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界海洋日:将最深的目光投向深海

作者: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上海6月8日电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地球表面13亿多立方米的水,97%都集中在海洋。平均水深3700米的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1%。人类在大陆上繁衍生息,把远离自己的海洋留给了神话世界。一旦透过几千米的水深,看到了大洋的真相。回过头来,才明白自己脚下大陆的真相。”

世界海洋日:将最深的目光投向深海

水深超过2000米的深水区(黑色)占海洋面积的84%,占地球表面的60%。(受访者供图)

这是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写在他的科普专著《深海浅说》封底一段话,也是这位与海洋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学家,心中最深的一个感悟。他说:“世界海洋平均3700米深,阳光只能进入顶层还不到200米深,海洋95%都是黑暗的世界。”

世界海洋日:将最深的目光投向深海

深海世界的“奇花异草”其实是珊瑚、海绵、海葵、海百合等动物。

黑暗无边的深海里,隐藏了太多的秘密。地球上最大的山脉、最深的海沟,都在深海。深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圈资源;深海,又是地球系统中关键而又缺乏被人类了解的部分,人类对海洋的了解,还太少太少……

世界海洋日:将最深的目光投向深海

神秘广袤的南大洋(上)和北冰洋(下)

科学界到了20世纪才认识到陆地与海洋的本质差别,现在的大陆架是以前的陆地;20世纪晚期发现海底扩张,懂得了大洋地壳才是海洋的本体;人类真正进入深海内部探索,更只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水深超过2000米的深海,占海洋面积的84%,占地球表面的60%。因此,深海才是地球表面的主体。

世界海洋日:将最深的目光投向深海

显微镜下的南海海底有孔虫。

世界海洋日:将最深的目光投向深海

电镜下的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辉长岩。

陆地与海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人类需要学好“海”和“陆”两种学问,才能和它们处好,把它们用好。汪品先认为,目前,人类对陆地的认识已经“获得了大学文凭,开始读研”;而对海洋的认识,至多“有个小学毕业的水平,还没有考入初中”。认识深海,任重道远。

世界海洋日:将最深的目光投向深海

丰富多彩的南海海底生物。

世界海洋日:将最深的目光投向深海

西太平洋海山上的富钴结壳。

因此,人类的深海开发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莽撞行事,带来无穷隐患。不能因为深海里蕴藏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就把它当作发财的“聚宝盆”;更不能因为深海容积的巨大无边,就把它当作抛弃废物的“垃圾桶”。

世界海洋日:将最深的目光投向深海

南海的“鲯鳅之舞”。

海洋既是人类发展的新天地,又是重大灾害的源头。深海,是地球生命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让我们将最深的目光投向深海,并对深海始终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保护深海,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记者:张建松(图/文)

编辑:张铎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张建松工作室出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