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造力|做一只不循规蹈矩的蝴蝶

作者:育见乐学
创造力|做一只不循规蹈矩的蝴蝶

一个六岁小女孩在上绘画课,老师饶有性质的问她,你画什么?她说,我画上帝。老师说,没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啊。小女孩说,他们一会儿就知道了。

这是英国教育家肯•罗宾逊在一次演讲中讲的一个故事,讲完之后,台下的人都笑了,罗宾逊也笑了,他笑的是欣赏这个女孩敢于想象。

创造力|做一只不循规蹈矩的蝴蝶

朱莉娅•卡梅伦在《创意,是一笔灵魂交易》中写道:“所有生命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只是现实的社会中,往往在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只是创造力往往会因受到各种阻碍而逐渐进入沉睡状态。”

这个道理简单且现实,儿童的世界非常简单,没有规则,没有禁忌,全凭他们想象。但是当他们一旦踏入成人世界预设的价值判断标准世界,他们的思维能力会逐渐被这种价值标准所固化,他们的世界被条条框框所围住,一切都变得更加完美,却少了一丝专属灵魂。

创造力|做一只不循规蹈矩的蝴蝶

他们随着时间长大,那份灵动却随着时间消逝,直到某天突然陷入沉睡,当想要再次唤醒,却显得力不从心。

这份显得弥足珍贵的东西,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陷入沉睡状态?它到底去了哪里?又该怎样去保护它?

通俗一点来说,所谓创造力,主要指产生新设想,发现新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或者具有独创性的,受到别人赞赏的新型东西的能力。

在现如今的应试教育里,创造力显得弥足珍贵。大部分孩子为了得到一个好看的分数,去背一些所谓的答题模板、万能公式,考试的时候也只是去套模板和公式,不在乎自己到底在里面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份答卷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原创”。

许多家长他们关心的也只是那一个明晃晃的分数,他们只会说你看某某得了多少分,排在了多少名、考上了那个学校,他们只会选择性的去看他们自己认为好的一面,很少去思考这份分数怎样得来的。

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的确使许多学生取得了一个好分数,但是这份分数却使失去了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创造力的丢失使他们只会模仿、复刻,他们成为了这方面的大师,却远离了创造,他们学会了乘凉却忘记了栽树。

创造力|做一只不循规蹈矩的蝴蝶

其实读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答案了——它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陷入沉睡状态?

因为它渐渐被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不在被“提及”,久而久之,它自己也慢慢变得迟钝直至沉睡。如果想再次唤醒它,你需要刮掉它身上的层层“锈迹”,这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

那么我们该怎么在它陷入沉睡之前去培养它,使它一直伴随着孩子长大?

1

让思维开出理想的花

思维能力是创造性人才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之一。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见疑发问是创造发明的起点。教育方法良好的家长对孩子提出的疑问是不直接回答的,而是根据孩子的问题,有目的地启发孩子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力|做一只不循规蹈矩的蝴蝶

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周枫放弃硅谷百万年薪,回国创办了一种基于平等、思辨、交流,为中小学生打造的培优课程——读写圆桌会,他认为思考和知识不同,需要给孩子空间,激发他们独立思考,正是这种思维探索式的教育,使他走到了今天,这也是他创办读写圆桌会的初衷,他希望每个孩子如同他一样在思考中长大。

创造力|做一只不循规蹈矩的蝴蝶

周枫说,在他的印象里,父亲从没那他当过小孩子。很多“大人的问题,小孩子不要插嘴”的话题,都是周枫和父亲之间的日常对话。

周枫在做人生中第一个重要选择——小升初时。最好的朋友去了家边的公立学校,周枫觉得要跟好朋友一起。这时父亲并没有阻止他:“别急,我们来做一个优缺点分析,然后再决定。”他为周枫做了一张表,让他把学校的要素一项项列出来,然后逐项打分。看来是私立学校胜出了。”父亲笑着说,“怎么样,我们去私立学校?”

周枫回想起来,依然非常感激父亲,“当时的我虽然小,却是被完全尊重的。父亲并没有直接告诉我结果,而是带着我思考,并最后让我做了这个决定。”

2

以知识和经验伴随成长

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创造发明的基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光有书本知识而没有实践经验是很难真正解决一件事情。

创造力|做一只不循规蹈矩的蝴蝶

1985年年仅12岁的徐琛因发明“防触电插座”而荣获第三届世界青少年创造展览会“最佳作品奖”。

徐琛的成功离不开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对她的培养,她从小就喜欢看爸爸修理各种东西,并学着爸爸用电笔这里戳戳那里戳戳。

有次她看见爸爸将插头插到插座上就亮了,觉得很神奇,便也拿着插头往插座上插,这时爸爸看见了,急忙从她手里抢过插座说“小孩子不能乱碰,会触电的。”

接着爸爸给她做了示范,告诉她怎样插是安全的。爸爸又从旧货店里买回了旧的收音机、旧钟等,并指导徐探拆拆装装,来丰富她的实践经验。

有一次,徐琛表弟将一根铁钉插到插座里被电到,他便想,能不能发明一种防触电插座呢?她一边像父亲、老师请教,一边研究科技读物,防触电插座最终设计成功,并得到国家专利局的认可。

3

用责任与热情装点未来

没有什么天降的幸运,只有热情毅力付出换来的成就。正如贝弗里奇说“最有成就的科学家都具有狂热者的热情。”这位科学家所说的“热情”,是为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自己奉献给科学。

几千年来,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一直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在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试图根除疟疾失败后,这种疾病发生反弹,主要是由于出现了对抗疟药物氯喹等药物产生抗性,这迫切需要新的抗疟疾药物。

1967年政府启动了对抗疟疾的“523”项目,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任中药抗疟组组长,从此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

创造力|做一只不循规蹈矩的蝴蝶

从本草研究入手,编撰了载有640种药物的《疟疾单秘验方集》等资料,并先后进行300余次筛选实验,确定了以中药青蒿为主的研究方向。

在历经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之后屠呦呦和课题组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抑制率仍然很低,屠呦呦分析可能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浓度过低。

为了寻找答案,屠呦呦将古代文献搬出,终于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答案,在此启迪下屠呦呦创建了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

1971年10月4日获得了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这是青蒿素发现史上最为关键的一步。

为加速研发进度并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1972年,屠呦呦及其他两位课题组的同志不顾安危亲自试服提取物,证明了其安全性。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青蒿素联合疗法为一线抗疟药,依靠青蒿素类药物,成功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已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很简单,但是它又很难,简单在于只要多给孩子一些耐心,多去引导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质;难在于往往简单的东西更容易搞砸,因为它需要很多耐心,需要慢慢去发现,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创造力|做一只不循规蹈矩的蝴蝶

努力去做一个“小朋友”,用他们的思维去思考事情,用最简单的方式养育他们,让创造力在其人生中开出一朵绚丽的花!

END

文字:向岩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版:向岩玉

审查:罗 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