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

作者:圆明园遗址公园

上回说到雍正帝患病之后,就开始积极参与道教活动建立斗坛,祈求治病驱邪,期间病情竟然偶有好转。更是从雍正八年十月十五日至九年四月,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建坛七座,其中四座在宫内,三座在宫外。那么这七座斗坛具体都在哪里呢?

养心殿斗坛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

雍正八年七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五月十七日郎中海望奉旨:养心殿后殿西二间着收拾,西暖阁安床书格画样呈览,俟秋令再做,朕进宫时要用。七月二十七日,首领太监李久明持来床九张,书格上玻璃六块,说首领太监潘凤传养心殿西暖阁原陈设书格六格上玻璃拆出,其格子留在里边,用床九张,亦留下三张里边用,其余床六张持出。

西暖阁于八年七月安了三张床,是雍正帝的燕寝之处,但出人意外的是到了十月份,突然于此建造起了斗坛,做起祈神拘鬼的事来,档案记载:雍正八年十月十四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将圆明园造办处备造的一套十供呈览,这套十供是四年八月初八日下的旨,于六年七月初八日才送去圆明园造办处制作的,包含香:系陈香山子,紫檀木座子一件。花:系象牙茜色花一束,随白玉瓶一件,紫檀木座一件。灯:系铜烧古见镀金蜡台一件,上安象牙茜红色蜡一支……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

十月十五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奉旨着养心殿西暖阁做斗坛一座。于十月十八日画得斗坛纸样一张,内务府总管海望呈览,奉旨:照画样做。内务府总管海望随奏栏杆用锦糊,毗卢帽用石青绣缎绣金线夔龙等语奏闻,奉旨:照所奏糊裱……

乾清宫斗坛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

乾清宫为明代帝王的寝宫,明末毁于战火,清顺治十三年重修完工后始移居乾清宫,康熙帝即位后,遵旧制仍居住乾清宫。《国朝宫史续编》记:“乾清宫临轩听政,岁时内廷受贺。赐宴及常日召对臣工,引见庶僚,接觐外藩属国陪臣,咸御焉。”

在建养心殿斗坛的同时,雍正帝下令于乾清宫月台搭建斗坛,这两座宫殿非同寻常,都是召见大臣,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却于此大张旗鼓地建坛作法事,档案记载:

雍正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奉旨:乾清宫月台上新盖黄毡板房后,着做斗坛一座,外面用黄毡安板墙开门。于十月二十八日,做得乾清宫月台上板房斗坛烫胎小样一件,内务府总管海望呈览……

澄瑞亭斗坛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

雍正帝建斗坛的兴趣大增,于九年正月二十七日,在内务府总管海望和道士娄近垣的陪同下,亲行至御花园,查看何处可以建造斗坛,据档案记载,当时海望所奉上谕曰:“朕看后花园千秋亭若设斗坛不甚相宜,用后层方亭设斗坛好。”

方亭即澄瑞亭,位于御花园的西北,正北为倚园北墙而建的位育斋,正南为千秋亭。亭座落于石桥上,桥下有东西长的矩形水池。亭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方亭内为金龙图案井口天花,正中有双龙戏珠八方藻井。雍正时于前檐添盖抱厦,亭的四面装有护墙板以开门窗,内设斗坛。

钦安殿斗坛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

钦安殿位于御花园北,天一门内,供奉道教尊神真武大帝,在明代,钦安殿是宫内最主要的道教活动场所。

钦安殿设有斗坛,档案记载:"钦安殿斗坛每月礼斗日期为,初一日月斗,初三日下峰,初九目下降,十五日月斗,二十七下降,庚辰日吉祥斗,千寅日吉祥斗。”

深柳读书堂斗坛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

廓然大公是圆明园较早建成的一组景区,康熙末年圆明园还是皇四子赐园的时候就已经建成,初名“深柳读书堂”,位于圆明园福海西岸,胤禛即位前这里是他读书寝食之处。即位后,这里成为他的寝宫,乾隆年后称“廓然大公”,又称“双鹤斋”。

雍正帝住在宫中,故宫中多处建有斗坛,特别是养心殿西暖阁斗坛,直接就建在寝宫里。而圆明园深柳读书堂也是雍正帝常住的地方,于此亦建斗坛。据档案记载: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奉上谕:朕到圆明园,在深柳读书堂住,但佛楼斗坛太远,在深柳读书堂后新盖大平台下将行龛斗坛设立,再量地式,添盖板房几间,应添院墙如何收拾之处,尔画样呈览。”

雍正九年二月十九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奉旨:斗坛画像急速办做。同日海望又奉上谕:“朕二十二日未时起身,酉时到圆明园,尔将乾清宫月台上供的斗坛行龛牌位,二十二日卯时随佛请至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大平台处,未时安位。”

乐志山村斗坛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

圆明园月地云居位于圆明园西北侧,在雍正时期已有建设,曾名仙香苑,后改称乐志山村,乾隆二年改称清净地,乾隆九年以后称月地云居。

圆明园乐志山村始建于雍正九年,雍正十年四月初一日,圆明园来帖内称三月三十日司库常保来说内大臣海望谕乐志山村照样做匾大小十三面。于闰五月二十一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十四日首领李统忠交出御笔乐志山村匾文、浩月清风匾文等十三张。

据档案记载:雍正十年七月初四日,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日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来说宫殿监副侍李英传旨:乐志山村斗坛内供水铜九凤瓶照雍和宫供水玻璃九凤瓶改换。

雍和宫斗坛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

雍正帝的潜邸,康熙三十三年于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胤禛即位后于雍正三年改为行宫,称雍和宫。

雍和宫之东为书院,门三间,入门为平安居。后有堂,堂后为如意室,室后正中南向为书院正堂,雍正帝御书额曰太和斋。斋之东其南为画舫,南向正室曰五福堂。斋之西为海棠院,北有长房,更后延楼一所。西为斗坛,坛东为佛楼,楼前为平台。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

[资料来源]

《雍正帝所建斗坛与烧丹考》王子林

[编辑]

付 怀 东

雍正帝的治病驱邪之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