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作者:历史龙元阁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毛主席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文和报告,秘书只能静静地陪着,从来不敢主动去打扰主席。

可是1962年11月15日这天,秘书却神色慌张地从外面跑进来,一言不发地将一张讣告交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了讣告后久久没有说话,眼睛中却满含泪水。他眺望远方,仿佛又看到了自己二十多岁的样子,看到了那个自己曾经称之为师母、阿姨、妈妈的人。

半晌后,毛主席提笔写信:请节哀,寄上500元,以为悼仪,可与杨开慧同志我亲爱的夫人同穴。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毛主席

此人是谁,能让69岁的毛主席如此动容?此人是谁,毛主席要亲自“随礼”?此人是谁,毛主席请她与夫人同穴?

一、相夫教子:你可能不知道向振熙,但你一定知道她的老公杨昌济和女儿杨开慧

让毛主席无限感伤的,是1962年去世的92岁高龄老人向振熙。向振熙于1870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一个书香门第。

向家与湖南省长沙县的杨家是世代故交,两家遇有合适的青年男女常常通婚。杨家也是书香门第,虽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家境还是比较殷实的。

1888年,18岁的向振熙嫁给了自己的表弟杨昌济。杨昌济早在7岁的时候就因父母双亡,变成了一个孤儿。好在有族亲照料,才得以吃穿无忧,并且饱读诗书。

向振熙和杨昌济不同于一般的包办婚姻,可以算得上是青梅竹马,所以虽是封建社会的近亲结婚,却是白头到老的爱情佳话。

婚后,向振熙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表弟老公。她不仅善于持家,而且知书达理,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好妻子。不久后,两人的子女相继出生,哥哥取名杨开智,女儿取名杨开慧。

此时杨昌济的学识已经远近闻名,但当时正是晚清没落、科举渐废的时候,这给杨昌济的读书求学之路平添了许多惆怅。于是,他一边在家乡当教书先生,一边博采众长,广交好友。

1903年,杨昌济通过政府公派赴日本留学,从此开启了十年海外留学生涯,先后在日本、英国学习教育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并在德国、瑞士游学。随着学业的精进,杨昌济逐渐成为民国知名学者,并与章士钊等人在日本结下了深厚的同窗情谊。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杨昌济

杨昌济出国留学后,家庭的重担都落到了向振熙一个人的肩膀上。杨昌济离家的时候,儿子杨开智刚刚5岁,女儿杨开慧只有3岁。向振熙不仅要抚养子女,还要下地劳作,纺纱织布补贴家用。

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日子里,她还不忘帮助比自己更穷困的人。杨开慧从小身体弱、胆子小,一天傍晚,她被门外的敲门声吓哭了。向振熙急忙出来查看,发现是一对逃难到此的母子。虽然自己家里也快揭不开锅了,但向振熙还是请他们进来共进晚餐,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食物。

四五年后,杨昌济终于可以寄回一些钱补贴家用。向振熙在杨昌济的鼓励下,带着女儿一起入读衡粹实业学校,母女同校同学吸引了众多好奇的目光,一时传为佳话。

1913年,杨昌济学成归来,他此时虽已年过不惑,却仍然对未来充满理想。他主动放弃了湖南省教育司司长的邀约,进入湖南高师任教,第二年兼职教授湖南一师的修身课。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韶山冲的大小伙子毛泽东成为湖南一师的一名学生。毛泽东的人品、才情很快得到了杨昌济的赏识,杨昌济不仅偷偷把学校图书馆的钥匙交给毛泽东,以方便他随时读书,还经常请毛泽东到家里做客。

就这样,21岁的毛泽东也通过杨昌济老师,认识了44岁的师母向振熙,以及13岁的小学生杨开慧。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经常到恩师家里请教学问、探讨救国救民之路,也经常在老师家里蹭吃蹭喝。

二、爱女扶婿:向振熙打破世俗嫁女儿,出钱出力支持毛主席闹革命

1918年是毛泽东的毕业季,也是杨家的迁徙季。杨昌济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大伦理学教授,在居家移居北京之际,也把毛泽东带到了北京见世面。杨昌济跟李大钊打了个招呼,毛泽东于是就成了北大图书馆的管理员,下班后则住在杨昌济家里。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毛泽东(四排右二)的毕业照

