谓治疗,就是用心理咨询等这种沟通方式,来判断一些患者的表现。

到目前为止,对精神障碍病理机制的探索正在进行中,并且没有非常一致的意见或结论。因此,探索精神疾病的根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更多的关注,包括国家的支持,比如我们国家的"大脑计划"。

02

我国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如何?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为主要有精神障碍的群体提供服务。我国精神障碍的比例是多少?

有了如此众多的病人群体,我国的精神科医生数量非常稀缺。但要将这16%降低到17%,就有可能更早地关注心理行为问题,更早、更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特别是通过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来降低整体比例。

我们服务的人在不断变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最新的硬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新可能性,我们称之为数字疗法。

数字疗法是通过软件程序治疗某种类型的精神障碍的一种方式。它使用循证证据来有效缓解人类精神障碍的现状。

那么数字疗法可以用于评估吗?它可以用于预测吗?而我们最关心的,能不能用于治疗?

同时,我想再问你三个小问题:

您认为数字医疗行业有光明的未来吗?

随着技术的成熟,您是否会为患者使用数字医学?

你愿意接受数字医学吗?

03

数字医学在精神疾病领域的进展如何?

我想用五种方式解释数字医学的临床进展。

(1)实时检测和跟踪患者

首先是利用网络或数字技术对情绪或行为进行实时检测、跟踪和干预。

前面提到的一位同事在提问中,可以使用一些语音技术来辅助诊断。事实上,在目前对精神障碍的研究,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辅助工具的日益普及,对于人群的整体和个人情绪或行为,特别是在自然情境中,一种实际的表现,已经能够检测、跟踪,甚至在干预层面也变得更加可行。

我想举一个例子,关于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情绪障碍,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相当多的兴奋和躁狂,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则表现出极度抑郁甚至消极,自杀的倾向甚至行为。

在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指出,通过跟踪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智能手机的声音,他们能够分析和预测未来七天情绪评分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言语的特征来预测情绪的变化。

在去年《自然》杂志的另一篇文章中,李飞飞的团队提到:如何在你的环境中使用传感器,甚至在家中使用传感器中的一些传感器,来收集相关信息,以帮助医疗保健?

这些,例如语音,这是您声音的特征,以及环境中的运动频率,包括社交网络的变化,都可以是一个信息变量,以形成用于实时监视和跟踪的预测模型。

在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使用智能手机测量将收集的数据分为两大类:主动数据和被动数据。

所谓主动数据,是指患者自我评估的一些症状,如是否有焦虑、没有心情不好、没有睡眠问题等等,这些都属于自我报告,是主动数据。

李春波:机器人心理治疗师,离我们有多远?

另一方面,被动数据不需要主动为患者提供服务。传感器,包括手机和其他类型的产品,可以帮助你进行社交,比如你在家呆了多长时间,你与他人互动了多少次,以及你离家有多远。比如,有一个抑郁的人,他整天呆在家里,不与人交流,这反映了他的一定特点。

在心理生物学研究中,已经发现从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可以创建数字物候表示,该表示也反映了疾病的特征,并且还可以很好地区分患者和健康人。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当今的可穿戴设备中,有三个变量最常用且被认为是有效的:心率变异性,脑电图和皮肤变化。其他指标是灵敏度,特征不是那么高。

您可以查看右侧的图片。以下是本综述中涉及的一些样本量。

不幸的是,大多数研究都是根据不到100人的数据得出这些结论的。个人的研究数量可能是数百或数千,但为什么这么多这样的研究样本量如此之小?

因为你必须对每个人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诊断,所以你可以确定这个人是病人还是暂时的情绪波动。

所以在可穿戴设备的研究中,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如何提高一些样品的维度和精度。

(2) 心理治疗应用

在心理治疗中,数字医学的另一种可能场景是心理治疗。

我只是把它称为言语治疗,即通过心理治疗师和访客之间的对话来治疗,改善或消除他的一些症状。

心理治疗师自己也需要经历这个过程,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和成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人来监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监督者。但事实上,心理治疗师本身很少,更多的监督教师更稀缺。

在这一领域,李飞飞的团队与国外的临床心理学家合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研究人员在这个心理治疗过程中记录声音,并通过计算机自动分析它们,以探索其中一些高风险的单词。

例如,当患者提到一些负面的相关词语,如"去悬崖边","去窗户","去地板","非常不舒服","非常沮丧甚至想哭"等,可以准确地识别并观察心理治疗师在这方面是否有任何反应。如果患者提到负面含义和表达,治疗师不会回应

然后数字医疗系统会提示治疗师:下次你应该意识到,你出现十次,你错过了三四次,作为自动主管协助治疗师。

李春波:机器人心理治疗师,离我们有多远?

