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简单聊一下巴勒斯坦的出入境,货币和语言

作者:一息西岸
简单聊一下巴勒斯坦的出入境,货币和语言

拉姆安拉市中心的阿拉法特小广场

关于巴勒斯坦,很多人有不少“误会”,今天稍微提一下其中的两三件。

第一,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出入境是自由的吗?

很多人以为加沙是被以色列封锁的,出入境是从以色列和埃及的交界口岸,但是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是自由的,因为看地图好像西岸和约旦直接接壤,出了西岸就可以去约旦了。

看起来好像是真的,我也希望这是真的。但是这是美好的想象,目前为止一直只是泡沫一般的想象罢了。

巴勒斯坦人虽然拿着巴勒斯坦身份,但是这个身份证是以色列政府批准的,有巴勒斯坦的护照,要去约旦必须先到和约旦交界的杰里科的巴勒斯坦“海关”先登记一下,行李也在这里托运。

之后就有去往以色列和约旦交界的Allenby口岸,大家都称之为Jissir(桥),因为以约交界处的确有一座界桥,叫侯赛因桥。

到达以色列出境大厅,办理以色列的出境手续,缴纳出境费用后,才可以坐大巴去往约旦的入境大厅。

到了约旦入境大厅,办理入境手续,然后缴纳入境费用,盖章后,去拿行李,算是入境约旦了。

所以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想出入境,是要过三关的。

相比于出境,要回来则麻烦很多。特别是在以色列入境口岸的各种严苛的检查,尤其巴勒斯坦人的入境通道,在那里的人身检查,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巴勒斯坦人已经能冷静面对了),会觉得受到很大的侮辱。

简单聊一下巴勒斯坦的出入境,货币和语言

拉姆安拉市中心外国游客

第二,巴勒斯坦 有没有自己的货币?

在西岸生活,口袋里的钱是有三种。一是以色列货币谢克尔(NIS),二是美元,三是约旦货币迪纳尔。为何?

因为巴勒斯坦没有自主权,尽管有The State of Palestine,但那被以色列占领的,不是真正有各种自主国家权益的“国家”,不仅没有自己的国家边界,也没有属于自己的货币。所以不论加沙还是西岸,通用的都是以色列货币——谢客尔。

银行取款机里,可以取出的货币是这样三种,生活中需要用的货币也是这样三种。以币用的场合最多,其次是美元,然后是约旦币。买房子租房子买车子等,人家爱收美元,也有些爱收约旦币,单位发工资以币和美元为主。

原因是美元和约旦币一直比较“靠谱”,不至于升值贬值来得那么天花乱坠。街上更换货币的西联没隔多远就会有一家,方便你随时根据汇率的升降来换取需要的货币去用来交房租或者交分期。

买东西时,只要不是小店,人家也是接受三种货币的。有时小店店主也会接受,这个情况我遇到的多,有时钱包里只有美元了,就付美元,按照当天的汇率换算好,你要什么钱找给你什么钱。没有必须去西联先换钱,相当便民。

简单聊一下巴勒斯坦的出入境,货币和语言

家附近的老牌咖啡馆

第三,巴勒斯坦是不是只用阿拉伯语?

在西岸,其实是有三种语言的。这三种语言是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和英语。

西岸各个城市和乡村之间(A区)的道路很多是以色列管辖的(连结各个犹太定居点,属于B区和C区),路标上就是三种语言。商品包装或者说明书也多为三种语言,当然国外进口商品的包装上语言更多了。

阿拉伯语使用普遍,可以理解。希伯来语是为何?因为西岸这片土地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混居着,不过犹太人定居点是有界限被保护着分隔着罢了。

西岸的很多商品来自以色列或者销往以色列,上面写着都是希伯来语和阿语,做生意打交道,希伯来语是最好会的。

而且西岸分布着那么多以色列检查点,万一被以色列士兵拦下了,他阿语不是很好,用希伯来语提问,你最好还是要回答清楚一些,免得增添不少麻烦。

有次坐小巴士从孩子爷爷家返回拉姆安拉,汽车需要爬一段山路,正在山路上盘旋时,突然从山上的灌木从后冲下几个以色列士兵,全副武装地,拦住车。要知道,那段路是巴勒斯坦A区(自治区)的,他们也是无处不在地出现当拦路虎。

司机非常流利地用希伯来语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他们检查了车上男士们的身份证后,手一挥,放行了。因此,在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学习希伯伦语的热情非常高,现实所需,成为动力。

再说英语吧,巴勒斯坦人的英语水平普遍比较高。去咖啡厅和饭店,菜单基本都是英文阿语双语,非常方便。

就拉姆安拉而言,老外真的很多。像我这种老外出去,人家和我交流首先用的是英语,后来实在是觉得不说阿语那不是缺少锻炼嘛,就直接用阿语回答他们的英语问题了。

还有很多不便细说,就说一些可以直接了当说明的,你们懂的。

简单聊一下巴勒斯坦的出入境,货币和语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