但毛泽东在北大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因为他到北京的目的并不是赚钱、而是学习,同时他还肩负着为新民学会成员筹集赴法勤工俭学经费的任务。

此时向振熙则悲喜交加,悲的是杨昌济身染重病,喜的是女儿杨开慧和毛泽东感情日渐深厚。杨昌济在病重之际还念念不忘毛泽东的心愿,提笔给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的好友章士钊写信求助。

这既是杨昌济对毛泽东的深情厚谊,也是杨昌济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毕竟毛泽东创办的新民学会21名成员中有20名都是杨昌济的学生。或者可以说,杨昌济把自己未竟的事业,交给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爱徒们。

1920年初,杨昌济病逝于北京。毛泽东和杨开慧陪着伤心欲绝的向振熙扶陵归湘,将杨昌济安葬在老家长沙县板仓冲,与他的父亲合葬。

安葬了恩师后,毛泽东急匆匆赶往上海。章士钊见到了老友的绝笔信,立即帮助老友完成了心愿。他虽然并不是富豪,但他是名人,振臂一呼自然云集响应,短时间内就为毛泽东筹措了2万银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的工资每个月才8元。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毛主席和章士钊在1963年

毛泽东将这笔钱分成两半,一半给了湖南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另一半支持湖南的革命运动,可他并没有把钱用在自己身上。

这样,当毛泽东回到长沙创办文化书社的时候,就拿不出一分钱了。知道这个情况后,向振熙立即把家里的全部积蓄都拿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拿着向振熙的钱感激涕零,因为这其中大部分都是恩师的丧葬费,也就是亲朋好友的丧礼钱。

而令毛泽东更为感动的是,几个月后,向振熙老人作主,将女儿杨开慧嫁给了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是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拿不出一分钱彩礼、住在宿舍里,连结婚请好友吃顿饭所需的6元钱也都是借来的。

此时,距离杨昌济去世还不到一年。按照中国的传统,至亲去世一年内是不能办喜事的。杨家这种惊世骇俗的举动,再次成为美谈,因此可以说向振熙和杨开慧既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也是新文化运动的践行者。

婚后,毛泽东和杨开慧生活甜蜜,夫妻二人将文化书社打造成了党组织的宣传阵地和秘密联络点。中共一大后,毛泽东逐渐成为职业革命家,杨开慧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的工作日渐繁忙,却没有任何收入,也没有时间洗衣做饭,家庭重担再次落在了向振熙的身上。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杨开慧和毛泽东

随后,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相继出生。此时,毛泽东常常外出,少则一两个星期,多则两三个月。照顾孩子和日常饮食,都是由向振熙来完成的。

杨开慧是个善良柔弱的人,从小胆子就非常小,遇到惊吓就会大哭,常常晕厥过去,向振熙一度非常担心她夭折。加入共产党后,杨开慧可以为了革命牺牲自己,但是看到老鼠依然会吓一跳。

因此,向振熙实际上是承担了照顾女儿和三个外孙的所有工作。1924年和1926年,向振熙先后陪同女儿带着孩子去上海、广州找毛泽东,追随毛泽东一起开展革命工作。

对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来讲,千里迢迢地奔波,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笔者的母亲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妇女,她这辈子都不能独自“进城”。

革命形势好的时候,杨开慧就和毛泽东一起工作,革命形势恶劣的时候,她只能带着孩子回板仓和母亲一起生活。即便是回到板仓,杨开慧也经常忙于党的地下工作。

向振熙就是毛泽东夫妇坚强的后盾,尤其是在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的大名远扬,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搜捕。杨开慧把孩子交给向振熙后,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这一方面是革命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躲避敌人的搜捕。

向振熙和杨开慧当时的生活非常窘迫,有时甚至会吃了上顿没下顿,需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温饱。但向振熙老人坚强、乐观的态度,使一家人充满着对未来的渴望。

然而,不幸还是发生了。1930年的一天,杨开慧偷偷跑回老家看望母亲和孩子。没想到这个举动被敌人的密探发现了,当晚就实行了抓捕。好在向振熙比较机敏,让女儿从后门跑。

出了后门,杨开慧并不知道该往哪里跑。突然发现邻居家有一卷席子立在墙边,于是就躲进了席子里。高高的席子包裹着杨开慧瘦弱的身躯,敌人一点也没有发现端倪。

杨开慧就这样大气不敢出地躲着,直到后半夜才偷偷潜回家。可就在杨开慧刚刚合眼的时候,敌人杀了一个回马枪,将杨开慧堵在了屋内。

杨开慧入狱后宁死不屈,敌人见从她嘴里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就对她说:只要你登报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还你自由,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老母亲和孩子着想......

