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初中同学成俘虏,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作者:汤圆文艺

1948年7月份,晋军在与徐向前正面交手后,阎锡山所部野战军司令赵承绶被俘虏。很快,他被送到了徐帅的指挥部。

作为阎锡山最为倚重的阵前将领之一,赵承绶能得徐帅亲自召见倒也不奇怪。但直到二人见面后,通过他们的谈话,兵团指挥部的同志才知道:他们是中学同学,早年关系还不错。

刚见面,徐帅就挪了一把椅子,让赵承绶坐下,并马上问道:“还认识我嘛?”赵承绶微抬起头,看了一眼,回答:“怎么不认识呢,是子敬吧!” 子敬,是徐向前的字。

徐向前于是笑着说:“老同学,你的眼力还是不错!分开这么多年,你还是很壮实!” 赵承绶听完这话,连连摇头道:“惭愧,惭愧!”

在这种老友叙旧的氛围中,双方谈了许久。赵承绶的状态,也放松了很多,但徐帅却突然在此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现在还颇有“英雄”气概啊!是不是准备为蒋中正、阎老西自杀呢?我可以成全你!
初中同学成俘虏,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徐帅

一句话,说得赵承绶脸色骤变。他瞬间清醒:今日的徐向前,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白面秀才同学,而是独挡一面的元帅。此刻,赵承绶明白,国军自上而下所有人,在对待徐向前时,都看走了眼。

一员被蒋介石、阎锡山低估的猛将

徐向前是一员猛将,这是早期国军内部很多人万万想不到的。

首先,是蒋介石没想到。蒋校长早年曾拉拢过多名我党将领,包括朱德、贺龙、彭德怀、陈赓等人,却有意“忽视”毕业于黄埔军校一期的徐向前,这是一度令他很后悔的事。

1924年,23岁的徐向前考上了黄埔军校第一期。为表重视,蒋介石分批次个别接见这些好苗子。等到徐向前时,只见蒋介石配剑着戎装,用浙江话问:娘希匹,你就是徐向前吗?”

徐向前用浓浓的山西五台山口音回答:“是,校长”。接着,蒋介石又连问了好几个问题,都是课程学习、生活上之类的,最后一问是:“在老家都做过啥?”徐向前答:“我当过教员(老师)!”蒋介石“嗯”了一声。

既不会说话,又没有值得称赞的成长经历,蒋介石随即认定:这个平平奇奇的学生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注定平平无奇。于是,敷衍几句,就轻轻地挥了挥手,把徐向前打发出去了。因为这件事,国军内部都调侃:校长的“识人术”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初中同学成俘虏,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蒋介石

其次,阎老西想不到。这也是阎锡山晚年,最后悔的事之一。

阎老西比徐向前大了18岁,两人都是五台人,老家隔得很近。1919年阎锡山办师范院校,时年18岁的徐帅正在一家小店铺里当学徒,他哥给他写信称有所学校是不要钱,公费学。徐向前小时候因家里穷困失去上学机会,得知这一消息十分兴奋,整宿睡不着。

第二天大早,他借口对老师傅说:“家里给说了一个婆姨,让回去完婚!”就这样,徐向前入了阎锡山的学校。

不过,阎老西并不识货,徐向前在他创办的学校待的时间并不短(先做学生,后来留校任教),却始终未被重视。数十年后,徐向前成了红军将领,阎锡山回五台老家,听到老乡跟他说:“咱们这里还出了一个叫徐向前的红军将领”。阎锡山到此时还半信半疑地道:“秀才,会是个军事家?”

初中同学成俘虏,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阎锡山晚年

蒋介石和阎锡山之所以都看走眼,最大的原因无非是:上世纪20年代前后,各地出现了不少“牛人”,光是黄埔军校就已是将星如云。低调、谦和的性格,让徐向前很难在这些人里引人注意。

连蒋介石和阎锡山这种自认为“识人术”的高手,都低估了徐向前,就更别提他这位中学同学赵承绶了。赵承绶比徐向前年长10岁,两家也就隔了数里地而已,步行不到半小时。

与徐向前的单薄相比,赵承绶从小就块头很大,又习得了一身武艺。因此,他看见年轻的徐向前,总觉得徐帅是一个娘们唧唧的“白面秀才”。后来徐帅在县里做过教师,这更让赵承绶认为他不会有任何威胁。

清河陆军学校毕业后,赵承绶继续深造进了保定军校,毕业后直接加入了晋军。此后,他一直在阎锡山部效力,并火速得到重用。抗战没结束,他已是阎锡山手下的不可多得名将,为阎锡山所倚重。

徐帅一战封神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徐帅因疾病在身,一直在休养状态。1940年,他从山东回延安,住进了医院,毛主席亲自到病床前看他,徐帅焦急地说:“我得快上前线,等日本人投降了,我就没仗打了!”

当时,毛主席已经预料到日军投降只是早晚的事,之后的内战或将不可避免,于是他劝徐向前:“你别急,身体还未痊愈,还是继续安心静养,我看国民党不会叫你闲着的!”

