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毛主席与梅兰芳,都只吃眼前菜,但原因又截然不同

作者:历史客栈

京剧大师梅兰芳是谦谦君子,为人处事都非常有讲究,即使是吃饭,也很有节制。

有一次,一位票友请梅兰芳吃饭,发现梅兰芳一直在吃一盘菜,吃了有大半盘,而对其他的菜却很少动。

这位票友认为,肯定是梅兰芳先生最喜欢吃这道菜,对其他的菜不感兴趣,于是,下次请客时,就特地就让厨师做了这道菜,分量也是上次的两倍。

但是,这次梅兰芳却一筷子也没有动那盘菜,而是吃起了另外一盘他上次没有吃的菜。

这让这位票友感觉很奇怪,梅兰芳先生到底喜欢吃哪道菜呢?

毛主席与梅兰芳,都只吃眼前菜,但原因又截然不同

经过请教后才知道,原来,梅兰芳吃哪道菜,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吃,而是因为那盘菜离他最近,他只吃最近的菜,那些离他有点远、需要伸长胳膊、甚至站起来才能吃到的菜,他是绝不会去吃的。

这就是梅兰芳的节制,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充分体现了他谦谦君子的一面。

梅兰芳不只是对自己严格,对孩子们的要求也很严格,他的女儿梅葆玥就深有感触。

梅葆玥是梅兰芳唯一一个女儿,梅兰芳对她非常疼爱,有一次,梅葆玥跟着父亲去赴宴,看到一盘自己很喜欢吃的卤肉丸子,非常高兴,但是那盘丸子离她有点远,她就站到了椅子上,伸长胳膊去夹。

可是,她年纪太小,即使这样还是够不着,就只好向父亲求助,想让父亲给他夹。

但是,梅兰芳不但没有帮她,还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吓得她赶紧坐下了。

回到家后,梅葆玥向母亲告状,说父亲不帮自己夹菜,还发脾气,母亲就对她说:“这就是你爸爸的规矩,不能去远的地方夹菜,以后你也要记住了,只能吃离你近的菜。”

毛主席与梅兰芳,都只吃眼前菜,但原因又截然不同

这就是梅兰芳“只吃眼前菜”的故事,体现了他“不妄动、不苟求”的君子形象。

另外,在毛主席身上,也发生过“只吃眼前菜”的故事,但是跟梅兰芳的原因截然不同。

在上世纪60年代,吴连登被调到毛主席家里当管家,为了让毛主席吃得更舒心,吴连登就给大家安排了一个任务:观察毛主席每天的吃饭情况,他喜欢吃的菜,以后就多做一点,不喜欢吃的菜,以后就不要做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毛主席平时喜欢吃什么菜,他身边的厨师、秘书、警卫员们会不知道吗?还需要去特地观察?

其实,他们还真是不知道,因为毛主席吃饭从来不挑,厨师做了什么就吃什么,从来没有要求过专门为他做什么菜,所以大家也都习惯了,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这次吴连登“新官上任三把火”,提出了这个要求,大家也都乐于接受,谁不想让毛主席吃得好点啊?

第二天,有人就报告说,毛主席最喜欢吃炒茼蒿,那盘菜都被他吃完了。

毛主席与梅兰芳,都只吃眼前菜,但原因又截然不同

于是,吴连登就专门去多买了一些茼蒿,让厨师做给毛主席吃。

但是,到了第三天,给毛主席做的那盘茼蒿却没动多少,反而是另外一盘炒黄瓜吃了很多。

吴连登就又去买了一些黄瓜,结果,下一次毛主席又“不喜欢”吃黄瓜了,剩下了不少。

吴连登很奇怪,以为是大家可能没看清楚,于是就亲自去观察。

结果,吴连登观察了几次后,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

原来,毛主席平时工作很忙,即使在吃饭的时候,也是一边吃一边看文件,所以只吃离他近的菜,根本没在意旁边还有别的菜。

吴连登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毛主席哪个菜吃得多,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吃,而是离他近。

毛主席与梅兰芳,都只吃眼前菜,但原因又截然不同

发现这个“秘密”后,吴连登就给大家安排了另一个任务:毛主席吃饭的时候,要有人在旁边看着,等毛主席吃了一会儿后,就要及时把菜换换位置,以便让毛主席吃到更多花样的菜。

那天,卫士封耀松给毛主席送去饭菜后,没有离开,就站在旁边等着。

毛主席仍然跟以前一样,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吃饭,离他最近的是一盘炒空心菜,毛主席就一直在吃这盘空心菜,别的菜一点也没动。

眼看这盘空心菜快吃完一半了,封耀松就悄悄把这盘挪走,换上了另一盘菜。

毛主席的眼睛一直在盯着报纸,没有注意到这个变化,结果吃了几口后,突然停住了,对封耀松说:“怎么回事?味道变了?”

封耀松笑着说:“我把两盘菜换了个位置,刚才您吃的是红烧肉。”

毛主席这才发现面前的菜变了,不禁也笑了,说:“怪不得呢,刚才还吃得咯吱咯吱的,怎么一下子又变得绵软绵软的!”

这就是毛主席“只吃眼前菜”的故事,是因为工作太忙了,连吃饭的时间都舍不得,所以只吃距离他最近的菜。

毛主席与梅兰芳的这两个故事,看起来很像,但实际上又有着很大的不同,都体现了两人的伟大之处,也都值得我们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