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客家山地百草园,曾经香港口口相传的草药秘方,如今已经失传

作者:林文映

文|林文映

香港四面环海,层峦叠嶂,对喜欢远足登高的爱好者,实在是得天独厚。

客家山地百草园,曾经香港口口相传的草药秘方,如今已经失传

笔者常常走访客家山村,对行山另有一番感受。客家原乡本来就在山区,对山川草木有更多的认识,哪些植物对人体有药用疗效,也是祖祖辈辈相传,逐渐形成客家人靠山吃山,就地取材的饮食文化。

客家山地百草园,曾经香港口口相传的草药秘方,如今已经失传

回溯历史长河,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进入赣、闽、粤、桂和四川,先民们都是栖息于高山密林或丘陵地带。不仅河流溪涧的虾蟹螺蚬、深山密林的飞禽走兽、田埂池塘的蛇鳝虫蛙,皆成盘中餐,许多野生植物的根梗亦成汤料。寓医于食,形成天人合一境界。

客家山地百草园,曾经香港口口相传的草药秘方,如今已经失传

来到南蛮之地难免水土不服。开荒拓植,风吹日晒难免中暑,霜雪凛冽难免受寒邪。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严酷的生活环境,只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客家山地百草园寻宝,通过测试、掌握其药性,造福族群。“唔知当系草,知道就系宝”,客家人的本草知识,既有从中原传承而来的,也有在当地的新发现,甚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没有记载。

例如,客家山村屋前屋后,有一种四季常青灌木,生命力极强,任火烧泥埋,采伐蹂躏,依旧野蛮生长,俗称“布惊子”源于客家话“不惊”的谐音,既可驱赶蚊虫,又可治头痛风湿,安神压惊,村民们采摘晒干,用来做枕头。

客家山地百草园,曾经香港口口相传的草药秘方,如今已经失传

客家人惯用的草药,譬如半边莲、半边旗,五指毛桃,可以联想到它们的形态;五味子、木姜子,可以想象到它们的味道。也有一些名字无从稽考,如千斤拔、牛大力、岗菍、雾水葛、鸡骨草、金钱草、鸡屎藤、穿破石,经历千百年相传,约定俗成。

客家山地百草园,曾经香港口口相传的草药秘方,如今已经失传

客家山区多长寿之乡,与乡民喜欢吃纯天然的野菜有关。南方炎热,客家人最常喝的汤,如五指毛桃炖鸡、生地土茯岑煲猪。

除了餐桌上的草本,笔者记得小时候在粤东故乡,还有一种长得漫山遍野的果子,叫“当梨”(也称山稔子)。每逢金秋十月,就是果熟时节。稔子先青而黄,黄而赤,赤而红紫。农夫村妇们在山野砍柴割草累了,随手采摘,甘甜多汁,生津止渴。吃罢不抹嘴,舌头牙齿口唇都是“红得发紫”。

客家山地百草园,曾经香港口口相传的草药秘方,如今已经失传

客家人不仅向大自然要美食,饲养家畜也常用天然食材。例如村民种植红薯,人吃红薯,猪就吃红薯藤。冬天来临,红薯叶枯,猪就没粮食了。客家人就用野牡丹代替。这种植物不仅令公猪发育良好,不打架,快长膘。野牡丹有一个客家名称叫“猪牯菍”。所谓“猪牯”,就是尚未配种的公猪。

客家山地百草园,曾经香港口口相传的草药秘方,如今已经失传

香港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四分之三仍是郊野。除了23个郊野公园,香港亦设有4个海岸公园、1个海岸保护区。浅滩伟岸、群山环抱之间,草木葱荣,约有2,100 种本土植物。笔者的一位好朋友何观顺,是西贡澳头村的原居民代表。有次行山行村,他说,小时候,长辈们大都知道草本植物的功效,如今懂的人愈来愈少。无可奈何花落去,失传是必然趋势。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本人所属,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