杨开慧有坚定的信仰和忠贞的爱情,面对敌人的诱导,她大义凛然地说: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而在这期间,向振熙一直在为杨开慧奔波,她跑到南京请自己丈夫的生前好友章士钊、蔡元培、谭延闿等人替杨开慧说情。这些人虽然都是名流,但当时并无实权,在反共气焰嚣张的何键面前没有话语权。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杨开慧从容上刑场(剧照)

三、守望外孙:60岁的向振熙痛失爱女后亲自把外孙送到上海,然后天天在家门口期盼外孙归来

自从杨昌济去世后,向振熙一直和杨开慧一家生活,自己的儿子则在南京工作。痛失爱女后,向振熙伤心欲绝。但痛定思痛,她开始担心起自己的三个外孙,他们既是毛泽东的儿子,也是杨家的骨肉。

好在这时,国民党反动派把毛岸英放了出来。但其实,反动派也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那就是顺藤摸瓜、诱捕毛泽东。

其实,毛泽东在离家领导秋收起义的时候,原以为三个月就能回家。可起义后形势发生逆转,他不能离开部队,他离开了部队就会散。

在转战的过程中,毛泽东和杨开慧失去了联系。但刚到井冈山站住脚,他就立即给杨开慧写了家书。只是这封家书不能寄往板仓,只能寄往长沙的地下党交通站,然后通过可靠同志转交杨开慧,杨开慧的回信也是如此。

可过了一段时间,地下交通站被敌人破坏,两人再次失去联系。为此,毛泽东专门委托在井冈山的银匠吴福寿去板仓探望家人。如果可以,就接家人上井冈山。

但是当时敌我难辨,板仓群众为了保护杨开慧,散布了杨开慧已经牺牲的谣言。吴福寿多方打听,都是这么说,于是就信以为真。

因此,在朱德、陈毅、袁文才、王佐等人的撮合下,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结为夫妻。当杨开慧牺牲的噩耗传来,毛泽东伤心欲绝、羞愧难当,以至于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他始终难以忘怀、常常想念杨开慧,还写下了著名诗句“我失骄杨君失柳”。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毛主席的悼亡词

听闻爱妻遇害的消息后,毛泽东立即请弟弟毛泽民找寻儿子的下落,但毛泽民也是共产党员,只能秘密打探。而陪同向振熙去接孩子出狱的,是向振熙的儿子、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

杨开智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在长沙读中学后随父母进京,父亲病故后考取了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曾担任常德森林局长,在杨开慧遇害的时候他是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的助教。

杨开智知道国民党当局以孩子为诱饵的险恶用心,但还是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和母亲一起把孩子接回了板仓。他留意到了自家附近常有特务活动,因此不敢随意走动。特务在苦守几个月后没有任何收获,也就放弃了跟踪,毕竟毛岸英才只有8岁,毛岸青和毛岸龙则是7岁、3岁。

就在国民党放松警惕的时候,毛泽民派人联系上了杨开智,并请他们护送三个孩子,按约定时间到上海。

1931年春,60多岁的向振熙带着儿子杨开智和儿媳李崇德,装扮成串亲戚的样子,领着三个孩子踏上了去武汉的火车。在武汉兜了一圈后,折向上海,终于将三个孩子交给了我们的地下党。

向振熙看着自己的外孙,久久不忍离去,但她知道让孩子跟着父亲是最好的选择。向振熙始终相信孩子们早晚有一天会回到板仓找她,于是她回到板仓等外孙子,日日等,夜夜盼。

但这时候,党的革命事业才刚刚起步,毛主席和儿子们根本没有条件看望向振熙,所以老人一等就等了十几年。后来,杨开智回长沙买了房子,把老人接到身边奉养。

在全国解放前夕,毛主席收到了杨开智的来信,得知向振熙还健在,毛主席非常兴奋。尽管此时的毛主席在忙于建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但他还是放下手头的事,第一时间给杨开智回信。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向振熙和儿子杨开智等