果然如毛主席所料,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民意,发动内战,徐向前这名猛将必须要派上用场了。离开延安时,徐向前的身体仍然不太好,毛主席亲自来送他,再三对他说:“还要打它3年、5年或者10年,你要作好这个精神准备,注意身体!”

初中同学成俘虏,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毛主席

一开始,徐向前到来并没有让阎老西觉得很害怕。虽然二人在国共合作期间,曾接触过好几次,但他始终认为此人太秀气,跟自己麾下的赵承绶比,算不得什么。

结果,让阎锡山大跌眼镜的是,徐帅一到山西就过关斩将。临汾、运城、阳泉的晋绥军,在徐帅面前都不战自溃,作鸟兽散,阎锡山把赵承绶叫到跟前,破口大骂:“你不是说徐向前不行吗?你是怎么想的,丢你lm!”赵承绶一向敢说,也回怼:“又不止我一个人看错……”

而就在阎锡山和赵承绶互相埋怨时,徐向前又在部署另一重要战役,这就是名垂军史的:晋中战役。

徐向前之所以会在晋中地区打这一仗,是因为他早就摸清了一点:阎锡山在太原的守军要挺下去,晋中平川大片大片的麦子就是他们最后的口粮。因此,晋中这个地方阎锡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的。只要阎锡山能派兵从太原出来,在这里消灭掉他们的部分主力,那以后太原就好办多了!

果然如徐向前所料,为了争夺晋中,阎锡山下了血本:他派出总兵力13万余人,打算在这里与徐向前打一场生死之战。同时,阎锡山任命赵承绶为野战军总司令,元全福为副司令,指挥晋中地区部队。

在这里,特别提到的是这位姓“元”的副司令官,此人是个日军少将,也是阎老西一直捂在手里的宝贝。

为何阎老西的部队里,会有一位日本少将?事实上,这就是阎锡山的可恶之处。

1945年8月份,日本投降后,100多万日军开始陆续撤离。但偏偏就有一些顽固份子,他们认为这样回去有损武士道精神,他们准备换一种方式继续留在中国。原日本少将旅团长元泉馨,就是这样的死硬分子。

为了能留在中国,被阎锡山接纳,元率部找到了阎锡山,干了两件事:

其一,他给自己改了一个中文名,叫:元全福;

其二,他让部下们把武器上的日本标志都抹去,换上“晋”字刚印。

初中同学成俘虏,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小日子

阎锡山也有自己的顾虑,他认为自己的晋军实力不够强,无法与国军内部的其它山头相抗衡。再加上,共军又牢牢盯着他不放,让他很难有再扩军的机会。

而眼前这一撮愿意留在中国的日军,摆明了受“武士道”影响很深。他们极端残忍、心狠手辣,将我八路金视为仇敌,因此阎老西有一个这样的错误理念:即招10万中国军人,也不如1万日本鬼子。

于是,阎老西把元全福部留下来了,让他们组成了所谓的第10大队。得到阎锡山重用后,这支部队平日里在晋军里始终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分军饷他们先拿、新武器他们先挑。

一时间,山西百姓是议论纷纷,晋军将领也曾有人不服,他们大骂“用日本人违背民意”。阎锡山听后不但不知悔改,还索性把不服者调离了。

得阎锡山如此“庇护”,小日子元全福一直找机会展示他所谓的力量。听闻徐向前带兵来了,晋军又一战即溃,元全福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很快找到了阎老西,并信誓旦旦地说:让我们这些投降的小鬼子上吧,我们一定把共军打得落花流水,再跟阎长官领赏钱!

于是,阎老西一拍脑袋,就同意让元全福当了个副司令。这件事让身为阎老西亲信的赵承绶,心里不太好受。赵承绶将军也是在抗日战场上征战多年的悍将,杀过无数日军,现在虽然他为总司令,但风头却始终被这个日本副司令压着。更何况,这元全福自从跟他搭档以来,一直就不太服从命令。

自出征之日开始,元全福就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他随军带着录音机、钓鱼竿、跳棋,部队走到哪里他就“耍”到哪里。有时候,从包里拿出一本诗歌散文集,一路行军一路搞诗歌创作。赵承绶多次提醒,不要轻敌,要重视解放军,他也是当耳傍风。

初中同学成俘虏,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赵将军

这些事,徐向前早早的就打探清楚了。徐帅预判:赵承绶不懂韬略,武将出身,压制不住深受信任的元全福。

此后,在徐向前精细化的调兵遣将下,赵承绶与元全福被打得溃不成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军很多战士听说敌军中有日本人,个个恨得咬牙切齿。一些战士们打得没弹药了,直接跟鬼子们拼起了刺刀。这也是自1945年后,我军与日军之间绝无仅有的一次白刃战。最后的结果是:日军几乎被全歼。

