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奥密克戎变异之问|感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株首现中国,病毒变异速度加快了吗?

作者:红星新闻

5月16日的公布的《中国疾控中心周报》报告了大陆首例境外输入奥密克戎BA.2.12.1亚型,该病毒是4月27日从一位肯尼亚回中国病例身上测得的。

今年2月,在美国纽约州被检测到的奥密克戎BA.2.12.1是BA.2亚型的一个子型。现在,该病毒正在美国造成新一轮的病例攀升。据美国疾控中心数据,两个月来BA.2.12.1在全美所有病例中的占比迅速挤占BA.2,目前已接近一半。

同时,5月12日,欧洲疾控中心已把奥密克戎BA.4和BA.5升级为VOC(需要关注的变异株)。BA.4和BA.5分别于1月和2月首次在南非发现,并且已在南非成为优势毒株。

从BA.2亚型发展而来的三个新亚型都变异出了德尔塔毒株的关键突变L452,而且BA.4和BA.5的突变和德尔塔完全一致(L452R)。

这三个亚型将引发下一波全球疫情吗?全球的科学家们有不一样的看法。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金冬雁以及病毒学家常荣山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应对的关键还是要打疫苗。要趁着窗口期提高疫苗覆盖率,加强针还是能够很好预防重症死亡的。

奥密克戎变异之问|感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株首现中国,病毒变异速度加快了吗?

新冠病毒变异谱系。图据《自然》

奥密克戎最新变异病毒被称“免疫逃逸大师”?

BA.2.12.1的传播优势比BA.2高约25%

虽然奥密克戎BA.4和BA.5在欧洲范围内还只是零星分布,但BA.5在葡萄牙正在成为优势毒株。欧洲疾控中心官网表示,初步研究显示,相比已经流行过的BA.1和BA.2,两者的抗原特征发生了显著改变。据此,欧洲疾控中心认为,接下来两者可能在欧洲造成新一轮疫情。

欧洲疾控中心还表示,暂未发现BA.4和BA.5的致病性有所变化,但是,就像前几波一样,如果感染病例大量上升的话,住院和ICU人数也会随之增加。

欧洲疾控中心强调,疫苗接种仍然是重要的。

美国疾控中心主任Rochelle Walensky表示,在BA.2比BA.1传播能力高出30%的基础上,BA.2.12.1的传播优势比BA.2高约25%。

奥密克戎变异之问|感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株首现中国,病毒变异速度加快了吗?

两个月来BA.2.12.1在全美所有病例中的占比迅速挤占BA.2,目前已接近一半。图据美国疾控中心(可只保留柱状图)

至于BA.4和BA.5,美国著名心脏病专家和科学家Eric Topol在个人社交平台上的总结指出,与BA.2相比,两者的传播能力高出约10%。“它们不是麻疹,但我们正一步步地在病毒感染性的阶梯上爬升。”Eric Topol写道,现在唯一缺乏的是疫苗保护力数据。

强大的传播能力可能是因为毒株本质上变得更善于传播,也可能来自于毒株免疫逃逸能力的增加,即突破感染接种过疫苗或已经感染过的具有免疫力的人群。

对于前者,有部分科学家经过测算,认为BA.4和BA.5的基本传染数R0比BA.2还要高出一些。R0即一个人传给几个人。BA.2的R0普遍被认为在9左右,中疾控测算的数字为9.5。作为参考,目前已知传染性最强的麻疹的R0为15-18。

顶级期刊《科学》则把三个亚型称为“免疫逃逸大师”。三个中外最新出炉的有关病毒的预印本研究均发现,体外实验中,奥密克戎第一波BA.1感染者的血清和疫苗接种者的血清对于三个亚型的的中和滴度比BA.1有数倍下降。不过,即使下降,3剂mRNA疫苗接种者血清的中和能力依然比较有效。

研究表示,这证实它们发展出了新的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新亚型和此前亚型的交叉中和并不显著。

这意味着,感染了奥密克戎BA.1和BA.2后,仍有可能再感染奥密克戎BA.2.12.1、BA.4和BA.5。免疫逃逸也将是摆在疫苗和药物研发面前的一个严肃问题。

奥密克戎变异之问|感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株首现中国,病毒变异速度加快了吗?