毛主席在信中,向老太太汇报了毛岸英和毛岸青的近况,并详细询问了她的生活情况。一个月后,毛主席得知朱仲丽要回长沙探亲,让她带去一件皮大衣给老太太,同时还给杨开智夫妇送去了两身布料。而这位朱仲丽就是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的夫人。

向振熙看到毛主席的回信后老泪纵横,这是她熟悉的字体,这是他日夜想念的人。大家担心老太太伤身体,都来劝慰,老太太却说自己是喜极而泣,因为她没想到自己还能等到革命胜利的这一天。

四、再见外孙:毛岸英、毛岸青先后回家探望向振熙,老人活到92岁驾鹤西去

其实,毛岸英三兄弟在上海的生活并不如意,因为地下党的大同幼稚园遭到了叛徒破坏,党中央在转战过程中也中断了对革命烈士子女的资金扶持,所以三兄弟一度成为上海的流浪儿。

毛岸龙年龄最小,所以抵抗力较差,不久就夭折了。毛岸青则因为书写打倒帝国主义标语,被警察给打了,头部受伤后得不到及时医治,留下终身隐患。只有老大毛岸英,虽然受苦,但并无大碍。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毛主席和毛岸英开心交谈

1936年,毛岸英和毛岸青被辗转送到苏联,在苏联学习生活了10年,还参加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回国后,毛岸英在北京的一个工厂担任党委副书记,毛岸青则在中宣部担任俄文翻译。

1950年初,毛主席将毛岸英叫到身边说,你的外婆马上就要过八十大寿了,我是走不开呀,你可以回去看望老人家。你离开长沙时间太久了,很多人怕是不认得,不要乱了辈分,不要没大没小。

当年5月,毛岸英回到了长沙,见到了阔别19年的外婆。老人见到毛岸英激动得直抹眼泪,但她的精神头还很好,拉住毛岸英的手嘘寒问暖:你爸爸好不好,你弟弟怎么样,你结婚了吗?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向振熙八十大寿合影

向家在长沙也是一大家子人,为老太太祝寿的有四五十人,因此老太太总觉得还有很多话没来得及跟外孙说,转眼就到了分别的时间。分别时毛岸英说一定会再回来看望外婆,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他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

大家不敢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老太太,只能推说岸英工作太忙。毛主席也知道老太太特别想念外孙,于是在1951年又让毛岸青专程来探望外婆。

当时,毛主席和毛岸英、毛岸青都没有钱,因为党和军队自成立以来,长期实行的是供给制,所以只能给老人送一些礼物。1955年后,全国实行薪金改革,后来毛主席还有了一些稿费收入,于是毛主席开始按月给老太太寄生活费,实际上是在主动赡养老人。

1962年,毛主席得知向振熙去世,眼含泪水:寄500,与我夫人同穴

图|向振熙和家人

1962年,毛主席突闻老太太去世的噩耗,伤心不已。过去的岁月一幕幕在眼前回放。考虑到恩师杨昌济已经与父亲合葬,于是安排老太太与爱女也就是自己的妻子杨开慧合葬。

如今,板仓冲已经改名开慧村,杨开慧烈士纪念园里古树常青,杨昌济、向振熙、杨开慧等人长眠于此。

毛主席对老太太的感情很深,对老太太的儿子杨开智也非常关心。但杨开智做了一件事,让毛主席非常不满,并且开始疏远他。

这是因为杨开智拐弯抹角地向毛主席提出了自己想当官的要求,还给了毛主席两个选项,要么进京,要么在长沙当个厅长。

毛主席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事是极度反对的,他不仅不帮忙,还特意告诫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王首道不要帮忙,彻底断了杨开智的念想。

其实,说毛主席公私分明并不客观,在毛主席的字典里公是公、私也是公。

杨家为了革命是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杨开智的妹妹杨开慧、女儿杨展(唯一的孩子)先后为革命牺牲,爸爸的丧葬费给了毛主席闹革命,自己和母亲冒着被砍头的风险养护毛岸英三兄弟,以至于将毛岸英三兄弟护送到上海后远避他乡躲了好一阵。

从本人的资历看,杨开智当过局长、助教,并不是一个扶不上墙的人。

但毛主席对自己的亲人就是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毛岸青、李敏、李讷后来都过上了比较平凡的生活。

身处毛主席那个位置,帮一下杨开智是很容易的事。但如果毛主席真的那么做了,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效仿。至于杨开智当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那是在毛主席去世后的事,此时杨开智已经年近八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