7月16日中午,赵承绶眼见大势已去,准备跑路了。阎锡山也派出了4架救援机,飞到了小常村的上空,准备接赵承绶等人离开。也就是说,只要赵承绶能及时赶到停机地点,就有机会逃出去。

当时,元全福受了伤,他高呼:“赵总司令,带我一起走!”赵承绶本来就自顾不暇,哪里愿意再带上他,硬是理都没理就自己逃命去了。

最终的结果是,元全福在绝望中命令部下,朝他的头开枪。而赵承绶也并没能成功逃脱,扔下元全福后他只跑了8里地,就被解放军分割包围。阎锡山派来接应他的“南援兵团”,也被悉数消灭。

“是不是想自杀(殉葬),我成全你”

晋中战役历时40余天,成就了徐帅的又一次“封神之战”。后来,毛主席再见到他时,曾直接问:

“了不得啊,向前!你们不到6万人马,一个月消灭阎锡山10余万人,正规军就打掉他8个整旅!你讲讲,你们晋中战役是怎么打的?

当然,总结经验这都是后话。大胜之后徐向前马不停蹄找赵承绶来聊一聊。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幕:徐向前跟赵承绶在指挥部叙起旧来,随便劝降了赵将军。

事实上,在改造俘虏这件事上,徐向前一直是很有心得的。特别是1947年6月,徐帅就任晋察冀鲁豫皖南区副司令员后,长期分管改造俘虏的事宜。

初中同学成俘虏,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徐向前元帅

当时,他对于改造战俘有一个时间要求,即:普通兵士,7天到半个月,把他们补充到我们的一线作战部队去。这样的效率对于战时我军兵力补充,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做到这一点,徐帅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俘虏政策:

不杀、不打、不骂、不歧视、不搜腰包、不侮辱人格。

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俘虏中有大量本就是被国军抓壮丁的,他们往往很快就能认清两军的不同,成为一个愿意为正义而战的解放军战士。因此,当时在山西的国军军官们一直都纳闷:徐向前到底使了什么招数,那些人咋就都愿意跟他?

对普通俘虏,徐向前有一套;对于国军高级将领,徐向前自然也有招。就这样就有了开始那句: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集团、阎锡山部殉葬(自杀)呢?我可以成全你!

实际上,徐帅说这话并非真的想让赵承绶自杀,而是希望他清楚明白现在的处境。毕竟,赵承绶将军跟随阎锡山小半辈子,想让他改变难度很大。

赵承绶听了这些话,也被吓住了,他支支吾吾的说:“我对不起你!”徐帅听完,严肃地表示:“你胡扯些什么呢?晋中对决双方死伤好几万人,难道是我们老同学之间谁对不起谁的问题嘛?”

徐帅这话,把问题上升了,点到重点上了。必须让赵承绶清楚,这不是同学问题,而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只有真正地明白是非大义,才能接受改造。如仅是冲着同学之谊,是绝对没用的。

赵承绶也明白徐向前的意思,徐帅在等着他的决择。最终,赵承绶诺诺的问了句:“我还可以嘛?” 他想知道的是到如今,党还会不会给他出路。

徐向前给他的回答是:当然可以!

而后,徐向前给他举了一系列阵前起义、投诚、被俘、改造成功的例子,这些人多数都是赵承绶的朋友,旧相识。就这样,在徐帅软硬兼施的攻势下,赵承绶终于点头。

此次,两人谈了一个多小时,临别徐向前拍着赵承绶的肩膀说:“我等着你,学习归来后,再请你回太原前线,请你给我当参谋,咱们一起攻打太原!”

虽然赵承绶没当上徐帅的参谋,但此后招降山西各部守军、瓦解守军意志、劝降阎部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听说徐帅要攻太原了,赵承绶又前来献计,他表示:

“阎老西把太原比作一个人,东山是首,城池为腹,南北机场是肩,西山矿区是脚和腿!如果四大要塞得手,太原城就是囊中物了!”

徐向前一听,当即表示:“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正是赵承绶的意见,徐向前坚定了先攻四大要塞的决心。此后,历时6个多月的太原战役,我军歼阎锡山部14万人,结束了阎对山西近40年的统治。

初中同学成俘虏,徐向前问:是不是准备为蒋介石自杀,可以成全你

新中国成立后,赵承绶受到了重用。1952年,他出任中央水利部参事,此刻水利部的部长是傅作义。76岁那年,他在北京病故。晚年赵承绶始终不忘老同学徐向前,每每提到那次被俘后的谈话,他总是充满着感激之情。

尾声:

徐向前元帅是出身黄埔一期的元帅,也是一个极为低调的元帅。他话不多,不讲吃穿、会织毛衣、一生讲五台话,爱山西饭,人称:“布衣元帅”。

面对阎锡山这样的强敌,他勇猛刚毅,灵活机动,山西的多场战役,他带病指挥,打出了战史中的奇迹;面对俘虏,他机智稳重,为我军成功地改造了一批敌军将领。谨以此文,纪念徐帅。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徐帅那些故事,西路军的、山东的,评论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