Eric Topol绘制的病毒传染性阶梯

新变异病毒可能引发再度感染吗?

专家:担心为时尚早,还是要接种疫苗

4月中旬,美国Fred Hutch研究所的病毒学家Trevor Bedford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他对多种Omicron亚型的分子流行病学预测。他预测,具有L452突变的BA.2.12.1、BA.4和BA.5等具有奥密克戎叠加德尔塔关键突变的毒株更有传播优势,因此有可能成为今后的主要流行突变株;但也有可能出现其他奥密克戎亚型与它们相竞争。

《自然》采访的几位科学家认为,目前形势还不明朗。有疫苗接种和刚刚经历的奥密克戎疫情提供的人群免疫力的情况下,BA.4和BA.5可能不会造成和前几个新变种有关的几波疫情那样的巨大破坏。

但是,南非几轮疫情肆虐下来,几乎所有人都已接种疫苗或曾感染,而BA.1和BA.2两波刚刚过去,当前病例数又开始上升,这意味着BA.4和BA.5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正在发挥作用。

尽管南非的住院数有所增加,但南非病毒学家Tulio de Oliveira向《科学》表示,这一增长是从非常低的水平开始的,所以不必担心。目前南非的ICU病人数跟大流行初期一样低。“目前,我们预计新一波会和BA.1类似,住院率是维持在可控范围内。”Tulio de Oliveira协助确定了BA.4和BA.5两种亚型,也是上述三个预印本研究之一的共同作者。

《科学》的报道中,德国传染病专家Leif Erik Sander则认为,即使新亚型引发严重疾病的情况相对很少,但“这是一场数字游戏”,足够多的新增病例仍可能导致医疗卫生系统崩溃。

伦敦大学学院(UCL)临床运筹学部门负责人Christina Pagel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称,总的来看,很有可能将在世界各地再次见到新一波感染潮,规模可能与此前的奥密克戎感染潮大体一致。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教授金冬雁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部分地区流行过BA.1和BA.2后,新亚型会不会再感染、再感染的比率是值得关注的。不过,就算再感染,也基本是非常轻的症状和无症状。

但至于它们在中国会不会引起下一波疫情,金冬雁认为这种担心还为时尚早。他认为,这些亚型不一定会传入,中国内地不是每一个VOC都流行过。即使奥密克戎的各个亚型能够“各领风骚”,也不一定有根本性的威胁。

金冬雁认为,这些亚型和此前的差别没有那么大,相比BA.1和BA.2针对原始株的变异,三个新亚型的变化并不大。“三四个点位的突变在1200多个氨基酸里,还是少,不变的还是主要的,很多的抗原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还是一样的。”

针对目前病毒免疫逃逸的研究,金冬雁指出,它们都还在未经同行评议的预印本阶段,需要再过几个月,才能看到全面的证据。

病毒学家常荣山也认为,预估的传染能力增强还是缺乏一些流行病学证据。尽管R0可能进一步上升,甚至快到天花板。但Rt,即有效传染数,可能并不会增加那么多。

常荣山表示,新研究虽然证实了新亚型的免疫逃逸能力,但没有发生完全的免疫逃逸。他认为,抗体保护效率还能保留三到四成。

在关键的致病性上,金冬雁和常荣山都同意,三个新亚型的致病性没有增加。

两位专家表示,应对的关键还是要打疫苗。“要趁着窗口期提高疫苗覆盖率,加强针还是能够很好预防重症死亡的。”金冬雁说。

南非病毒学家Tulio de Oliveira也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表示:“我们可能厌倦了病毒,但是病毒不会厌倦我们。研究表明,接种疫苗才是最可靠的维持免疫力的方法。”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实习记者 胡伊文 北京报道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奥密克戎变异之问|感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新变异株首现中国,病毒变异速度加快了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