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泡”在微山湖三年,这个博士后团队全球首次发现40多个新物种

作者:齐鲁壹点

记 者 康 岩 通讯员 丁琦钊 陈庆波

一群年轻的90后博士后、博士团队扎根微山湖,以微生物为伴,团队所从事的微山湖湿地纤毛虫物种多样性研究,不仅登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核心科学期刊,还在全球首次发现40多个新物种,填补国内外淡水湿地生境中的研究空白。

“泡”在微山湖三年,这个博士后团队全球首次发现40多个新物种

学成返乡

“泡”在微山湖三年多

5月10日,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腹地的一座小楼上,匆匆赶来的博士后王哲,挎在肩上的硬壳包里放着大大小小灌满各色液体的瓶瓶罐罐。他颇为惹眼的是胳膊上一排“红包”,“还是微山湖的蚊子厉害,叮人稳、准、狠。”王哲晃晃手臂打趣地说。

采集微山湖湿地水样归来的王哲,是山东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微山湖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科学研究站的博士后,在中科院院士宋微波的带领下,与吴桐、宋文雅等其他4位90后博士已“泡”在微山湖三年多了。

2019年年初,他在读的中国海洋大学组织的这个科研团队先后来到这里。王哲是济宁人,对这里特别亲切,当地政府为他们的科研活动提供极大便利,因此团队的科研项目进行比较顺利。王哲和团队开展微山湖区域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微山湖湿地纤毛虫物种多样性研究。

王哲介绍,微山湖碧波万顷,物产富足;微山又是一片红色热土,人杰地灵。儿时电影、电视里的土琵琶声,王哲对微山湖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微山是个好地方,这里生态环境优、物种丰富,有南方水体所不具备的自然条件,保留下来的原生物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先天条件。”王哲说,在这里搞科研,沟通方面比较融洽,当地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样本染色

易被轻视的技术活

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必须付出大量时间和心血,就拿取样的湖水来说,采集每一种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纤毛虫的形态变化,我们要用细如发丝状的微吸管拿捏住肉眼难以看到的微生物标本,放在胚胎皿上才可以观察。“能够随心灵活使用这个小器材,需要几十甚至数百次的专业训练才行。”王哲拿起手中的小吸管说。

用专业试剂对样本染色,形成纹路清晰的标本。说起这项技术,王哲轻描淡写,其实这才是整个研究过程中提取采样最具技术含量的工作。因为试剂配比稍有出入,样本可能纹路不清晰或被损坏。此后还要进行数据汇比,梳理生物体基因排序,进行物种鉴定等。

在迫切的科研欲望面前,王哲习惯了平日里湖边、实验室、寝室的“三点一线”生活,他感觉已和时间、空间无关了。有时候,系列实验程序下来,一次呆在实验室六七个小时。冬季在湖里取样,双手的温度时常低于湖水的温度,夏天在湖边取样,满身“红包”回来也是常有的事儿。

“这些都不算什么,我们的研究与美丽的微山湖有着完美的契合,我觉得全球相关专业的研究者都会艳羡我们的团队。”王哲说。

“泡”在微山湖三年,这个博士后团队全球首次发现40多个新物种

成果颇丰

已采集200多个物种

微山湖,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流域生物物种丰富。特别是近年来,为保障南水北调水质稳定达标和保护南四湖生态环境,微山县开展网箱网围清理和鱼池退养工作,累计清退养殖池塘18万亩,推进渔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国内外淡水湿地以原生动物为核心的微型生物研究严重缺位,迫切需要开展微山湖湿地原生生物的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生态环境与时空演化格局、基础生物学等方面研究。

恰逢其时,王哲所在的科研团队有幸参与了这方面科研活动。他们经常深入大湖周边区域,先后在微山湖渔种场、微山湖湿地公园、顺航公园、十字河入湖口等地点建立10多处生物采样点。

“我们研究的纤毛虫是最简单的动物,亦是原生动物中特化程度最高且最为复杂的类群。虽然它们个体微小,却是水体微食物网的重要参与者。在水生态环境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态平衡等方面中起到关键作用,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王哲介绍,大陆围绕淡水湿地中纤毛虫的研究极为匮乏,基于现代研究手段的工作基本空白。出于这个原因,在过去3年,微山湖湿地生物多样性院士工作站在微山湖湿地系统地开展涵盖纤毛虫物种、基因和生态三个方面的多样性调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哲所在的科研团队目前共采集200多个物种,其中包括近40个新种属全球首次发现的物种、86个分子新种、90个中国新记录种,初步获得微山湖湿地纤毛虫多样性家底信息,形成分类图鉴和检索表,为微山湖湿地物种多样性评估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泡”在微山湖三年,这个博士后团队全球首次发现40多个新物种

团队还得出微山湖湿地中纤毛虫物种—基因—生境多样性的家底信息,填补国内外淡水湿地生境中的研究空白,进一步构建了淡水湿地纤毛虫物种多样性的专业级资料,同步完善所涉及类群的DNA遗传信息库的构建,取得纤毛虫细胞学领域新突破,进一步探索了湿地纤毛虫-环境生态学互相关系,对今后生物病害防治、生态链延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他们的工作站依托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大学(威海)今年又引进博士后两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转博两名、博士研究生入选CSC资助出国交流两名。王哲已在该领域已发表SCI论文16篇,已累计采集纤毛虫物种近60种,获得序列百余条,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和青岛市博士后相关项目各一项。

“现在我们拥有如此优越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将倍加努力,希望用三到五年,出版一本《微山湖纤毛虫物种名录》,用科研成果回馈这里的人民和成就梦想的热土。”王哲说。