当然,这仍在探索中,需要大量的IT支持,包括人工智能,才能完成它。

(3) 聊天机器人

第三个方面是聊天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兴的网络或数字技术应用。

所谓的聊天机器人是一种模拟人类对话以实现聊天目的的计算机程序。它具有很好的便利性,而且具有可行性、普及性、低成本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地用于计算机化的心理治疗。

在国外比较成功的是,使用范围很广的是一种名为Woebot的聊天机器人。事实上,它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这都是程序性对话。确实有一些个性化的内容,或者通过人工智能进一步实现。

李春波:机器人心理治疗师,离我们有多远?

还有一些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中很常见,可以治疗抑郁症,到目前为止有五种型号。

首先是经过面对面的心理治疗后,用户可以在APP上完成一些作业和练习。

第二种类型的生态即时干预是通过传感器收集的信息,例如当你整天没有在家移动时,或者如果你今天没有和某人说话,这会立即提示你。"你应该出去活动","你应该去朋友聊天"等等。

三是自学和练习模式。用户还可以随时随地轻松打开APP的相关产品。

第四种是游戏模式,即通过一些角色扮演游戏,将一些现实生活的内容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导向的升级方式来治疗患者的疾病。

五是互助咨询模式,包括一些同伴在线支持、多学科加盟和学习。在NHS(其卫生系统)中,建议将移动应用程序作为处方提供给患者。

(4)虚拟现实VR技术

第四是使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李春波:机器人心理治疗师,离我们有多远?

众所周知,使用VR技术创造身临其境的互动环境可以增强心理治疗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可行性和便利性将大大提高。

例如,在2018年的《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上,来自KCL(英国伦敦国王学院)。

在Tom Craig教授的团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每周六次,每次50分钟的Avatar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致幻症状。

所谓化身疗法,是指建立一种视觉虚拟化,符合患者的声音和形象,治疗师实时驱动化身和患者对话,根据患者的现场反应,切换到治疗师身份,鼓励患者与化身交谈,具有实时动态的三人对话模式(患者, 治疗师,虚拟化),改变患者的认知模式,支持患者与幻觉(患者和幻觉)的关系,以获得主动性和控制力,并最终减少幻觉。

李春波:机器人心理治疗师,离我们有多远?

对于患者来说,原来无法控制的幻觉,通过主动控制,可以缓解幻觉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后,效果可持续长达24周。但六个月后,通过对照组的支持性咨询,它变得越来越有效,但仍然处于更好的状态。

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集中在如何实现长期效果以及如何随时治疗它们。

(5) 数字药物

最后,这是过去两年最时髦的词之一:数字毒品。

数字药物通过软件程序提供基于证据的治疗。其效果与药物相同。

去年,第一个在国际上出现的数字药物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Adam Gazzaley教授。它已通过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认证。主要适用于ADHD注意力缺陷核心症状的治疗。

李春波:机器人心理治疗师,离我们有多远?
李春波:机器人心理治疗师,离我们有多远?

可以在广告中看到,"边打边治"。

这是数字药物的一个优势,具有非常方便的可能性,并且可以用于未来的扩展服务。

一种预防、管理和康复的方法。

作为一名医生,我想说的是,我们能看到的最重要的临床通常是患者或高危人群。如何评价它们,测试、诊断、治疗它们,甚至恢复它们,我希望通过数字产品的开发,这些在未来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

从长远来看,如何从第一层预防,从正常个体到易感个体,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我认为这是那种可以寻求发展的数字化产品发现,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多,我们可以期待通过这些数字产品,我们可以在家里和学校做这种心理工作。

最后,我想说,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

我希望你们所有人都能以多学科的方式走到一起,更加关注心理健康。正如国家"大脑计划"中提到的,有必要关注成本。

这就是我要说的,谢谢!

摘自微信公众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